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08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4
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以为地下车站基坑提供有效和稳定的围护,同时具有良好的止水作用,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包括设置在地下基坑横向两侧外的由咬合桩构成的止水帷幕,所述咬合桩包括相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所述素混凝土桩沿基坑长度方向间隔成排设置,其下端进入基岩分界面以下一定深度。所述钢筋混凝土桩设置于相邻两素混凝土桩之间,其下部与基岩嵌固连接;各钢筋混凝土桩具有完整的圆形截面,相邻素混凝土桩在初凝前切割与钢筋混凝土桩相重合部分形成相互咬合结构。同侧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的桩顶固结设置冠梁,在两侧沿冠梁之间间隔设置支撑。之间间隔设置支撑。之间间隔设置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加速,地下车站的建设面临着大规模基坑施工问题。基坑施工中,地下水处理是保证基坑及基坑周边建筑物安全的关键。当地下水位较高,且基坑周边建筑物较多时,为避免基坑降水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常不采用降水措施,而是在基坑外侧设置止水帷幕来保证基坑内干燥施工环境。
[0003]常见止水帷幕有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兼做止水,或采用水泥搅拌桩相互搭接、咬合形成一排或多排连续的水泥土搅拌桩墙。但传统地下连续墙或单独一排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在砂卵石地区的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场地要求较大,施工成本较高。
[0004]在公布号CN 110792093 A的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基坑止水帷幕施工方法以及止水帷幕,该止水帷幕包括至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第一混凝土桩和第二混凝土桩,相邻的第一混凝土桩和第二混凝土桩之间为相互咬合设置,该基坑止水帷幕可以隔离基坑内外地下水的相互渗透,满足基坑内干槽作业要求,但不能为基坑提供有效的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以为地下车站基坑提供有效和稳定的围护,同时具有良好的止水作用,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的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基坑横向两侧外的由咬合桩构成的止水帷幕,其特征是:所述咬合桩包括相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所述素混凝土桩沿基坑长度方向间隔成排设置,其下端进入基岩分界面以下一定深度;所述钢筋混凝土桩设置于相邻两素混凝土桩之间,其下部与基岩嵌固连接;各钢筋混凝土桩具有完整的圆形截面,相邻素混凝土桩在初凝前切割与钢筋混凝土桩相重合部分形成相互咬合结构;同侧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的桩顶固结设置冠梁,在两侧沿冠梁之间间隔设置支撑。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咬合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兼做止水帷幕,在为地下车站基坑提供有效和稳定围护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止水作用,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特别适用于基岩面较浅的砂卵石地区基坑;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成本较低,且施工可操作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09]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0010]图1是本技术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断面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平面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施工方式示意图。
[0013]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钢筋混凝土桩10、素混凝土桩20、地下车站主体结构30、支撑31、冠梁32、场坪标高D1、基坑底标高D2、基岩分界面M。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基坑横向两侧外的由咬合桩构成的止水帷幕,所述咬合桩包括相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桩10、素混凝土桩20。所述素混凝土桩20沿基坑长度方向间隔成排设置,其下端进入基岩分界面M以下一定深度;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0设置于相邻两素混凝土桩20之间,其下部与基岩嵌固连接;各钢筋混凝土桩10具有完整的圆形截面,相邻素混凝土桩20在初凝前切割与钢筋混凝土桩10相重合部分形成相互咬合结构。同侧钢筋混凝土桩10、素混凝土桩20的桩顶固结设置冠梁32,在两侧沿冠梁32之间间隔设置支撑31。
[0016]由钢筋混凝土桩10、素混凝土桩20围护结构能为地下车站基坑提供有效和稳定围护,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止水作用,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特别适用于基岩面较浅的砂卵石地区基坑。
[0017]参照图1,一般而言,所述素混凝土桩20进入基岩分界面M以下的深度为1m,钢筋混凝土桩10的长度根据地质条件和围护要求计算确定。
[0018]参照图1和图3,本技术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实施步骤如下:
[0019]1、场地整平,施工准备;
[0020]2、施工定位导墙;
[0021]3、按如图3所示施工顺序,依次施工素混凝土桩20,并在其终凝前施工钢筋混凝土桩10,形成连续的止水桩墙;
[0022]4、施工冠梁32及架设和架设支撑31;
[0023]5、开挖基坑至坑底,施工地下车站主体结构30;
[0024]6、拆除支撑31,回填基坑,恢复地面。
[0025]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兼做止水帷幕的地下车站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基坑横向两侧外的由咬合桩构成的止水帷幕,其特征是:所述咬合桩包括相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桩(10)、素混凝土桩(20);所述素混凝土桩(20)沿基坑长度方向间隔成排设置,其下端进入基岩分界面(M)以下一定深度;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0)设置于相邻两素混凝土桩(20)之间,其下部与基岩嵌固连接;各钢筋混凝土桩(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从会涛刘一杨田新丽李虎军许鹏刘易林肖杰肖锋王琮元彭学银李长海李彦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