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147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施工建筑的设计数据,根据所述设计数据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步骤二:根据扣减规则,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步骤三: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步骤四:将所述图样数据在展示平台上进行模型的模拟,并对所述模型进行同步管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对BIM模型中模板的精细化管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BIM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BIM技术主流应用软件几乎均为国外开发,大部分计价规则及算法等和国内有一些差距,软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人员接受程度低。模板、钢筋等材料下料依赖现场一线工人经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材料浪费问题。
[0003]传统的BIM模型创建方法,我们基于设计CAD图纸,采用REVIT软件及内置插件等方式进行模型的翻模及深化工作。采用传统软件,钢筋模型的创建、钢筋下料比较困难,大体量项目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能够方便对BIM模型中对模板的精细化管理。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施工建筑的设计数据,根据所述设计数据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步骤二:根据扣减规则,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步骤三: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步骤四:将所述图样数据在展示平台上进行模型的模拟,并对所述模型进行同步管控。
[0006]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施工建筑的设计数据,根据所述设计数据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包括:导入所述施工建筑的钢筋算量GTJ模型,同时通过将所述钢筋算量GTJ模型兼容GCL或IFC或Revit或CAD或SKP格式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或/和,通过智能识别所述施工建筑的CAD图纸,获取所述CAD图纸中的柱类数据、墙类数据、梁类数据、板类数据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或/和,通过施工构件的建模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包括依次创建场地、基础、主体结构、二次结构、临建、防护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
[0007]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扣减规则,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包括: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包括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整合模型、场地的布置、场地智能助手的设置、施工场地的验算分析、二次结构的排布、木模板的配置、钢筋节点的编辑、支撑架的设计、主体结构工程量的设置、钢筋的翻样中至少之一的深化处理操作,再进行节点深化处理。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深化处理后的所述BIM模型结合所述施工建筑的项目、楼层、流水段统计构件工程量,对现场所需材料进行预算,整理输出所述材料入场时间数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包括: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将轻量化处理后的所述BIM模型连接渲染引擎,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图样数据在展示平台上进行模型的模拟,并对所述模型进行同步管控,包括:通过对所述模型添加配模参数,对所述模型进行节点钢筋精细编辑、流水段拆分、楼层设置露出长度的处理,并进行同步实时三维查看以及管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之前,还包括:对所述BIM模型进行处理包括:Falcon渲染、场地布置工程输出、塔吊平面试排、CAD出图、木模板拼装CAD图纸输出、按流水段生成排布图、模板支架/作业脚手架三维模型、模板支架/作业脚手架CAD布置、板支架/作业脚手架安全计算书中至少之一的处理操作。
[0012]进一步地,所述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包括:所述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包括:针对所述整合模型进行施工模拟、针对所述FaiconFalcon渲染进行效果图输出、针对所述场地布置工程输出进行输出场地布置工程明细账、针对所述塔吊平面试排进行塔吊高度计算、针对所述CAD出图进行第一工程量表输出、针对所述木模板拼装CAD图纸输出进行第二工程量表输出和木模板下料加工表输出、针对所述钢筋节点进行钢筋节点下料表输出、针对所述按流水段生成排布图进行生成配料单输出、针对所述模板支架/作业脚手架三维模型进行架体安装拆除工序模拟、针对所述模板支架/作业脚手架CAD布置进行第三工程量表输出、针对所述主体结构工程量进行混凝土构件数量及体积计算和模板接触面积计算中至少之一的处理操作。
[0013]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
[0014]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获取施工建筑的设计数据,根据所述设计数据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根据扣减规则,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将所述图样数据在展示平台上进行模型的模拟,并对所述模型进行同步管控。能够通过BIM技术通过参数整合模型各种模型信息,对三维模型进行模板配模设计方案,实现模板的设计加工及预算结算,实现模板的精细化管理,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 1 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 2 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图 3 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获取施工建筑的设计数据,根据所述设计数据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步骤二:根据扣减规则,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步骤三: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步骤四:将所述图样数据在展示平台上进行模型的模拟,并对所述模型进行同步管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施工建筑的设计数据,根据所述设计数据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包括:导入所述施工建筑的钢筋算量GTJ模型,同时通过将所述钢筋算量GTJ模型兼容GCL或IFC或Revit或CAD或SKP格式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或/和,通过智能识别所述施工建筑的CAD图纸,获取所述CAD图纸中的柱类数据、墙类数据、梁类数据、板类数据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或/和,通过施工构件的建模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包括依次创建场地、基础、主体结构、二次结构、临建、防护的方式来创建所述施工建筑的BIM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扣减规则,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包括: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深化处理包括对所述BIM模型进行整合模型、场地的布置、场地智能助手的设置、施工场地的验算分析、二次结构的排布、木模板的配置、钢筋节点的编辑、支撑架的设计、主体结构工程量的设置、钢筋的翻样中至少之一的深化处理操作,再进行节点深化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深化处理后的所述BIM模型结合所述施工建筑的项目、楼层、流水段统计构件工程量,对现场所需材料进行预算,整理输出所述材料入场时间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包括:将深化处理完成的所述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将轻量化处理后的所述BIM模型连接渲染引擎进行渲染,导出渲染后的所述BIM模型的图样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佳任立群韩东光邢然曹荣震刘欢于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