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投放回收系统和监测船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210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投放回收系统和监测船,包括可相对活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顶部设置有过孔,用于线缆穿过与水下监测设备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有夹紧部,还包括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运动,第二壳体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第一位置时,夹紧部夹紧水下监测设备,第二位置时,夹紧部释放水下监测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回收时将水下监测设备夹紧,降低线缆所受到的压力,降低线缆对破断力的要求,避免水下监测设备遗失,降低成本;同时,防止水下监测设备由于船体升沉、纵横摇等运动而产生无规则运动,降低监测人员回收设备的危险性,提高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投放回收系统和监测船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投放回收系统和监测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海洋研究的日益深入,各种水下监测设备被投入海中,对海水、海底生物及海底地貌做进一步监测探索。目前,回收水下监测设备主要是采用绞车线缆将其拖至水面支持母船附近,然后由工作人员在甲板上进行人工回收。
[0003]这种回收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水下监测设备出水时线缆受到压力增大,可能会出现断裂的情况,造成水下监测设备遗失,增加成本;第二、船舶受到波浪的作用会产生升沉、纵横摇等复杂的运动,悬挂于线缆的水下监测装备更会产生复杂的相对运动,这就增加了回收监测设备的危险性,对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解决线缆容易断裂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回收水下监测设备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系统,解决线缆容易断裂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回收水下监测设备的安全性。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测船,解决线缆容易断裂的问题,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回收水下监测设备的安全性。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包括可相对活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顶部设置有过孔,用于线缆穿过与水下监测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有夹紧部,还包括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运动,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
[0008]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夹紧部夹紧所述水下监测设备,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夹紧部释放所述水下监测设备。
[0009]本技术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能够固定于监测船的船体外侧,在回收水下监测设备时,第一壳体顶部的过孔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水下监测设备只能随线缆向上运动,直至处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同时,第二壳体切换至第一位置,通过相对的两夹紧部将水下监测设备夹紧,便于监测人员将水下监测设备取出;在投放水下监测设备时,第二壳体切换至第二位置,两夹紧部释放水下监测设备,然后绞车进行放缆,将水下监测设备投放至监测水域。
[0010]如上所述,本技术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能够在回收时将水下监测设备夹紧,一方面,降低线缆所受的压力,降低线缆对破断力的要求,避免水下监测设备遗失,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防止水下监测设备由于船体升沉、纵横摇等运动而产生无规则运动,降低监测人员回收设备的危险性,提高安全性能。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铰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可绕铰接处转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壁和拨板,所述拨板固定于所述壳壁的内侧,并与所述壳壁具有预设夹角,所述拨板设置有通孔,用于线缆穿过与所述水下监测设备连接,所述夹紧部设置于所述壳壁,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0012]所述拨板受到所述线缆向上的拉力,所述第二壳体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部件处于蓄能状态;所述第二壳体还能够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恢复力作用下反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0013]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限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电磁锁,所述壳壁具有耦合部,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耦合部能够与所述电磁锁耦合。
[0015]可选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夹紧部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板与所述夹紧部的上端相抵。
[0016]可选地,所述壳壁的下端还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延伸的底板,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壳体闭合。
[0017]可选地,所述拨板与所述壳壁的固定点为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铰接点,所述壳壁自所述铰接点至下端点的长度为L,所述底板的长度为D,所述拨板与所述壳壁之间的夹角为c,c=arctan(L/D)。
[0018]可选地,所述夹紧部包括一个弹性夹具,或包括多个弹性夹具,多个所述弹性夹具沿竖直方向分布;
[0019]和/或,所述夹紧部的内端为与所述水下监测设备侧壁相匹配的圆弧形。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系统,包括线缆,以及前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所述线缆上固定有吊球,所述吊球位于所述拨板的下侧壁与所述水下监测设备之间,且所述吊球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0021]本技术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系统,包括前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因此具有与前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在赘述。此外,通过设置吊球能够避免拨板与水下监测设备发生碰撞,保护水下监测设备不被损坏。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监测船,包括船体,还包括前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所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固定于所述船体。
[0023]本技术监测船,包括前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因此具有与前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图1

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1‑
第一壳体;a

过孔;2

第二壳体;21

壳壁;22

拨板;23

底板;3
‑ꢀ
夹紧部;4

弹性
部件;5

第一限位部;
[0029]01

线缆;02

水下监测设备;03

吊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0032]本文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的一侧为“内侧”,相背的一侧为“外侧”;以壳壁21与拨板22的固定点为界,固定点以下为“下端”,固定点以上为“上端”。
[0033]请参考图1

图3,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水下监测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对活动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顶部设置有过孔(a),用于线缆(01)穿过与水下监测设备(0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相对设置有夹紧部(3),还包括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2)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运动,所述第二壳体(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夹紧部(3)夹紧所述水下监测设备(02),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夹紧部(3)释放所述水下监测设备(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铰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并可绕铰接处转动,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壳壁(21)和拨板(22),所述拨板(22)固定于所述壳壁(21)的内侧,并与所述壳壁(21)具有夹角,所述拨板(22)设置有通孔,用于所述线缆(01)穿过与所述水下监测设备(02)连接,所述夹紧部(3)设置于所述壳壁(21),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弹性部件(4);所述拨板(22)受到所述线缆(01)向上的拉力,所述第二壳体(2)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部件(4)处于蓄能状态;所述第二壳体(2)还能够在所述弹性部件(4)的恢复力作用下反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部(5)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2)限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下监测设备投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为电磁锁,所述壳壁(21)具有耦合部,所述第二壳体(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耦合部能够与所述电磁锁耦合。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方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南风科工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