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模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44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出模套,涉及橡塑电缆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外模套,所述外模套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具有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径向方向向外张开;内模套,所述内模套从所述外模套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一流道中,所述内模套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内壁与所述第一锥面接壤;以及环形压板,所述环形压板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外模套,通过所述环形压板以将所述内模套锁固在所述第一流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挤出模套,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拆装方便。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出模套


[0001]本技术涉及橡塑电缆加工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挤出模套。

技术介绍

[0002]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用于电线电缆外部塑料包覆层生产的模具,为改善塑料与模具之间容易粘附、机头流动性差、机头内压力高以及出胶量低的问题,内模套均采用具有自润滑的材料制成,但是目前采用具有自润滑材料制成的内模套与模套之间的连接不牢固,工作时容易出现松动,进而导致挤出的塑料包覆层表面不光滑,厚度不均的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露芯现象,此外,内模套与外模套拆装不方便,如内模套出现磨损时,不方便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挤出模套,优化结构设计,使得拆装方便。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包括外模套,所述外模套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具有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径向方向向外张开;内模套,所述内模套从所述外模套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一流道中,所述内模套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内壁与所述第一锥面接壤;以及环形压板,所述环形压板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外模套,通过所述环形压板以将所述内模套锁固在所述第一流道中。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环形压板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环形压板位于所述外模套和所述内模套之间。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环形压板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内。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第一流道中设有第一台阶,嵌入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内模套一端抵住所述第一台阶,另一端被所述环形压板压抵。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第一流道中还设有第二台阶,所述内模套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三台阶,所述内模套抵住所述第一台阶后,所述第三台阶相距第一台阶的距离大于第二台阶相距第一台阶的距离,其中,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环形压板压抵所述第三台阶。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环形压板远离所述第一锥面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为螺纹孔。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第一锥面具有氮化层,其中,所述氮化层的厚度不低于0.4mm,所述氮化层的维氏硬度不低于900,所述氮化层的表面粗糙度不低于0.4。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锥面和圆柱面,所述第二锥面沿所述第二流道的径向方向向外张开,所述第二锥面接壤所述第一锥
面,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第一锥面的锥度相同。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圆柱面的接壤处设有圆角,所述圆角的半径不小于20mm,其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面的表面粗糙度不低于0.4。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所述外模套和所述环形压板均由硬质合金制成,其中,所述硬质合金的布氏硬度在260~280之间,所述外模套上还设有用于测温的热电偶。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外模套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具有沿第一流道的径向方向向外张开的第一锥面,内模套嵌于所述第一流道中,且内模套上的第二流道的内壁接壤第一锥面,从而形成用于将塑料层包覆于电线电缆内芯的挤出通道,通过第一锥面和第二流道的引导,再加上内模套是采用自润滑材料制成,使得熔融状态的塑料层能够顺利的挤出并包覆于电线电缆的内芯外,其中,内模套嵌入第一流道后,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外模套的环形压板将内模套锁固于第一流道中,以防止内模套出现松动或者产生转动的情况,有效确保挤出通道内壁的稳定性,确保挤出过程中,不会因挤出通道内壁面出现变动进而导致成型的塑料层的表面质量不平整的情况,有效确保成型质量,同时,内模套的第二流道直径可以根据电缆外径进行选配后,与外模套进行组装,并采用环形压板进行锁定定位,因环形压板与外模套可拆卸式连接,当内模套出现磨损或者意外情况损坏时,拆下环形压板即可快速将内模套从第一流道中取出来,拆修方便。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模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模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环形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
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4]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参照图1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套包括外模套100、内模套200以及环形压板300。
[0026]具体的,外模套100和环形压板300均由硬质合金制成,其中,外模套100和环形压板300均做调质处理,调质后的硬质合金的布氏硬度在260~280之间较佳,如图2所示,外模套100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流道120,第一流道120的一端具有第一锥面123,第一锥面123沿第一流道120的径向方向向外张开,其中,第一锥面123做氮化处理,以使第一锥面123具有氮化层,其中,氮化层的厚度最好不低于0.4mm,氮化层的维氏硬度不低于900,氮化层的表面粗糙度不低于0.4,本实施例中,氮化层的厚度优选为0.4mm,氮化层的维氏硬度为900,氮化层的表面粗糙度为0.4,这样的在熔融状态的塑料流过时能够更好的成型。
[0027]其中,内模套200从外模套100的另一端嵌入第一流道120中,内模套200具有第二流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套(100),所述外模套(100)内设有贯穿两端的第一流道(120),所述第一流道(120)的一端具有第一锥面(123),所述第一锥面(123)沿所述第一流道(120)的径向方向向外张开;内模套(200),所述内模套(200)从所述外模套(100)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一流道(120)中,所述内模套(200)具有第二流道(220),所述第二流道(220)的一端内壁与所述第一锥面(123)接壤;以及环形压板(300),所述环形压板(300)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外模套(100),通过所述环形压板(300)以将所述内模套(200)锁固在所述第一流道(12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压板(300)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120)内,所述环形压板(300)位于所述外模套(100)和所述内模套(20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出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压板(300)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12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出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0)中设有第一台阶(122),嵌入所述第一流道(120)的所述内模套(200)一端抵住所述第一台阶(122),另一端被所述环形压板(300)压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出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0)中还设有第二台阶(121),所述内模套(20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三台阶(230),所述内模套(200)抵住所述第一台阶(122)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李楷东戴彦雍李楷纯熊晓泉杨淞涵邓伟杰杨滔沈锦生姚洪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