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油再生混凝沉降设备,涉及废油混凝沉降领域,包括沉降设备外壳,出油口,出渣口,第一电机,搅拌杆,堆积口,出油管,固定盒,出油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出油机构,第二电机输出端转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过滤板向下移动,活塞移动,堆积口顶端搅拌完毕的废油通过出油管进入至沉降设备外壳内部的底端,并且絮状物过滤在过滤板的顶端,之后将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反向转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活塞与过滤板相向移动,活塞的底端挤压过滤板顶端的絮状物残渣,残渣中粘附的废油通过流油口流至静置槽,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将搅拌完毕的废油输送至沉降设备外壳内部的底端,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出油率,避免残渣中出现粘附多余废油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油再生混凝沉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油混凝沉降领域,具体是一种废油再生混凝沉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在机器工作过程中受到温度、各种介质、金属等的催化作用,逐渐衰变而产生各种氧化产物,即胶质状污染物的废油,废油主要是积炭、漆膜和油泥等物质组成,废油在进行处理时多通过沉降装置进行混凝处理的操作。
[0003]目前的废油在进行处理时,将废油添加至沉降装置中,之后向沉降装置中添加絮凝剂并通过搅拌杆对废油与絮凝剂进行搅拌的操作,废油中小径粒的胶质状污染物与絮凝剂发生反应后形成絮团,在对搅拌完毕的废油进行排出时,由于废油具有一定的粘附性,絮状物的外壁会粘附部分废油,废油通过自身重力无法与絮状物分离,目前的沉降装置无法对絮状物外壁粘附的废油进行分离的操作,从而降低了沉降装置的出油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废油粘附于絮状物导致出油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废油再生混凝沉降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油再生混凝沉降设备,包括沉降设备外壳,所述沉降设备外壳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油口,所述沉降设备外壳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渣口,所述沉降设备外壳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延伸至沉降设备外壳内部的搅拌杆,所述沉降设备外壳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位于搅拌杆下方的堆积口,所述堆积口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所述堆积口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堆积口顶端的出油机构;
[0006]所述出油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盒内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出油管另一端的连接杆,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堆积口顶端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横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块,所述横杆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固定块内部的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底端固定有延伸至出油管内部的活塞,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阀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L型块,所述出油管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流油口,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延伸至出油管内部的过滤机构,用于对搅拌后的废油进行过滤絮状沉淀物的操作。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通过螺纹连接于螺纹杆外壁,并延伸至出油管内部的L型杆,所述L型杆的顶端设置有与活塞底端接触的过滤板,所述过滤
板的外框底端通过小型螺丝连接有连接块,所述L型杆的内部套接有插销,所述L型杆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L型杆的顶端成型有与连接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插销的外壁成型有突出部,所述连接块与L型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插销外壁突出部相匹配的移动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销外壁突出部一侧设置有与橡胶块相匹配的卡槽,且所述L型杆的一侧设置有与插销外壁突出部相匹配的环形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设置有与L型杆相匹配的滑槽,所述L型杆的两侧设置有与出油管内壁贴合的密封板,且密封板的竖直长度大于出油管一端滑槽的竖直长度,所述过滤板的外壁套接有棉纱布。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堆积口的顶端成型有锥形槽,且活塞与出油管的内壁贴合,所述活塞的顶端成型有限位凸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与活塞顶端限位凸块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沉降设备外壳内壁的底端成型有静置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与堆积口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螺纹杆与堆积口为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堆积口为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油管靠近流油口的一端设置有出油孔,且所述L型块的一端与流油口的一端处于同一竖直位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锥齿轮的直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设置出油机构,第二电机输出端转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过滤板向下移动,活塞移动,堆积口顶端搅拌完毕的废油通过出油管进入至沉降设备外壳内部的底端,并且絮状物过滤在过滤板的顶端,之后将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反向转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活塞与过滤板相向移动,活塞的底端挤压过滤板顶端的絮状物残渣,残渣中粘附的废油通过流油口流至静置槽,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将搅拌完毕的废油输送至沉降设备外壳内部的底端,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出油率,避免残渣中出现粘附多余废油的情况;
[0017]2、通过设置过滤机构,插销转动带动插销外壁的突出部转动,突出部的内壁对橡胶块进行挤压,橡胶块发生形变并与插销外壁突出部一侧的卡槽分离,当插销转动至突出部竖直时,拉动插销,插销移动并与L型杆、连接块分离,之后向上推动过滤板,过滤板移动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与L型杆分离后即可取下过滤板,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过滤板进行快速拆卸的操作,保证了出油管的出油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沉降设备外壳、堆积口、出油管、固定块与固定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沉降设备外壳、堆积口、出油管、固定块与固定盒另一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机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机构另一视角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5]图中:1、沉降设备外壳;2、出油口;3、出渣口;4、第一电机;5、出油机构;501、第二电机;502、第一锥齿轮;503、连接杆;504、第二锥齿轮;505、螺纹杆;506、横杆;507、固定块;508、移动柱;509、活塞;510、阀板;511、L型块;512、流油口;6、过滤机构;601、L型杆;602、过滤板;603、插销;604、连接块;605、橡胶块;7、搅拌杆;8、堆积口;9、出油管;10、固定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废油混凝沉降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油再生混凝沉降设备,包括沉降设备外壳(1),所述沉降设备外壳(1)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油口(2),所述沉降设备外壳(1)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渣口(3),所述沉降设备外壳(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延伸至沉降设备外壳(1)内部的搅拌杆(7),所述沉降设备外壳(1)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位于搅拌杆(7)下方的堆积口(8),所述堆积口(8)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所述堆积口(8)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油管(9),所述出油管(9)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10)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堆积口(8)顶端的出油机构(5);所述出油机构(5)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盒(10)内部的第二电机(501),所述第二电机(50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502),所述第一锥齿轮(502)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出油管(9)另一端的连接杆(503),所述第一锥齿轮(502)的顶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504),所述第二锥齿轮(504)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堆积口(8)顶端的螺纹杆(505),所述螺纹杆(505)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横杆(506),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块(507),所述横杆(506)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固定块(507)内部的移动柱(508),所述移动柱(508)的底端固定有延伸至出油管(9)内部的活塞(509),所述连接杆(5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阀板(510),所述连接杆(50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L型块(511),所述出油管(9)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流油口(512),所述螺纹杆(505)的外壁设置有延伸至出油管(9)内部的过滤机构(6),用于对搅拌后的废油进行过滤絮状沉淀物的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油再生混凝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6)包括通过螺纹连接于螺纹杆(505)外壁,并延伸至出油管(9)内部的L型杆(601),所述L型杆(601)的顶端设置有与活塞(509)底端接触的过滤板(602),所述过滤板(602)的外框底端通过小型螺丝连接有连接块(6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震,唐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宏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