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15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泵体的一侧中心部位设置有进水法兰,泵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法兰;泵体的内部通过第一支撑环转动安装有叶轮,叶轮的背部通过第二支撑环转动支撑在泵盖的内部;叶轮通过衬套套装定位在泵轴的端头;衬套和泵盖之间设置有泵轴密封组件;泵盖的内部设置有倾斜连通孔,倾斜连通孔的一端与叶轮边缘的泵体高压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叶轮背部腔体相连通,叶轮的背板上均布加工有多个回水孔;泵盖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泵轴支撑座。此离心泵通过将叶轮进水侧外缘的高压水引入到叶轮的背部中心部位,进而使得叶轮进水侧和背部的水压相等来实现叶轮的自平衡。侧和背部的水压相等来实现叶轮的自平衡。侧和背部的水压相等来实现叶轮的自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


[0001]本技术涉及单级单吸离心泵领域,特别涉及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单级单吸离心泵由于其采用单叶轮结构,叶轮在转动运行过程中,会在叶轮的进水侧产生一定的轴向推力,进而对泵轴产生轴向力,为了平衡轴向力,目前,通常采用的平衡方法是在泵轴上安装推力球轴承或者角接触轴承来平衡,上述的平衡方式会使得轴承既要承受轴向力还需要承受径向力,进而承受双向交变载荷,这样轴承就很容易发生磨损报废,轴承寿命短,一旦发生磨损,就需要及时进行轴承更换。
[0003]虽然,在CN 211174737 U中也公开了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为了实现轴向力的平衡,通过在叶轮的背部设置安装空间,进而将叶轮背部与叶轮进水侧设置在同一水压环境下,来实现其平衡。但是上述的平衡方式只能适用于只有背部中心部位单支撑的叶轮结构,对于具有背部双支撑的叶轮结构上述的环形腔结构无法将叶轮进水侧的高压水引入到叶轮背部中心部位,进而导致无法实现水压平衡,就无法实现轴向力的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此离心泵通过将叶轮进水侧外缘的高压水引入到叶轮的背部中心部位,进而使得叶轮进水侧和背部的水压相等来实现叶轮的自平衡,进而实现泵轴的轴向力平衡,有效避免了泵轴轴承需要承受双重载荷而造成的过渡磨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它包括泵体,泵体的一侧中心部位设置有进水法兰,泵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法兰;泵体的内部通过第一支撑环转动安装有叶轮,叶轮的背部通过第二支撑环转动支撑在泵盖的内部;叶轮通过衬套套装定位在泵轴的端头;衬套和泵盖之间设置有泵轴密封组件;泵盖的内部设置有倾斜连通孔,倾斜连通孔的一端与叶轮边缘的泵体高压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叶轮背部腔体相连通,叶轮的背板上均布加工有多个回水孔;泵盖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泵轴支撑座。
[0006]所述泵体固定安装在泵体底座的顶部,泵体底座上加工有安装螺栓孔。
[0007]所述泵体的底部侧面设置有封堵塞;且叶轮和衬套的配合端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08]所述叶轮的外侧中心部位通过平键配合安装在泵轴上,并通过圆头螺帽固定在泵轴的螺纹轴端。
[0009]所述泵轴密封组件包括套装在衬套外部的填料套筒,填料套筒的内部通过弹簧支撑有唇形密封圈,唇形密封圈的外端面设置有填料密封,填料密封外端设置有填料压盖,填料压盖通过压紧盖固定在泵盖的内部。
[0010]所述泵轴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泵盖上,泵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转动支撑在泵轴支撑座的内部,第一轴承通过第一轴承端盖定位安装在泵轴支撑座内部的轴承孔,第二轴承通过第二轴承端盖定位安装在泵轴支撑座的内部。
[0011]所述泵轴支撑座的末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
[0012]所述填料套筒上加工有径向销轴孔,并通过径向销轴与泵盖定位相连,所述填料压盖和压紧盖之间通过轴向销轴定位相连,所述压紧盖和泵盖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3]所述泵轴的端头部位设置有用于和电机输出轴相连的键槽轴段。
[0014]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此离心泵通过将叶轮进水侧外缘的高压水引入到叶轮的背部中心部位,进而使得叶轮进水侧和背部的水压相等来实现叶轮的自平衡,进而实现泵轴的轴向力平衡,有效避免了泵轴轴承需要承受双重载荷而造成的过渡磨损。
[0016]2、通过上述的泵体底座能够实现对泵体的稳定支撑,通过上述的安装螺栓孔能够实现对泵体底座的稳定固定。
[0017]3、通过上述的封堵塞能够用于对泵体进行检修时实现其内部的液体的排放。
[0018]4、通过上述的圆头螺帽能够实现对叶轮的锁紧固定。
[0019]5、通过上述的泵轴密封组件能够实现对泵轴的有效密封。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 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泵轴密封组件局部图。
[0023]图中:进水法兰1、第一支撑环2、叶轮3、泵体4、出水法兰5、泵体高压腔6、泵盖7、倾斜连通孔8、泵轴支撑座9、第一轴承端盖10、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2、第二轴承端盖13、支撑架15、衬套16、泵轴密封组件17、第一密封圈18、第二支撑环19、泵体底座20、封堵塞21、泵轴22、圆头螺帽23、回水孔24、填料套筒25、弹簧26、唇形密封圈27、填料密封28、第三密封圈29、压紧盖30、第二密封圈31、轴向销轴32、填料压盖33、径向销轴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如图1

2所示,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它包括泵体4,泵体4的一侧中心部位设置有进水法兰1,泵体4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法兰5;泵体4的内部通过第一支撑环2转动安装有叶轮3,叶轮3的背部通过第二支撑环19转动支撑在泵盖7的内部;叶轮3通过衬套16套装定位在泵轴22的端头;衬套16和泵盖7之间设置有泵轴密封组件17;泵盖7的内部设置有倾斜连通孔8,倾斜连通孔8的一端与叶轮3边缘的泵体高压腔6相连通,另一端与叶轮3背部腔体相连通,叶轮3的背板上均布加工有多个回水孔24;泵盖7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泵轴支撑座9。通过上述的离心泵通过将叶轮进水侧外缘的高压水引入到叶轮的背部中心部位,进而使得叶轮进水侧和背部的水压相等来实现叶轮的自平衡,进而实现泵轴的轴向力平衡,有效避免了泵轴轴承需要承受双重载荷而造成的过渡磨损。
[0026]进一步的,所述泵体4固定安装在泵体底座20的顶部,泵体底座20上加工有安装螺栓孔。通过上述的泵体底座20能够实现对泵体4的稳定支撑,通过上述的安装螺栓孔能够实现对泵体底座20的稳定固定。
[0027]进一步的,所述泵体4的底部侧面设置有封堵塞21;且叶轮3和衬套16的配合端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8。通过上述的封堵塞21能够用于对泵体4进行检修时实现其内部的液体的排放。
[0028]进一步的,所述叶轮3的外侧中心部位通过平键配合安装在泵轴22上,并通过圆头螺帽23固定在泵轴22的螺纹轴端。通过上述的圆头螺帽23能够实现对叶轮3的锁紧固定。
[0029]进一步的,所述泵轴密封组件17包括套装在衬套16外部的填料套筒25,填料套筒25的内部通过弹簧26支撑有唇形密封圈27,唇形密封圈27的外端面设置有填料密封28,填料密封28外端设置有填料压盖33,填料压盖33通过压紧盖30固定在泵盖7的内部。通过上述的泵轴密封组件17能够实现对泵轴的有效密封。工作过程中,通过弹簧26能够压紧唇形密封圈27和填料密封28,进而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
[0030]进一步的,所述泵轴支撑座9通过螺栓固定在泵盖7上,泵轴22通过第一轴承1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泵体(4),泵体(4)的一侧中心部位设置有进水法兰(1),泵体(4)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法兰(5);泵体(4)的内部通过第一支撑环(2)转动安装有叶轮(3),叶轮(3)的背部通过第二支撑环(19)转动支撑在泵盖(7)的内部;叶轮(3)通过衬套(16)套装定位在泵轴(22)的端头;衬套(16)和泵盖(7)之间设置有泵轴密封组件(17);泵盖(7)的内部设置有倾斜连通孔(8),倾斜连通孔(8)的一端与叶轮(3)边缘的泵体高压腔(6)相连通,另一端与叶轮(3)背部腔体相连通,叶轮(3)的背板上均布加工有多个回水孔(24);泵盖(7)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泵轴支撑座(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4)固定安装在泵体底座(20)的顶部,泵体底座(20)上加工有安装螺栓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4)的底部侧面设置有封堵塞(21);且叶轮(3)和衬套(16)的配合端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的外侧中心部位通过平键配合安装在泵轴(22)上,并通过圆头螺帽(23)固定在泵轴(22)的螺纹轴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轴向力的单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向东罗威雷建平郑辉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西峡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