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3134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S1,乘员监控系统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时,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对应的特征音频,并将所述特征音频随监控信号发送至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步骤S2,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接收所述乘员监控系统发送的监控信号,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步骤S3,在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识别具体嘴型组合可能输出的句子,仅需要根据实时嘴型输出特征音频,用以与车内实时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可以快速地、自动响应音量调节的需求,提高乘车体验。提高乘车体验。提高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网联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智能车舱技术中,OMS(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乘员监控系统)已经逐步普及,但是相关的功能相对较少,仅有抽烟自动开窗、车内遗留物品提醒、乘客情绪监控、以及基础手势识别等功能,丰富度相对不足。不少车厂配置OMS属于硬件预留,尚未有丰富的相关功能与完善的发展规划。
[0003]在乘车过程中,如果在车内播放音乐时乘客与驾驶员发生对话,往往会出现第一句话无法听清,需要手动调整降低音乐/多媒体音量以完成对话的场景,对话结束后也往往不会再手动调高音量;整体会对乘客间对话与听音乐的体验产生影响。虽然车内语音识别已经开始应用,但当前的车内语音识别技术无法正确识别出车内环境中发出的声音是否属于乘客交流产生的声音,且未用唤醒词进行唤醒前,不会实时监控语音内容。因此,仅依靠车内语音识别技术无法实现自动降低升高背景音乐媒体音量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及系统,以提高乘车体验。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包括:
[0006]步骤S1,乘员监控系统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时,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对应的特征音频,并将所述特征音频随监控信号发送至车载语音识别系统;
[0007]步骤S2,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接收所述乘员监控系统发送的监控信号,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
[0008]步骤S3,在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对应的特征音频具体是将实时嘴型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输出与所述实时嘴型对应的特征音频,所述神经网络通过将标准发音视频处理得到的嘴型特征数据集、从标准发音视频中提取出的语音特征作为输入进行训练。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具体是将所述车内实时音频的波形与所述特征音频的波形进行重合度对比,包括对特征音频的波形进行拉伸与收缩,与车内实时音频的波形进行匹配;所述步骤S3中,在波峰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识别为车内乘员正在说话,并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将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
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所述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中人声的音量。
[0012]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步骤S1未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或者在所述步骤S2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时,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未达到预设阈值,所述步骤S3还包括: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比较车内噪音能量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能量大小,并在车内噪音能量大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能量时触发提高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音量。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如果多个乘员监控系统均监控到对应的乘员嘴部开合,则所述步骤S2中,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将各乘员监控系统发送的特征音频进行叠加,然后将车内实时音频与叠加后的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乘员监控系统没有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触发提高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到初始音量。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系统,包括乘员监控系统和车载语音识别系统,
[0016]所述乘员监控系统用于在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时,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对应的特征音频,并将所述特征音频随监控信号发送至所述车载语音识别系统;
[0017]所述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乘员监控系统发送的监控信号,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并在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还用于将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并在所述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中人声的音量。
[0019]进一步地,如果所述乘员监控系统未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或者在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时,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未达到预设阈值,所述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还用于比较车内噪音能量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能量大小,并在车内噪音能量大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能量时触发提高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音量。
[0020]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无需识别具体嘴型组合可能输出的句子,仅需要根据实时嘴型输出特征音频,用以与车内实时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降低了对算力的要求,可以快速地、自动响应音频音量调节的需求,提高乘车体验;还能根据车内噪音水平自适应调节音频音量,减少噪音对乘员间沟通交流的影响;在乘员语音沟通完成后恢复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不影响乘车时继续收听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24]请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包括:
[0025]步骤S1,乘员监控系统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时,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对应的特征音频,并将所述特征音频随监控信号发送至车载语音识别系统;
[0026]步骤S2,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接收所述乘员监控系统发送的监控信号,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
[0027]步骤S3,在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
[0028]具体地,步骤S1中,乘员监控系统OMS实时监控乘员嘴型,乘员出现嘴部开合即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可能的特征音频。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时嘴型获取特征音频需要前期预学习(机器学习),属于图像识别领域,具体来说,一种预学习方式是:将标准发音视频处理,使其帧率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车载多媒体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乘员监控系统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时,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对应的特征音频,并将所述特征音频随监控信号发送至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步骤S2,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接收所述乘员监控系统发送的监控信号,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步骤S3,在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根据实时嘴型获取对应的特征音频具体是将实时嘴型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输出与所述实时嘴型对应的特征音频,所述神经网络通过将标准发音视频处理得到的嘴型特征数据集、从标准发音视频中提取出的语音特征作为输入进行训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具体是将所述车内实时音频的波形与所述特征音频的波形进行重合度对比,包括对特征音频的波形进行拉伸与收缩,与车内实时音频的波形进行匹配;所述步骤S3中,在波峰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识别为车内乘员正在说话,并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的音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将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所述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达到预设阈值时,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触发降低车载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频中人声的音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步骤S1未监控到乘员嘴部开合,或者在所述步骤S2将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进行重合度比对时,所述车内实时音频与所述特征音频的重合度未达到预设阈值,所述步骤S3还包括:车载语音识别系统比较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健宇李太华刘涵昱张亚陈俊伊于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