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外换热器模块、节流装置、内换热器模块、压缩机模块,所述外换热器模块、节流装置、内换热器模块、压缩机模块循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出风口;所述外换热器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左右两侧的外换热器;两所述外换热器之间设有至少一风机,所述风机的两侧均设有吸风口,这两个吸风口分别朝向两所述外换热器。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因为建筑而存在,空调机与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关系,差不多每十年产生一次重大变革。
[0003]在二十世纪90年代,空调器还是稀罕物,还或多或少地反映着所有者的身份,人们喜爱它,直接采用角钢架和膨胀螺钉将空调外机悬挂在建筑物外墙上,空调外机吸风排风都十分顺畅,它与建筑物的关系是裸露的、高调的、张扬的,而且还完全没有违和感;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1个十年,空调机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失却了奢侈品的光环,成为了普通消费品,因为它难以融入建筑物,与外立面关系常常产生不和谐,渐渐地人们对它产生了陌生感,但其功能又不可或缺,致使此时空调器与建筑物的关系转化为“被隐藏”,空调外机开始被带上各种面具隐藏起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2个十年,人们对温度湿度的体验越来越敏感精细,面对功能上空调机须臾不可或缺而结构上空调机又孤悬建筑物体外的矛盾,人们尝试着在建筑物体内设置一个专用设备平台,或者利用上下层飘窗之间的内凹,将孤悬建筑物外立面之外的空调外机置入建筑物内部,使空调机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但是目前这种尝试基本上归于失败。
[0004]原因在于,当人们为了建筑物外立面视觉效果而试图在建筑物内凹的设备平台上用百叶窗把空调外机完全隐藏起来时,空调外机对楼外大气环境的排风扩散受到严重阻碍,如图1至图3所示,排出气流被百叶窗阻拦造成排风压力升高排风量减少,并且部分排风又被吸回到外换热器造成气流短路,排风量减少与排风短路双重因素叠加致使夏天冷凝压力过高冬天蒸发压力过低,空调性能严重衰减,大幅度偏离实验室测试参数,人们又不得不扯下窗上百叶,以恢复空调机的功能;在隐藏空调外机以维护建筑物外立面美感与打开空调外机吸风排风通道以维护空调器性能之间,人们似乎不可兼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外换热器模块、节流装置、内换热器模块、压缩机模块,所述外换热器模块、节流装置、内换热器模块、压缩机模块循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出风口;
[0006]所述外换热器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左右两侧的外换热器,这两个外换热器分别对着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的进风口;两所述外换热器之间设有至少一风机,所述风机的两侧均设有吸风口,这两个吸风口分别朝向两所述外换热器。
[0007]较佳地,所述外换热器模块的各外换热器的氟路并联。
[0008]较佳地,所述壳体正面的底部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下;
[0009]或,所述壳体正面的顶部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上。
[0010]较佳地,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呈条形。
[0011]较佳地,所述风机为双吸风口前倾多翼离心风机。
[0012]较佳地,所述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之间设有两个所述双吸风口风机,这两个双吸风口风机上下排列。
[0013]较佳地,所述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之间设有三个所述双吸风口风机,这三个双吸风口风机上中下排列。
[0014]较佳地,所述内换热器模块的水路和氟路通过换热以生产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所需要的的冷水或热水。
[0015]较佳地,所述压缩机模块通过四通阀连接到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上,通过所述四通阀的切换来调整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0016]较佳地,所述压缩机模块采用多只定变频压缩机并联,其包括至少一定频压缩机和至少一变频压缩机,所述定频压缩机和变频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通过一排气管并接至排气总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定频压缩机和变频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通过一吸气管并接至吸气总管。
[0017]较佳地,在中低负荷状态下,所述压缩机模块只运行部分压缩机。
[0018]较佳地,所述压缩机为输出具有脉冲特性周期特性的活塞压缩机或者转子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单向阀之间接入储气罐。
[0019]较佳地,在相邻的两所述压缩机的缸体之间通过均油管连通,所述均油管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缸体的油位以下;
[0020]在相邻的两所述压缩机的缸体之间通过均压管连通,所述均压管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缸体内的油位以上。
[0021]较佳地,所述壳体内通过一隔板将所述壳体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前腔的左右两侧,所述出风口位于前腔正面;所述外换热器模块和风机位于所述前腔内,所述压缩机模块、四通阀、节流装置、内换热器模块、以及水循环系统的水泵、膨胀箱位于所述后腔内。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0023]1.改善了空调外机风路的路径、动力和效率
[0024]本技术根本改变了传统家用空调器外风机在前、外换热器在后的空间结构关系,将空调外换热器分解为2块左右相对设置,而外风机在左右2块换热器中间设置;本技术的前倾多翼离心风机采用双吸风口结构,风机双吸风口指向两侧外换热器;本技术应用于较大功率和大功率场合,采用多只风机风路并联,运行时有2倍风机数量的吸风口,2倍风机数量的吸风口所产生的负压点阵驱动环境气流穿越外换热器时气流更具均匀性;
[0025]本技术采用前倾多翼离心风机代替传统轴流风机,风机出口的风压低于后倾式离心风机、高于轴流风机,本技术的风机选型适当提高了空调外机风压风量又兼顾了风机运行经济性;
[0026]本技术还采用低位条形出风口,缩小出风口截面积,提高空调外机出风射入环境大气速度、射程和扩散效果;
[0027]合而言之,本技术根本改善了空调外机风路的路径、动力和效率。
[0028]2.优化了空调外机与建筑物外立面关系
[0029]传统空调机与建筑物空间关系难以协调:高层建筑上下一线设备平台上,竖立着清一色的大饼脸空调外机,白色大饼脸的右半部(或者左半部)又是上下一排黑洞洞的轴流风扇,视觉效果差;如果采用百叶窗等装饰手段对空调器进行屏蔽,又造成空调外机出风阻力增加、风量降低、气流短路。
[0030]本技术一种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不仅改变空调外机中换热器与风机的结构关系,还改变了空调外机与建筑物外立面的关系;本技术采用低位条形出风口和前倾多翼离心风机组合,缩小外机出风口截面积,不仅提高空调外机出风射入环境大气速度、射程和扩散效果,还使低位条形出风口更容易与建筑物外立面百叶窗等装饰单元对接融合;
[0031]在本技术技术条件下,甚至可以卸载建筑物外立面上的百叶窗等装饰单元,令空调外机裸露出来,因为本技术空调外机的正面外表面上已经没有传统的轴流风机及安装轴流风机的大直径开孔,只是一张底部带有条形出风口的直立平板,只要在这个直立平板上做简单的与建筑物外立面相融合的颜色纹理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外换热器模块、节流装置、内换热器模块、压缩机模块,所述外换热器模块、节流装置、内换热器模块、压缩机模块循环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出风口;所述外换热器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左右两侧的外换热器;两所述外换热器之间设有至少一风机,所述风机的两侧均设有吸风口,这两个吸风口分别朝向两所述外换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模块的各外换热器的氟路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正面的底部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下;或,所述壳体正面的顶部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口呈条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双吸风口前倾多翼离心风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之间设有两个所述双吸风口风机,这两个双吸风口风机上下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之间设有三个所述双吸风口风机,这三个双吸风口风机上中下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括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外换热器模块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换热器模块的水路和氟路通过换热以生产建筑物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石文星,诸葛水明,詹飞龙,宗鹏鹏,李成伟,马骥,韦林林,王恒,徐言先,田志远,刘金锁,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