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99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包括阀体和转动安装在阀体上的阀杆,阀体设有阀腔,阀杆包括杆体和阀头,阀腔包括自上向下分布的灭菌腔、正压隔离腔和出料腔,灭菌腔、正压隔离腔通过气密封件隔离,灭菌腔的侧壁自上向下设有气化双氧水出口和气化双氧水入口,杆体贯穿灭菌腔,正压隔离腔的侧壁设有无菌空气入口,出料腔与正压隔离腔之间设有阀口,阀杆轴向运动以使阀头开闭阀口,灌装时,阀头位于出料腔内并关闭阀口,部分杆体位于正压隔离腔内,出料腔的侧壁设有进料口,出料腔的底端设有出料口,阀头内设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出口与出料口连通,入口设于阀头的侧面,转动阀杆可使入口与进料口连通或者使阀头封堵进料口。阀头封堵进料口。阀头封堵进料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灌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灌装用转阀包括阀体和转动安装在阀体上的阀杆,阀体上设有阀腔,阀杆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杆体底部的阀头,杆体贯穿阀腔设置并与驱动机构连接,杆头位于阀腔内,阀腔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阀腔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而阀头内设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出口与出料口连通,入口设于阀头的侧面,驱动机构驱动阀杆转动使入口与进料口对应时,进料口与出料口通过出料通道连通,此时可实现物料的灌装,而驱动机构驱动阀杆转动使阀头封堵进料口时,进料口与出料口断开。为了实现无菌生产,现有技术中的阀杆与阀腔之间设有隔膜进行无菌隔断,以避免细菌进入阀腔内污染物料,然而由于转阀工作时阀杆是不断转动的,因此杆体与隔膜之间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间隙,该间隙便易导致细菌进入阀腔内污染物料,造成物料发生变质,由此降低了无菌生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能够提升无菌灌装生产的安全性,避免物料被污染以及发生变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包括阀体和转动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阀杆,所述阀体设有阀腔,所述阀杆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底部的阀头,所述阀腔包括自上向下分布的灭菌腔、正压隔离腔和出料腔,所述灭菌腔、正压隔离腔通过气密封件隔离,所述灭菌腔的侧壁自上向下设有气化双氧水出口和气化双氧水入口,所述杆体贯穿所述灭菌腔,所述正压隔离腔的侧壁设有无菌空气入口,所述出料腔与所述正压隔离腔之间设有阀口,所述阀杆轴向运动以使所述阀头开闭所述阀口,灌装时,所述阀头位于所述出料腔内并关闭所述阀口,部分所述杆体位于所述正压隔离腔内,所述出料腔的侧壁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腔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阀头内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入口设于所述阀头的侧面,转动所述阀杆可使所述入口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或者使所述阀头封堵所述进料口。
[0006]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正压隔离腔与所述出料腔之间设有密封凸台,所述密封凸台的顶面形成自上向下逐渐向内收缩的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围成所述阀口,所述阀头设有第二锥面,所述阀头关闭所述阀口时,所述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形成斜面密封。
[0007]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阀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和安装在所述不锈钢外壳内的陶瓷内芯,所述出料腔设于所述陶瓷内芯上,所述密封凸台设于所述陶瓷内芯的内侧面上。
[0008]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灭菌腔的顶部设有穿孔,所述灭菌腔与所述正压
隔离腔之间设有连通孔,所述杆体贯穿所述穿孔和连通孔,所述气密封件为设于所述穿孔与所述杆体之间以及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杆体之间的泛塞密封圈。
[0009]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泛塞密封圈包括本体和弹性橡胶圈,所述本体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环形的V型卡槽,所述弹性橡胶圈卡装在所述V型卡槽内,且所述弹性橡胶圈凸出所述本体的端面。
[0010]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泛塞密封圈还包括凸设在所述本体外周侧的安装环,所述灭菌腔内设有套装在所述杆体外侧的阀套,所述安装环夹装固定在所述阀套的端面与所述灭菌腔的壁部之间,所述阀套的侧壁设有径向贯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气化双氧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气化双氧水入口连通。
[0011]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阀腔内还设有隔板,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对所述阀头进行上限位。
[0012]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杆体的底面设有螺纹孔,所述阀头的顶面凸设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杆,销轴径向贯穿所述杆体和螺杆,所述阀头的顶面与所述杆体的底面之间夹装有密封圈。
[0013]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阀头为塑料阀头。
[0014]在上述无菌灌装用转阀中,所述无菌灌装用转阀还包括独立加工成型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进料口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中的无菌灌装用转阀使用时,先在正压隔离腔内不间断通入无菌空气,由于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因此随着无菌空气量的增加,正压隔离腔内的气压会逐渐增大,然后通过气化双氧水入口向灭菌腔内持续通入气化双氧水,并保持正压隔离腔内的气压大于灭菌腔内的气压,此时灭菌腔内的气化双氧水在压差的作用下无法渗透进入正压隔离腔内,由此避免了气化双氧水进入出料腔内破坏物料;而灭菌腔内的气化双氧水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流动并对位于灭菌腔内的部分杆体进行杀菌消毒,随后由气化双氧水出口排出,通过对灭菌腔内的杆体进行杀菌消毒,可防止细菌进入正压隔离腔内,由此防止了细菌进入出料腔内污染阀头,由此可知,虽然阀杆与阀体之间存在活动间隙,该活动间隙是为了使阀杆能轴向移动以及转动,但是基于气化双氧水形成的气体灭菌屏障以及无菌空气形成正压隔离屏障,可以对出料腔形成恒久的无菌隔离,由此提升了无菌灌装生产的安全性,避免物料被污染以及发生变质。
[0017]2、正压隔离腔与出料腔之间设有密封凸台,密封凸台的顶面形成自上向下逐渐向内收缩的第一锥面,第一锥面围成阀口,阀头设有第二锥面,阀头关闭阀口时,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形成斜面密封。通过斜面密封可以提升阀头与密封凸台的接触面积,以此增加两者的密封可靠性,由此避免无菌空气进入出料腔内。
[0018]3、阀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和安装在不锈钢外壳内的陶瓷内芯,出料腔设于陶瓷内芯上,密封凸台设于陶瓷内芯的内侧面上。由于气化双氧水是高温状态,其热量会传递给阀体以及阀杆,若阀体采用金属件,由于金属件受热易发生变形,当阀体变形后,阀头与出料腔腔壁之间的间隙会扩大,导致阀头与出料腔腔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变差,易发生漏料的现象,而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陶瓷内芯,由于陶瓷受热不易变形,因此避免了阀头与出料腔腔壁之间间隙扩大,进而保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了漏料现象的发生。
[0019]4、灭菌腔的顶部设有穿孔,灭菌腔与正压隔离腔之间设有连通孔,杆体贯穿穿孔和连通孔,气密封件为设于穿孔与杆体之间以及连通孔与杆体之间的泛塞密封圈。如此设计,可提高气密封件的密封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以此避免气化双氧水从穿孔和连通孔处发生泄漏。
[0020]5、泛塞密封圈包括本体和弹性橡胶圈,本体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环形的V型卡槽,弹性橡胶圈卡装在V型卡槽内,且弹性橡胶圈凸出本体的端面。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泛塞密封圈与杆体之间的密封性能。
[0021]6、泛塞密封圈还包括凸设在本体外周侧的安装环,灭菌腔内设有套装在杆体外侧的阀套,安装环夹装固定在阀套的端面与灭菌腔的壁部之间,阀套的侧壁设有径向贯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气化双氧水出口连通,第二通孔与气化双氧水入口连通。如此设计,组装时,无需额外紧固件固定安装环,只需通过阀套与灭菌腔的壁部夹持即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包括阀体和转动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阀杆,所述阀体设有阀腔,所述阀杆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底部的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包括自上向下分布的灭菌腔、正压隔离腔和出料腔,所述灭菌腔、正压隔离腔通过气密封件隔离,所述灭菌腔的侧壁自上向下设有气化双氧水出口和气化双氧水入口,所述杆体贯穿所述灭菌腔,所述正压隔离腔的侧壁设有无菌空气入口,所述出料腔与所述正压隔离腔之间设有阀口,所述阀杆轴向运动以使所述阀头开闭所述阀口,灌装时,所述阀头位于所述出料腔内并关闭所述阀口,部分所述杆体位于所述正压隔离腔内,所述出料腔的侧壁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腔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阀头内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入口设于所述阀头的侧面,转动所述阀杆可使所述入口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或者使所述阀头封堵所述进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隔离腔与所述出料腔之间设有密封凸台,所述密封凸台的顶面形成自上向下逐渐向内收缩的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围成所述阀口,所述阀头设有第二锥面,所述阀头关闭所述阀口时,所述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形成斜面密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和安装在所述不锈钢外壳内的陶瓷内芯,所述出料腔设于所述陶瓷内芯上,所述密封凸台设于所述陶瓷内芯的内侧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灌装用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中伟史正唐官仁吉永林周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