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55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1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结构病害修复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裂缝处理: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和松散层,将裂缝中混凝土碎屑和粉尘清除干净;S2、埋设灌胶嘴:沿裂缝方向骑缝埋设灌胶嘴;S3、封缝:根据裂缝的大小和灌胶的要求,进行封缝;S4、灌胶:向裂缝内灌入灌缝胶;S5、封口处理:待裂缝浆液达到初凝不外流时,抹平封口;所述灌缝胶包括胶体组分、增强组分和促进胶体组分固化的固化组分,所述胶体组分、增强组分和固化组分三者重量之比为(50~63):(7~10):(24~29)。本申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具有提升低温下裂缝修补效果的优点。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结构病害修复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基建规模的增长,混凝土病害发生率也随之增大,混凝土常见的病害有混凝土自身、时间、环境、超载荷载等原因造成的裂缝、破损、漏水、腐蚀松动等。
[0003]混凝土裂缝作为最常见的工程病害之一,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修补等措施使其修复,恢复其使用功能。对裂缝宽度进行测量以后,对于宽度大于0.15mm的可以使用压力注胶法对裂缝进行封闭。
[0004]压力注胶法使用的灌注胶主要成分为混合型环氧树脂,面对北方冬季温度为

5℃~10℃的低温施工环境,混合型环氧树脂通常因为低温而粘度增大,从而导致灌注胶无法满足施工需求,进而使得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进度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低温对灌注胶的影响,进而减少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进度的不良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
[0006]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裂缝处理: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和松散层,将裂缝中混凝土碎屑和粉尘清除干净;S2、埋设灌胶嘴:沿裂缝方向骑缝埋设灌胶嘴;S3、封缝:根据裂缝的大小和灌胶的要求,进行封缝,使裂缝成为一个封闭性的空腔;S4、灌胶:打开灌胶嘴上的阀门向裂缝内灌入灌缝胶;S5、封口处理:待裂缝浆液达到初凝不外流时,拆下灌胶嘴,将灌胶嘴处抹平封口;所述灌缝胶包括胶体组分、增强组分和促进胶体组分固化的固化组分,所述胶体组分、增强组分和固化组分三者重量之比为(50~63):(7~10):(24~29);所述胶体组分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树脂80~100份,树脂稀释剂16~20份,发泡剂4~6份;所述增强组分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纳米级增强填料8~12份,消泡剂1份,渗透助剂5~7份;所述固化组分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固化剂40~50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5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泡剂促进环氧树脂内气泡生成,将胶体组分与增强组分以及固化组分混合后形成灌缝胶,然后用于裂缝修补,消泡剂促进气泡在环氧树脂表面破裂消散,从而使得使得环氧树脂及纳米级增强填料等原料溅射进入裂缝更深处,从而对
裂缝更深处进行填充,进而减少低温对灌注胶灌注效果的影响,减少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进度的不良影响。
[0008]优选的,所述纳米级增强填料包括纳米钛酸钡、纳米高岭土和纳米蒙脱土,所述纳米钛酸钡、纳米高岭土和纳米蒙脱土三者重量之比为2:1:1。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纳米钛酸钡、纳米高岭土和纳米蒙脱土三者颗粒均为不规则形状,当随内部气泡到达环氧树脂表面更容易随气泡破坏环氧树脂的表面张力,促进环氧树脂对裂缝进行填充;其次,此三者进入裂缝深处后对裂缝深处进行有效填充,从而有效提高裂缝处的结构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纳米钛酸钡粒径为100nm,所述纳米高岭土粒径为200nm,所述纳米蒙脱土粒径为50nm。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三种纳米颗粒的粒径进行选择,在填充裂缝的同时,对纳米颗粒的间隙进行填充,从而提高裂缝填充的致密度,有效提高裂缝填充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偶氮氨基苯,所述灌注胶使用前对胶体组分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70℃。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偶氮氨基苯加热后与温度一起影响环氧树脂内的气泡,小气泡转变为大气泡,大气泡破裂,从而进一步促进溅射的环氧树脂与纳米级增强填料进入裂缝深处,从而提高裂缝修补效果。
[0014]优选的,所述发泡剂、纳米级增强填料与消泡剂三者重量之比为(8~12):(4~6):1。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后的偶氮氨基苯促进气泡的生成,此时因为环氧树脂受加热影响而黏度下降,消泡剂更容易促进气泡破裂,进而更有利于纳米级增强填料进入裂缝内对裂缝进行填充。
[0016]优选的,所述渗透助剂为聚山梨酯

80,所述树脂稀释剂与渗透助剂二者重量之比为(16~20):(5~7)。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受树脂稀释剂影响而黏度下降更容易从裂缝内渗透进入混凝土内,加入聚山梨酯

80显著提升环氧树脂的表面活性,从而使得环氧树脂在竖直稀释剂以及聚山梨酯

80的促进作用下进入混凝土内,提高灌注胶与混凝土裂缝内表面的连接强度。
[0018]优选的,所述树脂稀释剂包括丁基缩水甘油醚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所述丁基缩水甘油醚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者重量之比为3:1。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丁基缩水甘油醚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树脂稀释剂,调整二者加入量从而对环氧树脂进行稀释,有效降低环氧树脂黏度,提高其流动性,提高对裂缝的修补效果。
[0020]优选的,所述灌注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胶体组分混合均匀并加热至170℃,再依次加入增强组分和固化组分,混合均匀后升温至180℃并保持5min,然后用于裂缝填充。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对胶体组分进行加热,促进气泡生成,然后混合得灌注胶后再加热进一步加快气泡生成速度,用于裂缝填充以后,气泡一方面受消泡剂影响,一方面受环境温度影响而破裂,从而使得环氧树脂和纳米级增强填料等原料溅射进入裂缝深
处,有效提高灌缝效果。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中的灌注胶采用先发泡再消泡的方式,使得环氧树脂以及纳米级增强填料等原料得以进入混凝土裂缝深处,从而有效提高灌注胶对裂缝的修补效果。
[0023]2、本申请中采用树脂稀释剂对环氧树脂进行稀释,从而有效降低环氧树脂黏度,使得环氧树脂得以更容易进入裂缝深处,再次基础上进行的溅射能够进一步提高裂缝修补效果。
[0024]3、本申请中在树脂稀释剂对环氧树脂进行稀释后,聚山梨醇

80提高环氧树脂表面活性,从而使得稀释后的环氧树脂更容易渗透进入混凝土内,提高混凝土与灌注胶连接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申请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稀释剂为丁基缩水甘油醚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发泡剂为偶氮氨基苯;纳米级增强填料包括粒径为100nm的纳米钛酸钡、粒径为200nm纳米高岭土和粒径为50nm纳米蒙脱土;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渗透助剂为聚山梨酯

80;固化剂为改性脂环胺型号为3208;促进剂为DMP30;偶联剂为KH

550偶联剂。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0027]实施例1压力注胶法封闭裂缝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裂缝处理:先用钢丝刷、角磨机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和松散层;然后用空压机将裂缝中混凝土碎屑和粉尘清除干净;再用棉纱浸丙酮溶液将沿缝两侧各5cm宽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裂缝处理: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和松散层,将裂缝中混凝土碎屑和粉尘清除干净;S2、埋设灌胶嘴:沿裂缝方向骑缝埋设灌胶嘴;S3、封缝:根据裂缝的大小和灌胶的要求,进行封缝,使裂缝成为一个封闭性的空腔;S4、灌胶:打开灌胶嘴上的阀门向裂缝内灌入灌缝胶;S5、封口处理:待裂缝浆液达到初凝不外流时,拆下灌胶嘴,将灌胶嘴处抹平封口;所述灌缝胶包括胶体组分、增强组分和促进胶体组分固化的固化组分,所述胶体组分、增强组分和固化组分三者重量之比为(50~63): (7~10):(24~29);所述胶体组分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树脂80~100份,树脂稀释剂16~20份,发泡剂4~6份;所述增强组分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纳米级增强填料8~12份,消泡剂1份,渗透助剂5~7份;所述固化组分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固化剂40~50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增强填料包括纳米钛酸钡、纳米高岭土和纳米蒙脱土,所述纳米钛酸钡、纳米高岭土和纳米蒙脱土三者重量之比为2:1:1。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周国超陈阳阳李玮健赵艳岳中成杨克振张加方赵红旗冯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桥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