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骨伤科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左右对称安装有卡扣,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口,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固定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中,设置有通过滑板和弹簧推动式卡块配合使用的高度调节组件,卡块通过其侧的两弹簧弹力推动卡设在卡条中即可进行固定,调节时只需通过把手拉动调节组件使两卡块脱离卡条即可,方便快捷,便于医护人员诊疗时单手操作调节,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通过本装置中设置的支撑板和螺杆配合使用即可使夹片组件整体移动,也可固定在槽口中的任意位置,便于更多人群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适应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适应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骨伤科用固定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在古代属"折疡"、"金镞"等范畴。历史上本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在骨伤科治疗时,医护人员会使用一种固定装置以辅助抬架患者的腿部,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诊治,是骨伤科治疗的有效辅助装置,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多是具有弧形构件的托块,患者腿部由托块支撑和固定,但由于不同患者的腿部粗细不同,使用时还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腿部粗细进行挑选更换不同大小的托块,且托块固定不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不能调节抬高患者腿部,从而不便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诊治,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具有拉动嵌设式高度调节和可移动夹片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左右对称安装有卡扣,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口,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固定柱,两组所述固定柱上均滑动设置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之间连接架设有架设板,还包括调节杆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杆左右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部并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柱之间,两个所述调节杆上均嵌设有卡条,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固定在两个活动板上并可通过活动板进行竖直方向移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贯穿所述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被固定柱贯穿处固定有直线轴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架设板的中部开设有滑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卡块、固定片、第一弹簧、滑动柱、调节板和操作把手,所述调节板固定在所述活动板远离调节杆的一侧,两个所述滑动柱分别贯穿调节板的上下两端并可在其上进行滑动,两个所述卡块分别固定在两个滑动柱的端部,所述操作把手远离卡块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动柱的尾端,两个所述固定片接近卡块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滑动柱上,两个第一弹簧分别环套两个滑动柱并可通过弹性力推动固定片使卡块嵌设在卡条中,以使活动板固定在调节杆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夹片,两组所述夹片均滑动设置在架设
板的上方,两个所述夹片均为弧形构件并为弧口相对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滑动设置在架设板的顶部并位于滑槽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沿滑槽轴向方向滑动的滑动柱构件,且滑动柱的底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螺纹旋合有可使支撑板进行固定的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固定有旋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片包括第二弹簧、固定块和滑动杆,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中心位置处,所述滑动杆滑动穿设在固定块的中部,所述夹片固定连接在滑动杆的端部,所述滑动杆远离夹片的一端固定有限位片,所述第二弹簧环套滑动杆位于夹片和固定块之间,当第二弹簧释放弹力时通过弹力推动夹片远离固定块移动以进行夹持动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中,设置有通过滑板和弹簧推动式卡块配合使用的高度调节组件,卡块通过其侧的两弹簧弹力推动卡设在卡条中即可进行固定,调节时,只需通过把手拉动调节组件使两卡块脱离卡条即可,方便快捷,便于医护人员诊疗时单手操作调节,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且夹持患者腿部的夹片具有两种移动方式,通过本装置中设置的支撑板和螺杆配合使用即可使夹片组件整体移动,也可固定在槽口中的任意位置,便于更多人群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标号1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于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固定柱;3、直线轴承;4、活动板;6、架设板;61、滑槽;7、底板;8、卡扣;9、卡条;10、调节杆;11、调节组件;110、卡块;111、固定片;112、第一弹簧;113、滑动柱;114、调节板;115、操作把手;12、夹片;121、第二弹簧;122、固定块;123、滑动杆;124、限位片;13、支撑板;14、安装板;15、旋钮;16、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5]请参阅图1
‑
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包括底板7,底板7一侧左右对称安装有卡扣8,底板7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口,底板7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固定柱2,两组固定柱2上均滑动设置有活动板4,两个活动板4之间连接架设
有架设板6,还包括调节杆10和调节组件11,调节杆10左右对称固定在底板7的顶部并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柱2之间,两个调节杆10上均嵌设有卡条9,两个调节组件11分别固定在两个活动板4上并可通过活动板4进行竖直方向移动;使用时,可通过两组卡扣8将装置整体固定在病床上或根据病床尺寸直接通过底板7上的槽口套设在床尾的护栏上,然后分别操作拉动把手115并作竖直滑动的动作即可使其带动架设板6进行高度调节,即通过此方式用于抬高或降低患者的腿部,便于医护人员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进行调节使用,实用性较高;还可分别通过逆时针旋转两组螺杆16再滑动固定块122,可使两组夹片12相靠近或远离移动,再分别通过夹片12一侧的第二弹簧121推动使两个夹片12相靠近移动进行夹持动作,便于不同患者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适应性。
[0016]具体的,由附图1可知,本实施例中固定柱2贯穿活动板4,活动板4被固定柱2贯穿处固定有直线轴承3;直线轴承3用于辅助活动板4滑动,并可减小活动板4与固定柱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使用。
[0017]具体的,由附图1可知,本实施例中两组固定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1;顶板1固定在固定柱2的顶端处,其可用于连接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柱2和调节杆10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18]具体的,由附图1可知,本实施例中架设板6的中部开设有滑槽61;滑槽61用于实现夹片12可整体移动的功能,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包括底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一侧左右对称安装有卡扣(8),所述底板(7)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口,所述底板(7)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固定柱(2),两组所述固定柱(2)上均滑动设置有活动板(4),两个所述活动板(4)之间连接架设有架设板(6),还包括调节杆(10)和调节组件(11),所述调节杆(10)左右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7)的顶部并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柱(2)之间,两个所述调节杆(10)上均嵌设有卡条(9),两个所述调节组件(11)分别固定在两个活动板(4)上并可通过活动板(4)进行竖直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贯穿所述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被固定柱(2)贯穿处固定有直线轴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固定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设板(6)的中部开设有滑槽(6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可调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1)包括卡块(110)、固定片(111)、第一弹簧(112)、滑动柱(113)、调节板(114)和操作把手(115),所述调节板(114)固定在所述活动板(4)远离调节杆(10)的一侧,两个所述滑动柱(113)分别贯穿调节板(114)的上下两端并可在其上进行滑动,两个所述卡块(110)分别固定在两个滑动柱(113)的端部,所述操作把手(115)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