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71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若干个喷淋头、供液箱和入口管。装置主体内部设有上反应腔、下反应腔和进气腔,上反应腔设有出气口,装置主体具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上设有多个使上反应腔和下反应腔连通的喷淋孔,下反应腔的底部与进气腔的顶部连通。若干个喷淋头位于上反应腔内的顶部且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供液箱与若干个喷淋头连通。入口管固设于装置主体上且一端与进气腔的底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使废气经过多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所以能够避免废气在现有的喷淋塔内经过喷淋头的喷淋后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问题。淋头的喷淋后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问题。淋头的喷淋后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的工业领域,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
[0003]现有的处理方式为将废气引入喷淋塔,喷淋塔内的喷淋头喷出含有脱碳剂的液体,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喷淋头喷出的液体中的脱碳剂反应生成可回收利用的固态物质,经过喷淋的废气从喷淋塔的出气口逸出。
[0004]由于废气在喷淋塔内的移动速度较快,以至于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来不及与喷淋头喷淋的液体中的脱碳剂充分反应就从喷淋塔的出气口逸出,导致从喷淋塔的出气口逸出的废气中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废气在现有的喷淋塔内经过喷淋头的喷淋后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若干个喷淋头、供液箱和入口管。
[0007]装置主体内部设有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反应腔、下反应腔和进气腔,所述上反应腔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分隔所述上反应腔和所述下反应腔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有多个使所述上反应腔和所述下反应腔连通的喷淋孔,所述下反应腔的底部与所述进气腔的顶部连通。
[0008]若干个喷淋头位于所述上反应腔内的顶部且与所述装置主体固定连接。
[0009]供液箱与若干个所述喷淋头连通,以实现向若干个所述喷淋头供应液体。
[0010]入口管固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上且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连通。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腔呈轴心线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结构,所述装置主体内还具有位于所述进气腔下方的回收腔,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分隔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回收腔的第二分隔板,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网、转动轴、三个间隔板和驱动组件、
[0012]过滤网嵌入固定于所述第二分隔板内,以使所述进气腔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过滤网进入所述回收腔内。
[0013]转动轴与所述进气腔同轴设置且可转动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上,所述转动轴的一段位于所述进气腔内。
[0014]三个间隔板位于所述进气腔内且绕所述转动轴均布,所述间隔板竖直设置且一端
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间隔板之间的空间为反应空间且三个所述反应空间均分所述进气腔。
[0015]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间歇式转动,以使三个所述反应空间依次覆盖所述过滤网。
[0016]其中,当第一个所述反应空间覆盖所述过滤网时,第二个所述反应空间与所述下反应腔和所述入口管连通。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反应腔呈轴心线竖直设置的漏斗形结构且横截面积最小的一段位于所述下反应腔的底部。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轴的一段同轴穿设于所述下反应腔内,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下反应腔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的顶部连通,所述转动轴的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下反应腔呈锥台形的一段内。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扩散部的底面呈向下逐渐收缩的锥台形。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轴密封穿透所述第二分隔板且底端位于所述回收腔内,所述转动轴的顶端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所述转动轴设有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的回收孔,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回收管和回收泵。
[0021]回收管的一端密封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另一端与所述供液箱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供液箱内的顶部连通。
[0022]回收泵设于所述回收管上。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腔的侧壁设有取出口,当其中一个所述反应空间到达覆盖所述过滤网的位置时,该反应空间与所述取出口匹配对接,所述装置主体还具有位于所述进气腔对应所述取出口一侧且位于所述取出口下方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开口向上以承接所述取出口处落下的物料,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封闭件、第一密封圈、固定板、限位件和滑动轴。
[0024]封闭件具有封闭部以及沿所述封闭部的周向向外凸出的压紧部,所述封闭部的一段匹配穿设于所述取出口内,所述压紧部位于所述封闭部远离所述进气腔内的一侧。
[0025]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封闭部上,所述压紧部通过第一密封圈压紧所述进气腔的侧壁。
[0026]固定板水平设于所述收集槽的上方且与所述压紧部固定连接。
[0027]限位件滑动设于所述收集槽内且与所述收集槽远离所述取出口的侧壁贴合。
[0028]滑动轴为多个,竖直设置,下端与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且中部滑动穿透所述固定板。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三个刮料件。
[0030]三个刮料件分别位于三个所述反应空间内,所述刮料件具有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刮料板以及一个驱动轴,两个所述刮料板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间隔板匹配贴合,所述驱动轴的一端朝向所述取出口。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主体还具有位于所述进气腔上方的环形腔,所述进气腔的侧壁向上延伸以形成套设于所述环形腔外的烘干槽,所述环形腔的轴心线竖
直设置,所述入口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环形腔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环形腔内连通;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气管。
[0032]进气管与所述入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环形腔的两侧,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环形腔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环形腔内连通。
[00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液箱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若干个固定管。
[0034]若干个固定管与若干个所述喷淋头一一对应,所述固定管竖直设置且穿透所述进气腔的顶壁,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进气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气腔的上端与所述供液箱的底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供液箱内连通,所述喷淋头设于对应的所述固定管的下端,每个所述固定管上均设有一个位于所述装置主体上方的阀门。
[0035]本申请实施例中,供液箱内带有脱碳剂的液体通过喷淋头喷淋,喷淋头喷淋的液体落到第一分隔板上后顺着多个喷淋孔落下,从而形成二次喷淋,最后汇集到进气腔的底部,当进气腔内的液面漫过进气腔与入口管的连通处后,废气通过入口管进入进气腔内,先与进气腔内的液体中的脱碳剂反应,然后进入下反应腔,在下反应腔内经过多个喷淋孔处落下液体的喷淋,当到达第一分隔板处时,由于第一分隔板的阻隔,从而导致废气沿水平方向扩散,当废气向上从喷淋孔进入上反应腔内时,由于扩散的范围较大,所以能够充分与若干个喷淋头喷淋出的液体中的脱碳剂反应。
[0036]由于本装置能够使废气经过上述多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所以能够避免废气在现有的喷淋塔内经过喷淋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内部设有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反应腔、下反应腔和进气腔,所述上反应腔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分隔所述上反应腔和所述下反应腔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有多个使所述上反应腔和所述下反应腔连通的喷淋孔,所述下反应腔的底部与所述进气腔的顶部连通;若干个喷淋头,位于所述上反应腔内的顶部且与所述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供液箱,与若干个所述喷淋头连通,以实现向若干个所述喷淋头供应液体;以及入口管,固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上且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呈轴心线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结构,所述装置主体内还具有位于所述进气腔下方的回收腔,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分隔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回收腔的第二分隔板,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网,嵌入固定于所述第二分隔板内,以使所述进气腔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过滤网进入所述回收腔内;转动轴,与所述进气腔同轴设置且可转动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上,所述转动轴的一段位于所述进气腔内;三个间隔板,位于所述进气腔内且绕所述转动轴均布,所述间隔板竖直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间隔板之间的空间为反应空间且三个所述反应空间均分所述进气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间歇式转动,以使三个所述反应空间依次覆盖所述过滤网;其中,当第一个所述反应空间覆盖所述过滤网时,第二个所述反应空间与所述下反应腔和所述入口管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反应腔呈轴心线竖直设置的漏斗形结构且横截面积最小的一段位于所述下反应腔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一段同轴穿设于所述下反应腔内,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下反应腔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的顶部连通,所述转动轴的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下反应腔呈锥台形的一段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的底面呈向下逐渐收缩的锥台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密封穿透所述第二分隔板且底端位于所述回收腔内,所述转动轴的顶端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所述转动轴设有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威李飞史轮陶鹏白新雷徐建云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