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33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出风道,所述出风道内设有风扇,还包括与基座铰接的上盖,所述上盖前侧与基座前侧铰接并使上盖后侧通过翻启机构控制向上摆动从而形成闭合、半开、全开三个状态;所述出风道外露出基座顶面,所述上盖后侧内壁与出风道后侧外壁之间留有进出风位,所述进出风位设有连接于上盖下端位置的栅格,所述栅格面向上盖顶面的一面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滤网架,所述滤网架上设有光触媒过滤网,所述滤网架左右两侧通过铰接销与栅格铰接;所述上盖为透明上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排风或新风决定是否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风决定是否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风决定是否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


[0001]本技术涉及换气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

技术介绍

[0002]换气扇可应用于车载领域及居家装饰领域,传统的换气扇往往功能单一,只能实现单向换气,如用于排风时,将空间内的空气往外吹出,一般追求流量,不设置(也没必要设置)相应的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如想用于进风更新空间内空气时,一般会设置滤网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后引入,因此两者往往是单独的个体解决各自的问题,无法同时实现大流量排风和进风过滤效果,即使强行加上滤网,附着于滤网的灰尘也会在进风时分反向吹回,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利于大流量排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载或室内装修领域,可根据向外排风或向内引入新风来控制是否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以达到最佳的排风效果及新风引入效果的多功能排风换气扇。
[0004]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出风道,所述出风道内设有风扇,还包括与基座铰接的上盖,所述上盖前侧与基座前侧铰接并使上盖后侧通过翻启机构控制向上摆动从而形成闭合、半开、全开三个状态;所述出风道外露出基座顶面,所述上盖后侧内壁与出风道后侧外壁之间留有进出风位,所述进出风位设有连接于上盖下端位置的栅格,所述栅格面向上盖顶面的一面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滤网架,所述滤网架上设有光触媒过滤网,所述滤网架左右两侧通过铰接销与栅格铰接,所述铰接销设有拨杆,所述拨杆末端铰接有平行推杆,所述出风道后侧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高度方向的中段位置往出风道前侧方向内凹,所述平行推杆朝向出风道的一端与引导块内凹的一面相抵使滤网架从与栅格平行状态转变到倾斜状态;所述上盖为透明上盖。
[0005]上述结构中,进出风位位于出风道后侧,可在用于房车上在车辆行进时减少正压对于排风的影响,也便于通过负压进行排风;上盖通过设置闭合、半开、全开三个状态,使其在闭合时关闭出风道的时候,启动风扇时能使风扇向车内地板方向吹气,形成内循环的同时实现吊扇功能;上盖在半开状态下,上盖后侧上抬,风扇抽气将外部空气经光触媒过滤网过滤后引入室内/车内实现新风模式;上盖在全开状态下,平行推杆受引导块推挤使滤网架带动光触媒过滤网发生偏转从而在相邻滤网架之间产生排风间隙,风扇向外吹气时使空气从相邻滤网架之间排往栅格后直至室外/车外实现排风模式;光触媒过滤网能有效地除去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醛类、苯类等有害气体和异味,而且能将它们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而且还具有杀菌功能,它只需经过光照(紫外光),其催化能力即可恢复,活化媒质不被损耗,能够再生使用,长期使用,因此在上盖采用透明材质可直接使阳光照射到光触媒过滤网使其恢复催化能力。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栅格后侧与上盖后侧内壁铰接,所述栅格前侧贴近出风道后侧,所述栅格左右两侧均设有延伸至出风道左右两侧壁的第一气密板,两第一气密板分别与出风道左右两外侧壁滑动旋转铰接。
[0007]上述结构中,上盖开启时,栅格靠近出风道一侧的上抬距离小于与上盖后侧内壁铰接处的距离,此时第一气密板以栅格与上盖之间的铰接点为圆心向下摆动,因此上盖在开启后在其后侧位置的左右两侧壁会与出风道道口后侧之间分离导致蹿风,因此设置第一气密板后可通过第一气密板来进行阻挡从而阻隔效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道左右两外侧壁在其前后方向上的中段位置设有第一滑销,所述第一气密板设有与第一滑销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
[0009]上述结构中,上盖开启时,其前侧与基座铰接,因此其后侧会以铰接点做画弧动作,此时栅格后侧又与上盖后侧铰接,因此对于第一气密板来说,栅格的上抬会使第一气密板与出风道左右两外侧壁产生摆动的同时存在一定的滑移补偿,因此通过第一滑销与第一滑槽适配来保证第一气密板的可靠运行。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销位于滤网架靠近栅格后侧方向左右两侧壁上,所述拨杆往栅格前侧及上盖顶面方向倾斜延伸后通过平行推杆与引导块相抵滑动。
[0011]上述结构中,由于上盖在启闭时呈摆动状态,因此栅格靠近出风道的一侧也呈现画弧动作,在上盖从闭合往半开过程上翻时,栅格靠近出风道的一侧会因上盖的画弧动作而进一步靠近出风道,因此在到达半开位置时平行推杆与引导块中段内凹处相抵,以此抵消上盖画弧动作造成的平行推杆位移,避免平行推杆推动滤网架,保证滤网架呈关闭过滤状态;当上盖进一步从半开往全开过程上翻时,栅格靠近出风道的一侧会因上盖的画弧动作而进一步靠近出风道,此时由于平行推杆往引导块上段位置移动,同时又从引导块的内凹处切出远离出风道,因此在到达全开位置时平行推杆受引导块的推挤从而推动拨杆摆动,同时拨杆带动滤网架翻转,使滤网架相对于栅格发生倾斜,从而在排风时空气能不经光触媒过滤网直接排出栅格。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行推杆前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引导块接触做滚动摩擦。
[0013]上述结构中,滚轮可减少与引导块的接触摩擦,减少运行阻力。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气密板与出风道侧壁之间设有横贯上盖前后内侧壁之间的第二气密板,所述第二气密板与上盖内腔的顶面相连。
[0015]上述结构中,出风道左右两侧壁的中部至出风道前侧由于未设置第一气密板,存在蹿气空隙,因此设置第二气密板保证上盖启闭时第二气密板始终能与出风道左右两侧壁贴合,配合第一气密板进一步补偿出风道左右两侧壁后侧与上盖后侧之间的开口,来解决蹿气问题。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内腔的顶面设有在上盖闭合时与出风道上端相抵密封的密封环。
[0017]上述结构中,密封环可提高上盖闭合时的气密性,保证上盖关闭后闭合时,室内外空气不流通,保证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效果。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闭合时,所述平行推杆与引导块下端相抵,所述出风道道口被上盖顶面扣合截止出风道;所述上盖半开时,所述上盖顶面与出风道道口
分离,同时平行推杆到达引导块中段内凹位置,风扇进风使空气经栅格、光触媒过滤网进入出风道;所述上盖全开时,所述平行推杆到达引导块上端外凸处,此时平行推杆推动拨杆并使拨杆带动铰接销,从而使铰接销带动滤网架翻转使光触媒过滤网倾斜开启,风扇排风使空气经出风道、相邻滤网架、栅格排向大气。
[0019]上述结构中,可保证半开状态下新风进气时满足过滤需求,而全开状态下排风时随着栅格的升高,滤网架发生倾斜偏转从而使光触媒过滤网相对于格栅从平行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从而留出排风间隙提高排风效率。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除栅格投影方向正上方位置之外的顶面处贴有隔热膜。
[0021]上述结构中,不影响正常的隔热和室内采光,同时有效保证光触媒过滤网能得到太阳的照射,提高新鲜空气的品质。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进出风位位于出风道后侧,可在用于房车上在车辆行进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出风道,所述出风道内设有风扇,还包括与基座铰接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前侧与基座前侧铰接并使上盖后侧通过翻启机构控制向上摆动从而形成闭合、半开、全开三个状态;所述出风道外露出基座顶面,所述上盖后侧内壁与出风道后侧外壁之间留有进出风位,所述进出风位设有连接于上盖下端位置的栅格,所述栅格面向上盖顶面的一面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滤网架,所述滤网架上设有光触媒过滤网,所述滤网架左右两侧通过铰接销与栅格铰接,所述铰接销设有拨杆,所述拨杆末端铰接有平行推杆,所述出风道后侧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高度方向的中段位置往出风道前侧方向内凹,所述平行推杆朝向出风道的一端与引导块内凹的一面相抵使滤网架从与栅格平行状态转变到倾斜状态;所述上盖为透明上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后侧与上盖后侧内壁铰接,所述栅格前侧贴近出风道后侧,所述栅格左右两侧均设有延伸至出风道左右两侧壁的第一气密板,两第一气密板分别与出风道左右两外侧壁滑动旋转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排风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左右两外侧壁在其前后方向上的中段位置设有第一滑销,所述第一气密板设有与第一滑销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排风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鹏李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