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534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且公开了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在地底开设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储水腔开设于地底,储水腔上方铺设有集水层,集水层与储水腔之间设置有渗水井,所述集水层上方堆砌有景观土坡,景观土坡一侧设置有景观步道,所述景观步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路缘石,且在景观步道与靠近土坡一侧的路缘石之间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底部设置有排水管与渗水井相通。本申请,通过在景观土坡底部开设储水腔,并通过集水层将地面渗透的水进行收集,再利用排水沟将过量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收集至储水腔内,回收利用,有助于水资源的节约。有助于水资源的节约。有助于水资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具体为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园林绿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0003]水是植物不可缺乏的养分元素之一,据统计,鲜活植物体内的水分占80

90%以上,植物根系接收的水分重要来自地下水、自然降水和人工浇水。南方地域地下水位较高,降水量也较大,一般在1000mm左右,对植物,特别是些高大的乔木生长,比较有利,但仅靠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况且降水大多数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基本上无雨,导致旱涝不均。这样,绿地浇水就成为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目前工作人员在对园林内的植被进行灌溉时,一般采用的是公共水网的自来水,工作人员主要用车载水罐人工浇灌方式给植物补水,这种方式成本较大,水源直接倾倒到地面上,土壤不能得到充分的滋润,且在浇灌的过程中可能会把植物根部的土壤冲走,影响植物的生长,虽然目前也采用了滴灌的尝试,这种的灌溉方式没有合理的利用下雨时的雨水资源,从而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且在对植被灌溉的同时,无法对其进行施肥。
[0004]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排水系统无法做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包括在地底开设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储水腔开设于地底,储水腔上方铺设有集水层,集水层与储水腔之间设置有渗水井,所述集水层上方堆砌有景观土坡,景观土坡一侧设置有景观步道,所述景观步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路缘石,且在景观步道与靠近土坡一侧的路缘石之间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底部设置有排水管与渗水井相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沟侧壁采用梯台式结构,所述排水沟上表面设置有雨水箅子,雨水箅子采用30mm厚度的不锈钢箅子,且在排水沟内设置有二次滤网,二次滤网的四周搭接于排水沟侧壁所开设的梯台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层采用土工膜铺设二层,且集水层整体呈漏斗状,在集水层中间位置开设通口,通口连接连接渗水井。
[0010]进一步的,所述景观土坡外表面铺设有若干组中间带有种植孔的生态透水砖,且在种植孔内种植植被。
[0011]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层与储水腔之间填充有原土,且在集水层上方堆砌有原土。
[0012]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若干组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
[0013]进一步的,所述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上分别开设有检查井、排污井、清洗井以及出水井,其中四个井口种都设置有攀爬梯,其中所述排污井的底部深度大于其他三个井口,所述排污井底部设置有排污泵,所述清洗井内设置有高压水泵,并在高压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的上下四周设置有若干组喷头,所述出水井内设置有抽水泵,并通过出水口连接排水管道。
[0014]进一步的,所述渗水井的出水口与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的进水口相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渗水井内设置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承重层、小颗粒砂石层、中等颗粒砂石层以及大颗粒砂石层。
[0016]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17]步骤一:在园林合适位置开挖储水腔,在储水腔内壁及顶部用混凝土砂浆浇固定型,并预留渗水井,再采用无缝防水对砂浆壁进行防水处理。
[0018]步骤二:在完成防水处理后的储水腔内安装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再对渗水井内的过滤结构依次填充过滤层,填充完过滤层预留排水管,再采用原土掩埋遮盖;
[0019]步骤三:填充原土后,使原土一侧隆起形成景观土坡,并在景观土坡上铺设中心带有种植孔的生态透水砖,继而在种植孔内种植植被;
[0020]步骤四:在景观土坡一侧底部将原土进行整平夯实,并在两侧挖槽,埋设路缘石,且在一侧路缘石侧面开挖排水沟,使排水沟与预留的排水管相连通,并对排水沟内壁做加固处理,对加固后的排水沟安装二次滤网以及雨水箅子,并同时对景观步道做填充压实处理,最后铺设生态透水砖。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该专利技术,通过在景观土坡设置带有种植孔的生态透水砖,在种植孔内种植植被,在园林建设初期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能尽可能保证植被的生长,路缘石能挡住从景观土坡没能吸收得雨水,防止带有泥土得雨水污染景观步道,而导致景观步道的渗水性能下降。
[0023]2、该专利技术,通过在景观土坡下开设储水腔,在其中安装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再利用集水层对下渗的雨水进行收集,而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则分别采用检查井、排污井、清洗井以及出水井实现检查、清洗、排污以及用水,做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排水沟的截面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的俯视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排污井和出水井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检查井和清洗井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中:1、储水腔;2、集水层;3、渗水井;4、景观土坡;5、景观步道;6、路缘石;7、排水沟;8、排水管;9、雨水箅子;10、二次滤网;11、生态透水砖;12、原土;13、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14、检查井;15、排污井;16、清洗井;17、出水井;18、攀爬梯;19、排污泵;20、高压水泵;21、喷淋管道;22、喷头;23、抽水泵;24、承重层;25、小颗粒砂石层;26、中等颗粒砂石层;27、大颗粒砂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参看图1

6: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包括在地底开设的储水腔1,所述储水腔1,储水腔1开设于地底,并通过砂浆混凝土对储水腔1内壁做加固处理,防止其在长时间的渗水情况下形成坍塌,再对混凝土层做防水涂料的喷涂,最后采用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储水腔1上方铺设有集水层2,集水层2与储水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包括在地底开设的储水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储水腔(1)开设于地底,储水腔(1)上方铺设有集水层(2),集水层(2)与储水腔(1)之间设置有渗水井(3),所述集水层(2)上方堆砌有景观土坡(4),景观土坡(4)一侧设置有景观步道(5),所述景观步道(5)两侧分别设置有路缘石(6),且在景观步道(5)与靠近土坡一侧的路缘石(6)之间设置有排水沟(7),排水沟(7)底部设置有排水管(8)与渗水井(3)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7)侧壁采用梯台式结构,所述排水沟(7)上表面设置有雨水箅子(9),雨水箅子(9)采用30mm厚度的不锈钢箅子,且在排水沟(7)内设置有二次滤网(10),二次滤网(10)的四周搭接于排水沟(7)侧壁所开设的梯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2)采用土工膜铺设二层,且集水层(2)整体呈漏斗状,在集水层(2)中间位置开设通口,通口连接连接渗水井(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土坡(4)外表面铺设有若干组中间带有种植孔的生态透水砖(11),且在种植孔内种植植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2)与储水腔(1)之间填充有原土(12),且在集水层(2)上方堆砌有原土(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内设置有若干组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P模块式雨水调蓄池(13)上分别开设有检查井(14)、排污井(15)、清洗井(16)以及出水井(17),其中四个井口种都设置有攀爬梯(18),其中所述排污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响林黄江华易安国曹洪燕刘梦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溢福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