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25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包括一侧与中间层楼板铰接的防护棚本体;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上层楼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下层楼板;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通过同时调节长度而调整所述防护棚本体与所述中间层楼板之间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长度能够调节所述防护棚本体与所述中间层楼板之间的角度,从而增加了所述防护棚本体设置的灵活度。增加了所述防护棚本体设置的灵活度。增加了所述防护棚本体设置的灵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多数施工项目为加快施工进度,常有上下交叉作业的情况出现,而上层施工材料易从高处坠落,这样既影响下层施工安全,又不利于成品保护,故需要在中间楼层的临边搭设安全防护棚。但是,现有的防护棚安装时均是通过上拉或下撑固定,上拉多是在上层结构预埋圆钢拉环,再在圆钢拉环上系钢丝绳将安全防护棚拉紧;下撑则用工字钢或槽钢等材料焊接支撑;防护棚则通过在靠近楼层的防护棚内侧焊接垫片,而垫片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楼板。但是防护棚直接焊接在垫片上,无法调整防护棚的角度,从而导致防护棚不能根据实际需要磷火调整角度。
[000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棚通过垫片固定连接于楼板上而导致无法调整角度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包括:
[0007]防护棚本体,所述防护棚本体的一侧与中间层楼板铰接;
[0008]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上层楼板;以及
[0009]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下层楼板;/>[0010]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通过同时调节长度而调整所述防护棚本体与所述中间层楼板之间的角度。
[0011]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防护棚本体和所述中间层楼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合页,所述防护棚本体通过若干个合页与所述中间层楼板铰接。
[0012]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中间层楼板上连接有第一方通,所述防护棚包括位于边沿的第二方通,所述合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方通,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方通。
[0013]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中间层楼板上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方通焊接连接,且所述垫片通过若干个第一膨胀螺丝与所述中间层楼板相连接。
[0014]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一花兰螺丝,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花兰螺丝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花兰螺丝背向所述第一钢丝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层楼板。
[0015]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上层楼板上设置有第二膨胀螺丝,所述第一花兰螺丝背向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膨胀螺丝。
[0016]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钢丝绳和第二花兰螺丝,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花兰螺丝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花兰螺丝背向所述第二钢丝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层楼板。
[0017]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下层楼板上设置有第三膨胀螺丝,所述第二花兰螺丝背向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膨胀螺丝。
[0018]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第一花兰螺丝和所述第二花兰螺丝均为CO型花兰螺丝。
[0019]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相互平行;
[0020]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为一个,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两侧。
[0021]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将所述防护棚本体的一侧与所述中间层楼板铰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长度能够调节所述防护棚本体与所述中间层楼板之间的角度,从而增加了所述防护棚本体设置的灵活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的标记为:1、防护棚本体;11、第二方通;2、第一调节组件;21、第一钢丝绳;22、第一花兰螺丝;3、第二调节组件;31、第二钢丝绳;32、第二花兰螺丝;4、合页;5、第一方通;6、垫片;7、第一膨胀螺丝;8、第二膨胀螺丝;9、第三膨胀螺丝;100、中间层楼板;200、上层楼板;300、下层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0027]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
[00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如图1所示,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包括防护棚本体1、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3,所述防护棚本体1的一侧与所述中间层楼板100铰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1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100的上层楼板200;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1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100的下层楼板300;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通过同时调节长度而调整所述防护棚本体1与所述中间层楼板100之间的角度,即,当需保持所述防护棚本体1与所述中间层楼板100之间在预设角度时,需同时调节诉述第一调节组件2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的长度,以使所述防护棚本体1与所述中间层楼板100保持在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预设角度指所述防护棚本体1与所述中间层楼板100之间为锐角的夹角。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护棚本体,所述防护棚本体的一侧与中间层楼板铰接;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上层楼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棚本体远离所述楼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层楼板的下层楼板;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通过同时调节长度而调整所述防护棚本体与所述中间层楼板之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棚本体和所述中间层楼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合页,所述防护棚本体通过若干个合页与所述中间层楼板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楼板上连接有第一方通,所述防护棚包括位于边沿的第二方通,所述合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方通,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方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楼板上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方通焊接连接,且所述垫片通过若干个第一膨胀螺丝与所述中间层楼板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周转悬挑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瑞佳李攀王尚宁李斐斐赵立冉思宇刘琳廖裕海黄国森陈星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