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26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反应箱体、流体动力装置,所述反应箱体包括ABR反应器和CSTR反应器,所述ABR反应器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厌氧发酵反应室、厌氧消化反应室及好氧硝化反应室,相连反应室通过一组隔板和折流板相间隔,所述CSTR反应器包含PD/A反应室,所述PD/A反应室通过一组隔板和折流板与所述好氧硝化反应室相间隔;所述流体动力装置包括所述装置还包括进水泵、分流泵以及空气泵,所述进水泵用于将生活污水输送至厌氧发酵反应室,所述分流泵用于将厌氧发酵反应室内的污水分流至PD/A反应室中,所述空气泵用于向好氧硝化室内输送空气。利用上述装置以及对相关工艺参数的控制,可实现对生活污水的高效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随着污水排放标准逐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势在必行,其中瓶颈在于提高总氮去除效果。为保护环境,国内污水厂逐步开始升级改造,以使出水水质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0003]与传统反硝化脱氮技术相比,PD/A工艺降低了对有机碳源的需求量,然而受制于生活污水碳源的可生物降解特性,生活污水往往无法满足PD/A工艺高效耦合脱氮的碳源需求,即生活污水中缺少易于实现高NO2‑

N积累的优质碳源。为提高PD/A工艺对总氮的去除,需投加碳源以及人工调控进水中各基质的比例,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可对生活污水进行多步预处理,并将发酵预处理后的部分废水通过分流泵引入CSTR反应器中参与反应,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利用率,以实现低耗能、高效去除生物污水中的碳氮。
[0005]本技术包含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反应箱、流体动力装置;
[0007]所述反应箱包括ABR反应器和CSTR反应器,所述ABR反应器包含相连设置的厌氧发酵反应室、厌氧消化反应室及好氧硝化反应室,相连反应室通过一组隔板和折流板相间隔;所述CSTR反应器包含PD/A反应室,所述PD/A反应室通过一组隔板和折流板与所述好氧硝化反应室相间隔;所述隔板与折流板之间形成流体通道,用于污水流通;
[0008]所述流体动力装置包括进水泵、分流泵以及空气泵,所述进水泵用于将生活污水输送至厌氧发酵反应室,所述分流泵用于将厌氧发酵反应室内的污水分流至PD/A反应室中,所述空气泵用于输送空气至好氧硝化室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发酵反应室上端开设有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所进水泵连接;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厌氧发酵反应室内最高水位的高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与厌氧发酵反应室通过一折流板相间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发酵反应室顶部开设有出水口,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分流泵的一端;所述PD/A反应室顶部开设有进水口,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分流泵的另一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上端部与反应箱体的顶部留有空隙,下端部与箱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反应箱内隔板的高度沿着水流的方向依次降低。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的上端部与反应箱的顶部相连接,下端部与反应箱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折流板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弯折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好氧硝化反应室底部设置一曝气口,所述曝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所述空气泵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消化反应室顶部开设有沼气导出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PD/A反应室中填充有生物填料。
[0017]进一步地,所述PD/A反应室上端开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与生物填料之间由第一、第二阻隔板隔开;所述第一阻隔板与反应箱体的底部留有空隙,所述第二阻隔板与反应箱体的顶部留有空隙。
[0018]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箱体采用遮光布进行遮光处理。
[0019]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水浴池,用于调控所述反应箱内的温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分流进水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可对生活污水进行多步预处理,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优质碳源,并通过调控发酵反应室内污水的分流比,使进入PD/A反应室内的污水的基质达到最优比,提高生活污水的总氮去除率,同时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分流进水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示意图;
[0022]图中1为生活污水蓄水池、2为反应箱体、21为进水口、22为溢水口、23为发酵反应室分流出水口、24为沼气导出口、25为PD/A反应室进水口、3为水浴池、A1为厌氧发酵反应室、A2为厌氧消化反应室、A3为好氧硝化反应室、A4为PD/A反应室、Z1为第一折流板、Z2为第二折流板、Z3为第三折流板、Z4为第四折流板、G1为第一隔板、G1为第二隔板、G3为第三隔板、L1为第一阻隔板、L2为第二组隔板、P1为曝气口、B1为进水泵、B2为分流泵、B3为空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生活污水蓄水池1、反应箱2、水浴池3以及流体动力装置(进水泵B1、分流泵B2以及空气泵B3),其中进水泵的进水泵B1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管连接反应箱的进水口21和生活污水蓄水池1,反应箱1由ABR反应器、CSTR反应器组成,ABR反应器包括依次相连设置的厌氧发酵反应室A1、厌氧消化反应室A2及好氧硝化反应室A3,厌氧发酵反应室A1顶部开设有分流出水口23,通过导管连接分流泵B2,厌氧消化反应室A2顶部开设有沼气导出口24,好氧硝化反应室底部设置有曝气口,通过导气管连接空气泵B3,其中厌氧发酵反应室A1与进水口21通过折流板Z1相间隔,厌氧消化反应室A2与厌氧发酵反应室A1通过隔板G1和折流板Z2相间隔,好氧硝化反应室A3与厌氧消化反应室A2通过隔板G2和折流板Z3相间隔;CSTR反应器包含PD/A反应室,PD/A反应室顶部开设有进水口25,通过导管与分流泵B2连接,PD/A反应室通过隔板G3和折流板Z4
与好氧硝化反应室A3相间隔,所述反应箱体最右侧开设有溢水口22,所述溢水口22通过阻隔板L1、L2与PD/A反应室相间隔;反应箱2设置于水浴池3内,通过水浴保持反应箱的温度。
[0026]上述隔板G1~G3的上端部均与反应箱体的顶部留有空隙,相应隔板的高度G1>G2>G3,实现溢流出水的方式;折流板Z1~Z4的下端部与反应箱体的底部留有空隙,且在折流板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弯折部,引流的同时防止各反应室内的污泥流失;第一阻隔板与反应箱体的底部留有空隙,第二阻隔板与反应箱体的顶部留有空隙。
[0027]蓄水池1中的生活污水通过进水泵B1输送至反应箱2中,经过折流板Z1流至发酵反应室中,将生活污水中的大部分COD转化为优质碳源,经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反应箱、流体动力装置;所述反应箱包括ABR反应器和CSTR反应器,所述ABR反应器包含相连设置的厌氧发酵反应室、厌氧消化反应室及好氧硝化反应室,相连反应室通过一组隔板和折流板相间隔;所述CSTR反应器包含PD/A反应室,所述PD/A反应室通过一组隔板和折流板与所述好氧硝化反应室相间隔;每组隔板与折流板之间形成流体通道,用于污水流通;所述流体动力装置包括进水泵、分流泵以及空气泵,所述进水泵用于将生活污水输送至厌氧发酵反应室,所述分流泵用于将厌氧发酵反应室内的污水分流至PD/A反应室中,所述空气泵用于输送空气至好氧硝化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反应室上端开设有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所进水泵连接;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厌氧发酵反应室内最高水位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厌氧发酵反应室内厌氧发酵反应区通过一折流板相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端部与反应箱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翼伶吴鹏张晓秾陈俊江王超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