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184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中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包括炉膛,所述炉膛设置有主燃烧区,所述主燃烧区由下至上分为浓相燃烧区和淡相燃烧区,所述浓相燃烧区内设置有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烧器,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烧器按照四角正切圆的方式间隔布置在所述炉膛四角,所述淡相燃烧区内设置有多个乏气燃烧器,多个乏气燃烧器按照多角反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四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切圆燃烧技术,并将常规的主燃烧区分为浓相燃烧区和淡相燃烧区,解决了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燃烧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燃用褐煤的锅炉,一方面,由于褐煤的水分高(收到基水分为30~40%)、热值低(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0~15MJ/kg),当采用中速磨直吹系统磨制褐煤时,为满足干燥出力的要求,往往需要较高热一次风温度(360~390℃)和较高的一次风风率(一次风率为33~45%)。
[0003]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火电厂面临的排放压力越来越大,存量机组通过低氮燃烧改造来达到NOx超低排放要求,新建机组要求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将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入口的NOx控制到180mg/Nm3(折算到O2=6%)以下,以减轻SCR的运行成本。通常采用设置SOFA(分离式燃尽风)喷口进行高度方向的空气分级技术来降低NOx(氮氧化物),对于褐煤锅炉,按一次风率36%、燃尽风风率28%计算,主燃烧区用于组织燃烧的二次风只有34%,若按现有常规理论设计和布置,则主燃烧区的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小于1,此时,无论采用WR宽调节比燃烧区,还是采用PM燃烧器,甚至采用水平浓淡或垂直浓淡燃烧器,都无法解决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的配比失调的问题,因而不能组织起有效、良好的燃烧,从而存在燃烧器结焦、烧损,燃烧不好、炉膛出口结焦、受热面管子超温球化,SCR(脱硝装置)入口NOx排放浓度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既解决了现有燃用褐煤的锅炉存在的问题,又有效的将脱硝装置入口处的NOx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包括炉膛,所述炉膛设置有主燃烧区,所述主燃烧区由下至上分为浓相燃烧区和淡相燃烧区,所述浓相燃烧区内设置有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烧器,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烧器按照四角正切圆的方式间隔布置在所述炉膛四角,所述淡相燃烧区内设置有多个乏气燃烧器,多个乏气燃烧器按照多角反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四周。
[0006]优选的是,所述炉膛的底部主燃烧区的下方还设置有一次风燃烧器,所述一次风燃烧器包括多层煤粉管道,所述多层煤粉管道与磨煤机连接,每个煤粉管道上均设置有竖直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以及与之连通的浓相煤粉管道和淡相煤粉管道,所述浓相煤粉管道、淡相煤粉管道分别与煤粉燃烧器、乏气燃烧器连通。
[0007]优选的是,所述浓相煤粉管道上还设置有水平煤粉浓淡分离装置。
[0008]优选的是,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烧器按照四角正切圆的方式间隔布置在所述炉膛的四角。
[0009]优选的是,多个乏气燃烧器按照四角或八角反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的四周。
[0010]优选的是,所述炉膛内还设置有还原区和燃尽区,所述燃尽区、还原区、主燃烧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0011]优选的是上,所述燃尽区内设置有燃尽风燃烧器,所述燃尽风燃烧器设置有多层燃尽风喷口,其按照四角正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的四角,且所述燃尽风喷口上设置有可实现上、下摆动和左、右摆动的第二调节机构。
[0012]优选的是,所述煤粉燃烧器设置有多层煤粉喷口,所述二次风燃烧器设置有多层二次风喷口,所述乏气燃烧器设置有1~2层乏气喷口,所述煤粉喷口和二次风喷口均设置有可实现上、下摆动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乏气喷口设置有可实现上、下摆动的第三调节机构。
[0013]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解决了褐煤切圆燃烧锅炉设置SOFA喷口后存在的主燃烧区二次风与一次风配比失调的问题,将常规的主燃烧区分为浓相燃烧区和淡相燃烧区;在浓相燃烧区内,将二次风与一次风的质量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能组织起良好、高效的燃烧,为淡相燃烧区内带有少量细粉的乏气燃烧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既能从根源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又能将SCR入口的NOx浓度控制到较低水平。
[001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技术方案的双燃烧区原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技术方案的切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乏气燃烧器的切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乏气燃烧器的另一种切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乏气燃烧器的另一种切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2]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
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包括炉膛1,所述炉膛1设置有主燃烧区,所述主燃烧区由下至上分为浓相燃烧区5和淡相燃烧区4,所述浓相燃烧区5设置有多个煤粉燃烧器6和二次风燃烧器8,多个煤粉燃烧器6和二次风燃烧器8按照四角正切圆的方式间隔布置在所述炉膛1的四角,所述淡相燃烧区4设置有多个乏气燃烧器9,多个乏气燃烧器9按照多角反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1的四周。
[0024]本技术方案中,将常规的主燃烧区分为浓相燃烧区5和淡相燃烧区4,其中浓相燃烧区5位于炉膛1下部,淡相燃烧区4设置在浓相燃烧区5的上方,多个煤粉燃烧器6和二次风燃烧器8分层间隔布置在浓相燃烧区5,其沿炉膛1的四角切圆布置,所述二次风燃烧器8还包括带油枪二次风燃烧器7,所述淡相燃烧区4设置多个乏气燃烧器9,其沿炉膛1的多角切圆方向设置,且切圆方向与浓相燃烧区5的切圆方向相反,既可以沿炉膛1四角切圆布置,又可以沿炉膛1八角切圆布置。使用时,煤粉燃烧器6和二次风燃烧器8可根据煤质、燃烧器层数分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所述炉膛设置有主燃烧区,所述主燃烧区由下至上分为浓相燃烧区和淡相燃烧区,所述浓相燃烧区内设置有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烧器,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烧器按照四角正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的四个角,所述淡相燃烧区内设置有多个乏气燃烧器,多个乏气燃烧器按照多角反切圆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炉膛的四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底部的浓相燃烧区设置有一次风燃烧器,所述一次风燃烧器包括多层煤粉管道,所述多层煤粉管道与磨煤机连接,每个煤粉管道上均设置有竖直煤粉浓淡分离装置、以及与之连通的浓相煤粉管道和淡相煤粉管道,所述浓相煤粉管道、淡相煤粉管道分别与煤粉燃烧器、乏气燃烧器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相煤粉管道上还设置有水平煤粉浓淡分离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烧区切圆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煤粉燃烧器和二次风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王文欣浮杰高孟杰侯丙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巴布科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