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所述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包括第一缠绕管以及第二缠绕管,所述第一缠绕管和第二缠绕管通过连接组件对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管、套管、内插管、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第二缠绕管靠近第一缠绕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安装管,所述第二缠绕管靠近第一缠绕管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管内部的内插管,且内插管插设于第一缠绕管内部,所述套管套设于第一缠绕管上并通过旋转组件与安装管连接,所述第一缠绕管外壁和套管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且第一缠绕管和套管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具有连接分离方便快捷、方便与连接口变形的缠绕管进行连接的优点。管进行连接的优点。管进行连接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
[0001]本技术涉及缠绕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
技术介绍
[0002]缠绕管,大口径缠绕管,双壁缠绕管,中空缠绕管是一种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经缠绕焊接成型的一种管材,由于其独特的成型工艺,可以生产直径达3米的管材,这是其他生产工艺难以完成的。缠绕管主要是指缠绕焊接成型的管材,一些经软质材料缠绕加工制成的缠绕管成为缠绕软管。
[0003]在对两个缠绕管进行连接时,一般采用外包裹形式连接件对其进行连接,操作麻烦,在需要连接的缠绕管端部出现变形时,加大了连接难度,尤其是一些软质缠绕管,其连接更加不便。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分离方便快捷、方便与连接口变形的缠绕管进行连接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
[0006]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包括:第一缠绕管以及第二缠绕管,所述第一缠绕管和第二缠绕管通过连接组件对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管、套管、内插管、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第二缠绕管靠近第一缠绕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安装管,所述第二缠绕管靠近第一缠绕管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管内部的内插管,且内插管插设于第一缠绕管内部,所述套管套设于第一缠绕管上并通过旋转组件与安装管连接,所述第一缠绕管外壁和套管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且第一缠绕管和套管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螺纹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环形转槽、转环和把手,所述环形转槽开设于安装管外壁上,且转环安装于环形转槽中并与安装管转动连接,所述转环固定安装于套管的端部,且多个把手环绕排列固定连接于转环上。
[0008]优选的,所述转环上还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且限位螺栓端部与环形转槽内壁相抵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内插管远离第二缠绕管的一端呈锥型设置,且内插管远离第二缠绕管的一端外径大小小于其靠近第二缠绕管的内径大小,所述内插管靠近第二缠绕管的一端外壁与第一缠绕管内壁贴合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内插管上套设有密封胶套,且密封胶套与第一缠绕管内壁相抵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胶套远离第二缠绕管的一端端口内壁呈锥型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内插管上还套设有环形密封垫,且环形密封垫位于第一缠绕管和安装管之间并相互贴合设置。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0014]1、本技术中的第一缠绕管和第二缠绕管在连接过程中,将第二缠绕管上的内插管的一端对准第一缠绕管插进,对第一缠绕管端部进行扩撑,使第一缠绕管端部内壁保持圆润环状,通过旋转组件旋转套管并与套管内螺纹和第一缠绕管外螺纹的配合,实现第一缠绕管和第二缠绕管之间的快速连接和分离,操作方便快捷;
[0015]2、本技术可通过工具旋进限位螺栓,使其端部与环形转槽内壁相抵,对转环进行限制,即可对套管进行锁紧,提高两个缠绕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16]3、本技术通过将内插管远离第二缠绕管的一端设置成锥型,内插管靠近第二缠绕管的一端外壁与第一缠绕管内壁贴合,方便内插管插进第一缠绕管内部对其端口内部进行扩撑,配合密封胶套和环形密封垫提高第一缠绕管与第二缠绕管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第一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第二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内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第一缠绕管;2、第二缠绕管;3、连接组件;31、安装管;32、套管;33、内插管;34、内螺纹;35、外螺纹;4、旋转组件;41、环形转槽;42、转环;43、把手;44、限位螺栓;5、密封胶套;6、环形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第一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第二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内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中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缠绕管1、第二缠绕管2、连接组件3、旋转组件4、密封胶套5和环形密封垫6。
[00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至图4示,第一缠绕管1以及第二缠绕管2,第一缠绕管1和第二缠绕管2通过连接组件3对接,连接组件3包括安装管31、套管32、内插管33、内螺纹34和外螺纹35,第二缠绕管2靠近第一缠绕管1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安装管31,第二缠绕管2靠近第一缠绕管1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管31内部的内插管33,且内插管33插设于第一缠绕管1内部,套管32套设于第一缠绕管1上并通过旋转组件4与安装管31连接,第一缠绕管1外壁和套管32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外螺纹35和内螺纹34,且第一缠绕管1和套管32通过外螺纹35和内螺纹34螺纹连接;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一缠绕管1和第二缠绕管2在连接过程中,将需要与第一缠绕管1进行连接的第二缠绕管2具有内插管33的一端对准第一缠绕管1插进,使
内插管33插进第一缠绕管1内部,对第一缠绕管1端部进行扩撑,使第一缠绕管1端部内壁保持圆润环状,第一缠绕管1端部的外壁会插进套管32中,通过旋转组件4旋转套管32,通过套管32内螺纹34和第一缠绕管1外螺纹35的配合,使第二缠绕管2逐渐与第一缠绕管1靠近,直至第一缠绕管1端部与安装管31紧贴,再对套管32进行锁紧即可,方便对连接口变形的缠绕管进行连接,操作方便,同时反转套管32即可使第二缠绕管2与第一缠绕管1远离,实现两个缠绕管之间的快速连接和分离。
[0027]参考图4和图5示,旋转组件4包括环形转槽41、转环42和把手43,环形转槽41开设于安装管31外壁上,且转环42安装于环形转槽41中并与安装管31转动连接,转环42固定安装于套管32的端部,且多个把手43环绕排列固定连接于转环42上;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转动套管32时,可通过把手43转动转环42,使转环42在环形转槽41中转动,带动套管32的转动,方便两个缠绕管之间的连接分离。
[0029]参考图5示,转环42上还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44,且限位螺栓44端部与环形转槽41内壁相抵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缠绕管(1)以及第二缠绕管(2),所述第一缠绕管(1)和第二缠绕管(2)通过连接组件(3)对接,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安装管(31)、套管(32)、内插管(33)、内螺纹(34)和外螺纹(35),所述第二缠绕管(2)靠近第一缠绕管(1)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安装管(31),所述第二缠绕管(2)靠近第一缠绕管(1)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管(31)内部的内插管(33),且内插管(33)插设于第一缠绕管(1)内部,所述套管(32)套设于第一缠绕管(1)上并通过旋转组件(4)与安装管(31)连接,所述第一缠绕管(1)外壁和套管(32)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外螺纹(35)和内螺纹(34),且第一缠绕管(1)和套管(32)通过外螺纹(35)和内螺纹(34)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快拆接头的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4)包括环形转槽(41)、转环(42)和把手(43),所述环形转槽(41)开设于安装管(31)外壁上,且转环(42)安装于环形转槽(41)中并与安装管(31)转动连接,所述转环(42)固定安装于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伟,聂新炜,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塑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