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多功能诊断线束,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OBD诊断接口、上电电源开关、电源负夹、电源正夹、ECU连接插头、DCU连接插头;所述电源正夹、电源负夹分别连接供电电池正负极;所述上电电源开关通过电线束连接在供电电池正极与ECU连接插头之间;所述ECU连接插头通过电线束连接在发动机控制器ECU上;所述DCU连接插头通过电线束连接在后处理控制器ECU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一根发动机诊断线束可以同时实现对发动机控制器ECU和后处理控制器DCU的同时检测,实现两种控制器和电源、电脑的连接,结构简单,有效减少了发动机诊断线束种类,降低了检测成本,且通讯可靠,携带方便,提高检测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多功能诊断线束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多功能诊断线束。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汽车尾气排放要求,柴油发动机排放指标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为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发动机性能指标,汽车上应用了大量控制单元,在发动机的开发、批量生产及售后服务中,都需要测试人员通过电脑设备对各类控制单元进行数据的标定、检测、刷写。而单个控制器多由单根诊断线束连接,现有的单一功能诊断线束存在如下缺点:一是汽车上配备多种控制单元,需要配备多根诊断线束功能,每根诊断线束检测一个控制单元,成本昂贵;二是单一诊断线束连接关系复杂,在连接诊断设备时容易出现匹配接线错误,导致通讯不上的故障;三是单根诊断线束功能单一,无法做到通过一根诊断线束同时检测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和后处理单元DCU两个控制单元,诊断刷写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多功能诊断线束,用一根发动机诊断线束可以同时实现对发动机控制器ECU和后处理控制器DCU的同时检测及数据刷写,实现两种控制器和电源、电脑的连接,结构简单,有效减少了发动机诊断线束种类和数量,降低了检测成本,且通讯可靠,携带方便,提高检测刷写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所述的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多功能诊断线束包括OBD诊断接口、上电电源开关、电源负夹、电源正夹、ECU连接插头、DCU连接插头;所述电源正夹、电源负夹分别与供电电池正负极连接;所述上电电源开关通过电线束连接在供电电池正极与ECU连接插头之间;ECU连接插头、DCU连接插头通过电线束分别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和后处理单元DCU连接;所述OBD诊断接口通过电线束分别与ECU连接插头、DCU连接插头连接。
[0006]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电线束保护的ECU上电保险和ECU供电保险;所述ECU上电保险通过电线束连接在上电电源开关与ECU连接插头之间;所述ECU供电保险通过电线束连接在电源正夹与ECU连接插头之间。
[0007]作为优选,所述OBD诊断接口与电脑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用一根诊断线束可以同时实现对发动机控制器ECU和后处理控制器DCU的同时检测及数据刷写,减少了发动机诊断线束种类,简化检测线束的连接关系,降低了成本,提高诊断工作效率,且通讯可靠,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
‑ꢀ
ECU连接插头、2
‑
ECU上电保险、3
‑
ECU供电保险3、4
‑ꢀ
DCU连接插头4、5
‑
OBD诊断接口、6
‑
上电电源开关,7
‑
电源负夹,8
‑
电源正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3]如图1所示,所述的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多功能诊断线束包括ECU上电保险2、ECU供电保险3、OBD诊断接口5、上电电源开关6、电源负夹7、电源正夹8、DCU连接插头4和ECU连接插头1。
[0014]电源正夹8、电源负夹7通过鳄鱼夹分别连接供电电池正负极,为发动机控制器ECU和后处理控制器DCU供电。上电电源开关6通过鳄鱼夹连接在供电电池正极,再通过电线束与ECU连接插头1连接,为发动机控制器ECU起到通断电控制的作用;ECU连接插头1通过电线束连接在发动机控制器ECU上,用于将发动机控制器ECU的信息传递到OBD诊断接口5。DCU连接插头4通过电线束连接在后处理控制器DCU上,用于将后处理控制器DCU的信息传递到OBD诊断接口5。
[0015]ECU上电保险2通过电线束连接在上电电源开关6与ECU连接插头1之间,当上电过程瞬时电流超出10A时,ECU上电保险2里的保险丝会烧熔,电路断开。保证ECU上电时的电线束不会因电流过大而引发短路故障;ECU供电保险3通过电线束连接在电源正夹8与ECU连接插头1之间,当发动机控制器ECU工作瞬时电流超出30A时,ECU供电保险3里面的保险丝会烧熔,防止发动机控制器ECU因电流过高而烧毁内部电子原件,甚至因电线束短路引发火灾的重大事故,从而起到保护发动机控制器ECU正常工作的作用。
[0016]OBD诊断接口5通过电线束分别与ECU连接插头1和DCU连接插头4连接,再通过与电脑连接,将发动机控制器ECU和后处理控制器DCU的数据传输至电脑。
[001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将上电电源开关6、电源正夹8与电源电池正极连接,电源负夹7与电源电池负极连接,ECU连接插头1和DCU连接插头4分别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和后处理控制器DCU连接。ECU上电保险2通过电线束连接在上电电源开关6与ECU连接插头1之间, ECU供电保险3通过电线束连接在电源正夹8与ECU连接插头1之间,二者对整个诊断线束和电控单元起保护作用。上述部件分别连接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及后处理控制器DCU即可正常工作。将OBD诊断接口5跟电脑连接,通过专用标定软件,例如INCA、易博达等,即可实现一根诊断线束能够同时完成发动机诊断、后处理诊断,还能通过上述标定软件进行CAN报文的采集以及标定数据的修改刷写工作。
[001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多功能诊断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OBD诊断接口(5)、上电电源开关(6)、电源负夹(7)、电源正夹(8)、ECU连接插头(1)、DCU连接插头(4);所述电源正夹(8)、电源负夹(7)分别与供电电池正负极连接;所述上电电源开关(6)通过电线束连接在供电电池正极与ECU连接插头(1)之间;所述OBD诊断接口(5)通过电线束分别与ECU连接插头(1)和DCU连接插头(4)连接;所述ECU连接插头(1)和DCU连接插头(4)通过电线束分别与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汉辉,赵庆飞,丁光耀,何述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