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模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49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模壳;包括模壳本体、嵌套在模壳本体顶板内的反向推动盘、驱动反向推动盘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与反向推动盘固定连接的升降架、与升降架螺纹连接的丝杆、与丝杆通过传动齿轮组连接并延伸至支撑箱外侧的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延伸至支撑箱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手摇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嵌套在建筑模壳顶板上的反向推动盘、升降架、丝杆、传动齿轮组、第一转轴、第一手摇轮,在拆卸建筑模壳时,旋拧第一手摇轮,丝杆驱动升降架带动反向推动盘对建筑楼板进行推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建筑模壳向下移动,便于拆卸建筑模壳同时不损伤建筑楼板的边缘处。卸建筑模壳同时不损伤建筑楼板的边缘处。卸建筑模壳同时不损伤建筑楼板的边缘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模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辅助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用模壳。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壳作为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一种模板,建筑模壳的产生与“现浇砼轻型楼盖技术”密不可分,建筑模壳经历了木质、玻璃钢等材料上的变革后,主流为聚丙乙烯塑料材质,它质量轻、规格多、易生产、可回收,能重复利用,集约节约成本,实现了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装卸,集装化运输,降低了人力强度。
[0003]在密肋楼板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建筑模壳进行拆卸,传统的拆卸方式需要人工使用撬棍对建筑模壳下部与浇筑楼板形成的方形腔的间隙处进行插入撬取,操作过程费力,而且用力过大容易损伤建筑楼板方形腔梁下部的边缘,需要进行二次修补,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建筑模壳的侧板中心位置容易发生向内变形,造成建筑模壳被四周混凝土从建筑模壳中部向内“夹住”,使得建筑模壳更加难以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模壳,可以实现采用可升降的反向推动盘对建筑楼板顶壁进行推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建筑模壳向下移动,使得建筑模壳更容易从方形腔内脱离,减少对建筑楼板的损坏。
[0005]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用模壳,包括模壳本体、嵌套在模壳本体顶板内的反向推动盘、安装在模壳本体下部腔体内并驱动反向推动盘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与反向推动盘固定连接并贯穿模壳本体顶板的升降架、安装在模壳本体下部内腔内并套设在升降架外侧且与模壳本体顶板下端面固定连接的支撑箱、安装在支撑箱内并贯穿升降架且与升降架螺纹连接的丝杆、与丝杆通过传动齿轮组连接并延伸至支撑箱外侧的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延伸至支撑箱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手摇轮;支撑箱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组件,支撑腿组件包括与支撑箱下端固定连接的支撑筒、呈十字分布在支撑筒外侧且与支撑筒内腔连通的导向筒、贯穿导向筒的水平滑杆、与水平滑杆延伸至导向筒外侧端部铰接的斜支撑杆、内端与斜支撑杆铰接且外端铰接有安装在模壳本体侧板中心位置的铰接座、与水平滑杆延伸至导向筒内侧端部铰接的连杆、与连杆内端铰接并设置在支撑筒中心位置的升降块;丝杆贯穿升降块并与升降块螺纹连接。
[0007]优选的,模壳本体顶板上开设有用来嵌套反向推动盘的嵌套槽。
[0008]优选的,建筑用模壳还包括气体加压组件,气体加压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箱内的加气活塞筒、连通加气活塞筒和嵌套槽的加气管、连通加气活塞筒并延伸至支撑箱外侧的抽气管、嵌套在加气活塞筒内的活塞柱、与活塞柱延伸至加气活塞筒下方的端部固定连接
的卡接框、与卡接框卡接的偏心槽盘、与偏心槽盘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支撑箱外侧的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手摇轮。
[0009]优选的,升降架为上端开口的方向架,模壳本体和支撑箱上均开设有供升降架贯穿的贯穿槽,升降架与贯穿槽内壁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支撑箱上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与模壳本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支撑箱下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与支撑筒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支撑箱截面呈工字型且内部设有空腔。
[0012]优选的,导向筒设有供水平滑杆横向滑动的水平滑槽,水平滑槽为贯穿导向筒的矩形通槽。
[0013]优选的,加气管与加气活塞筒连通处设有避免气体回流加气活塞筒的第一单向阀,抽气管与加气活塞筒连通处设有避免气体回流外部大气的第二单向阀。
[0014]优选的,卡接框为下端开口的方形框且下端开口处设有一组相对设置的滑动柱,偏心槽盘设有供滑动柱滑动的偏心圆槽。
[0015]优选的,反向推动盘为圆盘状结构,反向推动盘下部呈圆周分布的气体流动槽,气体流动槽延伸至反向推动盘的圆周外端面且延伸至反向推动盘的下端面。
[0016]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嵌套在建筑模壳顶板上的反向推动盘、升降架、丝杆、传动齿轮组、第一转轴、第一手摇轮,在拆卸建筑模壳时,旋拧第一手摇轮,丝杆驱动升降架带动反向推动盘对建筑楼板进行推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建筑模壳向下移动,便于拆卸建筑模壳同时不损伤建筑楼板的边缘处。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包括支撑筒、导向筒、水平滑杆、斜支撑杆、铰接座、连杆、升降块的支撑腿组件,在浇筑时,支撑腿组件对浇筑模壳侧板中心位置提供支撑,减小建筑模壳的变形,避免建筑模壳向内凹陷,便于后续拆卸,同时在拆卸时,丝杆驱动反向推动盘向上移动的同时驱动升降块向上移动,升降块通过连杆、水平滑杆、斜支撑杆和铰接座将建筑模壳侧板中部向内拉动,进行主动变形,增加建筑模壳侧板与建筑楼板方形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建筑模壳更容易向下移动,提高拆卸效率。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包括加气活塞筒、加气管和抽气管的气体加压组件,将气体注入到建筑楼板和建筑模壳顶板之间的间隙内,随着气体量增加,使得建筑模壳在气体压力下逐渐与建筑模壳进行分离,使得建筑模壳与建筑楼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更容易进行拆卸,更加省力快速,同时减少拆卸过程中摩擦损伤。
[0019](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嵌套槽、具有气体流动槽的方形推动盘,使得气体更容易进入到建筑模壳与建筑楼板之间的分离空腔内,便于进行加压分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壳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向推动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箱和支撑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气体加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向推动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说明:1、模壳本体;101、嵌套槽;2、反向推动盘;201、气体流动槽;3、支撑箱;4、支撑腿组件;5、升降架;6、丝杆;7、传动齿轮组;8、第一转轴;9、第一手摇轮;10、支撑筒;11、导向筒;1101、水平滑槽;12、水平滑杆;13、斜支撑杆;14、铰接座;15、连杆;16、升降块;17、加气活塞筒;18、加气管;19、抽气管;20、活塞柱;21、卡接框;22、偏心槽盘;23、第二转轴;24、第二手摇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图10,一种建筑用模壳,包括模壳本体1、嵌套在模壳本体1顶板内的反向推动盘2、安装在模壳本体1下部腔体内并驱动反向推动盘2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与反向推动盘2固定连接并贯穿模壳本体1顶板的升降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壳本体(1)、嵌套在模壳本体(1)顶板内的反向推动盘(2)、安装在模壳本体(1)下部腔体内并驱动反向推动盘(2)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反向推动盘(2)固定连接并贯穿模壳本体(1)顶板的升降架(5)、安装在模壳本体(1)下部内腔内并套设在升降架(5)外侧且与模壳本体(1)顶板下端面固定连接的支撑箱(3)、安装在支撑箱(3)内并贯穿升降架(5)且与升降架(5)螺纹连接的丝杆(6)、与丝杆(6)通过传动齿轮组(7)连接并延伸至支撑箱(3)外侧的第一转轴(8)、与第一转轴(8)延伸至支撑箱(3)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手摇轮(9);所述支撑箱(3)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组件(4),支撑腿组件(4)包括与支撑箱(3)下端固定连接的支撑筒(10)、呈十字分布在支撑筒(10)外侧且与支撑筒(10)内腔连通的导向筒(11)、贯穿所述导向筒(11)的水平滑杆(12)、与水平滑杆(12)延伸至导向筒(11)外侧端部铰接的斜支撑杆(13)、内端与斜支撑杆(13)铰接且外端铰接有安装在模壳本体(1)侧板中心位置的铰接座(14)、与水平滑杆(12)延伸至导向筒(11)内侧端部铰接的连杆(15)、与连杆(15)内端铰接并设置在支撑筒(10)中心位置的升降块(16);所述丝杆(6)贯穿所述升降块(16)并与所述升降块(16)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本体(1)顶板上开设有用来嵌套反向推动盘(2)的嵌套槽(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用模壳还包括气体加压组件,所述气体加压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箱(3)内的加气活塞筒(17)、连通加气活塞筒(17)和嵌套槽(101)的加气管(18)、连通加气活塞筒(17)并延伸至支撑箱(3)外侧的抽气管(19)、嵌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杨洁张硕阳陈迎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融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