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39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涉及混凝土顶升浇筑技术领域。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包括钢管柱、排气溢流管、塑料软管和收集槽;钢管柱的上部开设有气孔,气孔与排气溢流管一端连接,排气溢流管另一端与塑料软管一端相连,塑料软管另一端设置收集槽中。排气溢流管高于柱顶,有助于柱内空气完全排净,释放顶升集聚增加的压力;塑料软管与排气溢流管连接,防止顶升喷射的混凝土飞溅污染其他构件,并将喷射的混凝土收集再利用,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顶升浇筑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结构厂房柱基础多为杯口形式,其钢柱下肢除了采用H型双肢格构柱外,另一种就是钢管柱内部填充混凝土。当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时,一般采用混凝土顶升法,即从杯口基础顶面500mm高左右焊接一段水平或者斜向上的短钢管,采用法兰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泵管连接作为临时顶升连接装置。钢管内混凝土填充是否密实是顶升中的重点,往往柱顶板上方开设排气孔,到混凝土喷射溢流出来即顶升填充完毕,这时溢流混凝土或者水泥浆顺着柱壁流下,造成高空作业、二次清理困难;还有一种就是在柱顶板或者顶板下方开设孔洞焊接一段钢管,当混凝土填充完毕从钢管溢流出来即完成顶升工作,但往往顶升压力大,喷射出来的混凝土不仅浪费,而且会造成地面构件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有助于柱内空气完全排净,释放顶升集聚增加的压力,回收溢流混凝土,避免管内混凝土喷射溢流。
[0004]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包括钢管柱、排气溢流管、塑料软管和收集槽;钢管柱的上部开设有气孔,气孔与排气溢流管一端连接,排气溢流管另一端与塑料软管一端相连,塑料软管另一端设置收集槽中。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排气溢流管高于柱顶,有助于柱内空气完全排净,释放顶升集聚增加的压力;塑料软管与排气溢流管连接,防止顶升喷射的混凝土飞溅污染其他构件,并将喷射的混凝土收集再利用,节约资源。
[0006]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为:
[0007]钢管柱的顶部固定有柱顶板,气孔位于柱顶板下方200~300mm处,气孔的直径为Φ50~80mm。
[0008]排气溢流管为直角弯管,出气口朝上设置。
[0009]排气溢流管上安装有阀门。
[0010]排气溢流管通过法兰连接有上段钢管,上段钢管上端与塑料软管通过卡箍连接。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柱与溢流管的连接俯视图;
[0013]图中标记为:1、钢管柱;2、柱顶板;3、排气溢流管;4、塑料软管;5、法兰;6、阀门;7、卡箍;8、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充分了解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由钢管柱1、排气溢流管3、上段钢管、塑料软管4和收集槽8等组成,钢管柱1的顶面固定有柱顶板,距离柱顶板2下方200~300mm处的钢管柱1侧壁开设有Φ50~80mm的气孔,气孔处连接有排气溢流管3,排气溢流管3为直角弯管,直角弯朝上设置,因此排气溢流管3的上端通过法兰5与上段钢管一端连接,上段钢管另一端通过卡箍7与塑料软管4一端连接,塑料软管4另一端与收集槽8相连。其中,上段钢管上安装有阀门6。
[0016]现场制作过程:
[0017]第一步:钢管柱1上开设气孔。
[0018]根据钢管柱1尺寸,提前在柱顶板2下方约200~300mm处开设2~4个直径Φ50~80mm气孔,开孔方向尽量分散,不朝向同一个方向。
[0019]第二步:焊接排气溢流管。
[0020]在吊装之前,将排气溢流管3焊接在钢管柱1的气孔处。排气溢流管3为直角弯管,直径在Φ50~80mm,排气溢流管3的直角弯朝上设置,排气溢流管3上端口固定有法兰盘。上段钢管的一端固定有法兰盘,排气溢流管3与上段钢管通过法兰5连接,上段钢管上安装有闸板阀,排气溢流管3和上段钢管的整体高出柱顶标高1.5~2m左右。上段钢管只要满足阀门和软管操作连接即可,控制在300~500mm左右,尽量缩短。
[0021]上段钢管的另一端通过卡箍7与塑料软管4一端连接,塑料软管4另一端伸入收集槽8内。
[0022]第三步:钢管柱安装
[0023]将钢管柱1按照图纸位置标高吊装就位,找平找正后进行杯口基础二次灌浆固定。
[0024]第四步:顶升钢管内混凝土
[0025]将塑料软管4与上段短钢管连接后,进行管内混凝土顶升,直至从塑料软管4喷射溢流出水泥浆和混凝土为止,此时关闭上段钢管的阀门6,停止顶升工作。然后拆除塑料软管4和上段钢管,进行下一根钢柱顶升连接或者暂时停止顶升工作及时清理阀门6。
[0026]第五步、拆除顶升装置
[0027]当钢管内混凝土达到初凝后,采用砂轮等方式拆卸切割柱脚顶升连接装置和排气溢流管3,然后采用钢板封闭修复完善。
[0028]本技术的综合效果:
[0029]设置多根高于柱顶的排气溢流管和上段钢管,有助于柱内空气完全排净,释放顶升集聚增加的压力;
[0030]装置出口端高于柱顶,此高出柱顶段管内混凝土自重压力保证钢柱管顶部混凝土填充密实;
[0031]当收集槽内出现溢流水泥浆或者混凝土时,此时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到位,持续一会儿直到钢管柱内混凝土完全通畅溢流,确保充盈密实效果;
[0032]避免管内混凝土喷射溢流,成品保护得到很好保障;
[0033]溢流混凝土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节约成本;
[0034]装置结构合理简单,制作方便,重复利用、成本低廉、适用性强。
[0035]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包括钢管柱、排气溢流管、塑料软管和收集槽;其特征在于,钢管柱的上部开设有气孔,气孔与排气溢流管一端连接,排气溢流管另一端与塑料软管一端相连,塑料软管另一端设置收集槽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 钢管柱的顶部固定有柱顶板,气孔位于柱顶板下方200~300mm处,气孔的直径为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代发胡忠华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