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52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及其应用,包括进水槽斗、河水收集槽、污水泵、浮藻处理箱、浮藻收集箱、浮油净化箱、水泵、曝气箱和植被种植浮床。利用进水槽斗可以过滤河面上的大型漂浮物;利用浮藻处理箱和浮藻收集箱可以滤除并收集河面上的浮藻;利用浮油净化箱可以吸附河水中的油脂;利用曝气箱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利用好氧微生物去除水中的COD;植被种植浮床可以削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控制藻类生长,达到修复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具体为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及其应用,属于水质生态应用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人类提取的淡水资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达到了3500平方公里。上世纪的后半叶,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其中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占了增长的主要部分,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到2050年,预测生活在缺水国家中的人口将增加到10.6亿和24.3亿之间,约占全球预测人口的13~20%。
[0003]我国的淡水资源非常稀缺,特别是对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中国的水资源总拥有量约2.7Tm3,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为1~1.1Tm3,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列为世界第109位。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500亿m3,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3,供需缺口近1000 亿m3,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m3,全国将缺水4000~4500亿m3。也就是说,在今后10年中,水资源供水量要增加4000~4500亿m3,完成这项任务非常艰巨。
[0004]另外,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严重的水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浮藻滋生,与水中鱼虾等抢夺氧气,导致鱼虾死亡,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0005]目前针对内陆河道中漂浮物较多、浮藻滋生等问题,解决的办法还是采用人工打捞,该方法效率低下,且无法祛除由于生活、工业的污水不合规排放而产生的油脂、有机物等,治理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及其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进水槽斗、河水收集槽、污水泵、浮藻处理箱、浮藻收集箱、浮油净化箱、水泵、曝气箱和植被种植浮床,所述进水槽斗上连接有浮板,所述进水槽斗固定在所述河水收集槽上,所述河水收集槽底部通过水管与所述污水泵相连通,所述污水泵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浮藻处理箱相连通,所述浮藻收集箱与所述浮藻处理箱侧壁相连通,所述浮藻处理箱底部通过水管与所述浮油净化箱相连通,所述浮油净化箱上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水泵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曝气箱相连通,所述曝气箱上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固定在所述植被种植浮床上。
[0008]优选地,所述进水槽斗左侧壁的高度大于右侧壁的高度,所述浮板固定在所述进水槽斗的左侧,所述进水槽斗和所述河水收集槽均为PE材质,且所述河水收集槽的重量大
于所述进水槽斗的重量,所述进水槽斗左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水槽斗内连接有若干横梁,所述横梁一端位于所述出料口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进水槽斗右侧内壁上,所述横梁为自左向右的向上倾斜结构,所述进水槽斗左侧外壁上固定有向下倾斜的漏斗管道,所述漏斗管道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漏斗管道的出料端上套设有收集袋,所述河水收集槽底表面设有两个“T”型卡槽,所述“T”型卡槽内嵌设有若干“T”型铅块。
[0009]优选地,所述浮板包括浮板框架和若干泡沫内嵌板,所述浮板框架上设有若干内嵌板卡槽,所述内嵌板卡槽左、右两个侧壁上设有两对侧挡板凹槽,所述侧挡板凹槽内嵌设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内端面上连接有三个弹簧柱A,所述弹簧柱A内端面固定在所述侧挡板凹槽内,所述泡沫内嵌板嵌设在所述内嵌板卡槽内并卡在所述侧挡板下方。
[0010]优选地,所述漏斗管道上弹性连接有管道外框,所述收集袋卡在所述漏斗管道和所述管道外框之间,所述漏斗管道左、右两个外侧壁上均设有“T”型限位槽,所述管道外框左、右两个内侧壁底部均连接有“T”型限位块,所述“T”型限位块上连接有弹簧柱B,所述“T”型限位块嵌在所述“T”型限位槽内,所述弹簧柱B上端固定在所述“T”型限位槽内,所述漏斗管道前、后外侧壁上均设有滑轮槽,所述管道外框前、后内侧壁上均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嵌在所述滑轮槽内。
[0011]优选地,所述滑轮槽内嵌设有卡位板,所述卡位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滑轮槽的长度,所述卡位板底部设有弧型凹槽,所述滑轮与所述弧型凹槽相对,所述滑轮槽内壁上连接弹簧柱C,所述弹簧柱C前端固定在所述卡位板内端面上,所述卡位板前端面上连接有两个卡位条,所述管道外框前、后内侧壁上均设有两个卡位条凹槽,所述卡位条凹槽位于所述滑轮上方,所述卡位条与所述卡位条凹槽相对。
[0012]优选地,所述浮藻处理箱左、右两个侧壁上设有三对过滤框通槽A,所述浮藻处理箱左侧壁上连接有三个方通管道,所述方通管道与位于所述浮藻处理箱左侧壁上的过滤框通槽A相连通,所述方通管道左侧与所述浮藻收集箱相连通,所述浮藻处理箱右侧壁上连接有过滤框传动箱,所述过滤框传动箱左侧壁上设有三个过滤框通槽B,所述过滤框通槽B与所述浮藻处理箱侧壁上的过滤框通槽A相连通,所述浮藻处理箱内每对过滤框通槽A之间嵌设有浮藻过滤框,所述浮藻过滤框上固定有浮藻过滤网,所述浮藻过滤框右侧壁上连接有过滤框连杆,所述过滤框传动箱内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上连接有伺服电机A,所述过滤框连杆与所述曲轴相连,所述伺服电机A固定在所述过滤框传动箱上表面,所述浮藻收集箱内设有三个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方通管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转轴上连接有若干条毛刷。
[0013]优选地,所述浮藻收集箱底部自左向右为向上倾斜的结构,倾斜角度为 15~25
°
,前侧壁上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内嵌设有三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上连接有伺服电机B,所述伺服电机B固定在所述浮藻收集箱外壁上,所述三个转轴分别与所述三个齿轮相连,所述浮藻收集箱左侧壁底部设有浮藻收集口,所述浮藻收集口上连接有收集口塞板。
[0014]优选地,所述浮油净化箱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C,所述伺服电机C上连接有两个折线型搅拌棒,所述折线型搅拌棒位于所述浮油净化箱内,所述浮油净化箱内固定有过滤棉框,所述折线型搅拌棒位于所述过滤棉框下方,所述过滤棉框下方填充有表面活性吸附剂,所述过滤棉框内填充有过滤棉,所述曝气箱内固定有空气泵,所述空气泵上连接有两个通
气管道,位于上方的通气管道延伸出所述曝气箱表面,且上方的通气管道上螺旋套设有上表面为网状结构的管道防护罩。
[0015]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的应用:
[0016]优选地,所选的内陆河道水流速度小于35cm/s,所选的内陆河道深度大于120cm。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及其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增设了可漂浮在水面上的进水槽斗,且进水槽斗呈左高右低的结构,进水槽斗内设有若干横梁,进水槽斗侧壁上连接有收集袋,污水泵将河水抽入进水槽斗内,漂浮在河面上的饲料瓶、泡沫板等大型漂浮物被横梁阻挡并流入收集袋内,可将水体表面的大型漂浮物先一步收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槽斗(1)、河水收集槽(2)、污水泵(3)、浮藻处理箱(4)、浮藻收集箱(15)、浮油净化箱(5)、水泵(6)、曝气箱(7)和植被种植浮床(8),所述进水槽斗(1)上连接有浮板(9),所述进水槽斗(1)固定在所述河水收集槽(2)上,所述河水收集槽(2)底部通过水管与所述污水泵(3)相连通,所述污水泵(3)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浮藻处理箱(4)相连通,所述浮藻收集箱(15)与所述浮藻处理箱(4)侧壁相连通,所述浮藻处理箱(4)底部通过水管与所述浮油净化箱(5)相连通,所述浮油净化箱(5)上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泵(6)相连通,所述水泵(6)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曝气箱(7)相连通,所述曝气箱(7)上端连接有出水管(55),所述出水管(55)的出水端连接有喷头(20),所述喷头(20)固定在所述植被种植浮床(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斗(1)左侧壁的高度大于右侧壁的高度,所述浮板(9)固定在所述进水槽斗(1)的左侧,所述进水槽斗(1)和所述河水收集槽(2)均为PE材质,且所述河水收集槽(2)的重量大于所述进水槽斗(1)的重量,所述进水槽斗(1)左侧壁上设有出料口(10),所述进水槽斗(1)内连接有若干横梁(12),所述横梁(12)一端位于所述出料口(10)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进水槽斗(1)右侧内壁上,所述横梁(12)为自左向右的向上倾斜结构,所述进水槽斗(1)左侧外壁上固定有向下倾斜的漏斗管道(11),所述漏斗管道(11)与所述出料口(10)相连通,所述漏斗管道(11)的出料端上套设有收集袋(13),所述河水收集槽(2)底表面设有两个“T”型卡槽(58),所述“T”型卡槽(58)内嵌设有若干“T”型铅块(59)。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9)包括浮板框架(32)和若干泡沫内嵌板(34),所述浮板框架(32)上设有若干内嵌板卡槽(33),所述内嵌板卡槽(33)左、右两个侧壁上设有两对侧挡板凹槽(35),所述侧挡板凹槽(35)内嵌设有侧挡板(36),所述侧挡板(36)内端面上连接有三个弹簧柱A(37),所述弹簧柱A(37)内端面固定在所述侧挡板凹槽(35)内,所述泡沫内嵌板(34)嵌设在所述内嵌板卡槽(33)内并卡在所述侧挡板(36)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管道(11)上弹性连接有管道外框(21),所述收集袋(13)卡在所述漏斗管道(11)和所述管道外框(21)之间,所述漏斗管道(11)左、右两个外侧壁上均设有“T”型限位槽(22),所述管道外框(21)左、右两个内侧壁底部均连接有“T”型限位块(28),所述“T”型限位块(28)上连接有弹簧柱B(29),所述“T”型限位块(28)嵌在所述“T”型限位槽(22)内,所述弹簧柱B(29)上端固定在所述“T”型限位槽(22)内,所述漏斗管道(11)前、后外侧壁上均设有滑轮槽(23),所述管道外框(21)前、后内侧壁上均连接有滑轮(31),所述滑轮(31)嵌在所述滑轮槽(2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槽(23)内嵌设有卡位板(24),所述卡位板(24)的长度小于所述滑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怡文张媛媛刘守东周丹薜波齐继贺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周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