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05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该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和设于所述加强板的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有利于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正碰性能以及驾驶舱的强度和刚度。驶舱的强度和刚度。驶舱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正面、偏置碰撞中,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向驾驶舱的侵入量将影响乘坐人员的安全,该侵入量是碰撞试验中评价车身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提升驾乘人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提高碰撞测试中的评价,成为汽车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和设于所述加强板的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结构为一体件;或者,所述加强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板体。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板体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A柱内板和前围加强板中至少一个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设有所述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间隔布置,所述第四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
[0009]具体地,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且所述第四板体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五板体,所述第五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的内侧,且所述第五板体设有所述第四连接部;第六板体,所述第六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和所述第五板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板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五板体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六板体与所述第五板体的中部连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为翻边,所述翻边为上翻边,或者所述翻边为弯折延伸的波浪形翻边。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加强板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通过将设于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与车辆的前地板连接、第二连接部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第三连接部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四连接部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有利于提高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正碰性能以及驾驶舱的强度和刚度。
[001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地板、前围板、中通道总成、门槛梁和加强板结构,所述加强板结构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加强板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和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板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板体和设于第一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板体和设于第二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板体和设于第三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板体和设于第四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五板体和设于第五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六板体和设于第六板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加强板结构100;
[0028]加强板10;
[0029]第一板体11;第一凸起111;第一凹槽112;第一加强筋113;
[0030]第二板体12;第二凸起121;第二加强筋122;
[0031]第三板体13;第三凸起131;第三加强筋132;
[0032]第四板体14;第四凸起141;第四加强筋142;
[0033]第五板体15;第五凸起151;第二凹槽152;第五加强筋153;
[0034]第六板体16;第六凸起161;第六加强筋162;
[0035]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3;第四连接部24;第五连接部25。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下面将参考图1

图9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8]参照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100包括:加强板10和设于加强板10的多个连接部。
[0039]其中,多个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第一连接部21用于与车辆的前地板连接,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第三连接部23用于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四连接部24用于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
[0040]具体而言,通过将设于加强板10的第一连接部21与前地板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前围板连接,可以加强前地板与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加强板10还能够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供支撑,从而使前地板和前围板整体强度和刚度得到提升,进而提升车辆的正碰性能以及驾驶舱的强度和刚度。
[0041]此外,通过将设于加强板10的第三连接部23与车辆的门槛梁连接、第四连接部24与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以使门槛梁和中通道总成通过加强板10连接在一起,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加强板10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能够使门槛梁、中通带总成和加强板10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为前地板和前围板提供支撑,以进一步加强前地板和前围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进而使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车辆扭转刚度、正碰性能。
[0042]在车辆为电动汽车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保证底部安装的电池包在发生碰撞时不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10)和设于所述加强板(10)的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所述第一连接部(21)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23)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24)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结构为一体件;或者,所述加强板(1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板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0)包括:第一板体(11),所述第一板体(11)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板体(11)的周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第二板体(12),所述第二板体(12)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板体(11)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2)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五连接部(25),所述第五连接部(25)用于与所述车辆的A柱内板和前围加强板(10)中至少一个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0)还包括第三板体(13)和第四板体(14),所述第三板体(13)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外侧且设有所述第五连接部(25);所述第三板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超越栾富刚冯娟黄毅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