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89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充放电循环导致的电极体的最外周的极板变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具备:带状的正极(11)和带状的负极(12)隔着间隔件(13)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14)、和收纳电极体(14)的金属制的外装体(15),在电极体(14)的最外圆周面,负极(12)露出,并且贴合有固定负极(12)的卷终端部的固定带(30),固定带(30)具有包含相互独立的两层以上的层的层叠结构。结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以来,广泛利用着在外装体中收纳有将带状的正极及带状的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该电池中,以使卷绕后卷不会松散的方式固定电极体的最外周,特别是为了防止在将电极体插入外装体时最外周部分翻卷,有时会用带固定电极体的端部(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199974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2167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然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有时会在充电时膨胀,最外周从外装体受到压力。另外,由于反复进行充放电,电极体与初始相比大幅膨胀,因此,该压力变大。由于在电极体的最外圆周面贴合有固定带,因此,由于反复充放电,有时会以应力容易集中的固定带的端部为起点而在构成电极体的最外周的极板发生变形。如果极板的变形变大,则也存在发生内部短路的隐患,因此,抑制极板的变形是重要的课题。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充放电循环导致的电极体的最外周的极板变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带状的正极和带状的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和收纳电极体的金属制的外装体,其中,在电极体的最外圆周面,负极露出,并且贴合有固定负极的卷终端部的固定带,固定带具有包含相互独立的两层以上的层的层叠结构。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够抑制由充放电循环导致的电极体的最外周的极板变形。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圆筒形的二次电池的轴向剖面图。
[0015]图2是图1中示出的二次电池所具备的电极体的立体图。
[0016]图3是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固定带的剖面图。
[0017]图4是将反复进行充放电后的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固定带附近放大
的图。
[0018]图5是现有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与图4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形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具体的形状、材料、数值、方向等是用于使本专利技术容易理解的示例,可以与圆筒形的二次电池的规格相应地适当进行变更。另外,外装体不限定于圆筒形,例如可以为方形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包含多个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情况下,从一开始就设想将它们的特征部分适当组合。
[0020]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圆筒形的二次电池10的轴向剖面图。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10将电极体14及非水电解质(未图示)收纳于外装体15。电极体14具有正极11及负极12隔着间隔件13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结构。作为非水电解质的非水溶剂(有机溶剂),可使用碳酸酯类、内酯类、醚类、酮类、酯类等,这些溶剂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在将两种以上溶剂混合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包含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的混合溶剂。例如,作为环状碳酸酯,可使用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等,作为链状碳酸酯,可使用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及碳酸二乙酯(DEC)等。作为非水电解质的电解质盐,可使用LiPF6、LiBF4、LiCF3SO3等及它们的混合物。电解质盐在非水溶剂中的溶解量例如可以设为0.5~2.0mol/L。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封口体16侧作为“上”、并将外装体15的底部侧作为“下”进行说明。
[0021]通过外装体15的开口端部被封口体16封闭,二次电池10的内部被密闭。在电极体14的上下分别设置有绝缘板17、18。正极引线19穿过绝缘板17的贯通孔向上方延伸,并焊接至作为封口体16的底板的过滤件22的下表面。在二次电池10中,与过滤件22电连接的封口体16的顶板即盖26成为正极端子。另一方面,负极引线20穿过绝缘板18的贯通孔向外装体15的底部侧延伸,并焊接至外装体15的底部内表面。在二次电池10中,外装体15成为负极端子。
[0022]外装体15是有底的圆筒形的金属制的外装罐。由此,在电池从外部受到应力时硬而不易变形,能够保护内部。另一方面,在电极体14由于反复充放电而膨胀时,金属制的外装体15硬而不易变形,因此,电极体14从外装体15受到的压力变大。
[0023]如上所述,外装体15也可以为方形。然而,圆筒形的外装体15由于水平方向截面为圆形状,电池内部的应力均等地分散,因此,与具有容易膨胀的平坦部的方形的外装体相比,不易膨胀,电极体14从外装体15受到的压力容易变大。由此,在外装体15为圆筒形的情况下,在以固定带的端部为起点的构成电极体的最外周的极板容易发生变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容易被发挥。
[0024]在外装体15与封口体16之间设置密封垫27而确保二次电池10的内部的密闭性。外装体15例如具有从外侧对侧面部进行压制而形成的支承封口体16的沟槽部21。沟槽部21优选沿着外装体15的周向形成为环状,在其上表面隔着密封垫27支承封口体16。
[0025]封口体16具有从电极体14侧起依次层叠的过滤件22、下阀体23、绝缘构件24、上阀体25及盖26。构成封口体16的各构件例如具有圆板形状或环状,除了绝缘构件24以外的各构件相互电连接。下阀体23与上阀体25在各自的中央部相互连接,在各自的周缘部之间夹
隔有绝缘构件24。如果电池的内压由于异常发热而上升,则例如下阀体23断裂,由此,上阀体25向盖26侧膨出而从下阀体23分离,由此,两者的电连接被切断。如果内压进一步上升,则上阀体25断裂,气体从盖26的开口部26a排出。
[0026]接下来,参照图2对电极体14进行说明。图2是电极体14的立体图。如上所述,电极体14具有带状的正极11与带状的负极12隔着间隔件13卷绕成涡旋状而成的卷绕结构。正极11、负极12、及间隔件13均形成为带状,并在沿着卷绕轴配置的卷芯的周围被卷绕成涡旋状,由此,成为在电极体14的径向上交替层叠的状态。在径向上,将卷绕轴侧称为内周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外周侧。在电极体14中,正极11及负极12的长度方向成为卷绕方向,正极11及负极12的带宽度方向成为轴向。如图2所示,在电极体14的最外圆周面,负极12露出。
[0027]正极11具有:带状的正极集电体、和形成于正极集电体的两面的正极合剂层。正极集电体例如使用铝等金属的箔、在表层配置有该金属的膜等。正极合剂层例如可以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等。正极11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等的正极合剂浆料涂布于正极集电体上并进行干燥,从而在形成正极合剂层形成后,对该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带状的正极和带状的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和收纳所述电极体的金属制的外装体,其中,在所述电极体的最外圆周面,所述负极露出,并且贴合有固定所述负极的卷终端部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具有包含相互独立的两层以上的层的层叠结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隆希小林径小森美穂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