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17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顶端通过卡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壁安装有大棚,所述基层顶端对应大棚内部位置处设置有高效喷淋机构,利用水泵和出水管将储水罐内部的肥水送入横管内部,使肥水在横管内部堆积,推动空心管上升,从而拉动连接杆和挡水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高效喷淋机构,通过水泵和出水管配合,将储水罐内部的肥水送入横管内部,使肥水在横管堆积,液面上升,推动空心管沿着限位杆滑动,并拉动连接杆和挡水板移动,解除对挡环的密封,迫使肥水通过喷头均匀喷洒下来,提高了对种苗的灌溉效果,防止出现缺水的现象,增加了存活率。增加了存活率。增加了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苗繁育
,具体为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种植首先是由种苗繁育开始的,作物能否茁壮发育很大因素取决于种苗繁育环境是否充分满足种子发育的生长需求,而为了让种子更好的繁育,提高其发芽率和成长率,人们专利技术了种苗繁育装置来人工促进种子的繁育;
[0003]但是现有的种苗繁育设备在使用时,不能高效的对种苗进行喷淋浇灌,降低了对种苗的营养提供,使种苗的存活率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压力,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高效的对种苗进行喷淋浇灌,降低了对种苗的营养提供,使种苗的存活率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压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顶端通过卡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壁安装有大棚;
[0006]所述基层顶端对应大棚内部位置处设置有高效喷淋机构,利用水泵和出水管将储水罐内部的肥水送入横管内部,使肥水在横管内部堆积,推动空心管上升,从而拉动连接杆和挡水板,解除对喷淋管的密封,通过喷头均匀的将肥水喷洒下来;
[0007]两个所述储水罐之间对应升降架顶部位置处均设置有动力传输与搅拌机构,利用旋转电机带动牵引带旋转,拉动连接块和支撑滑板移动,通过蜗轮和蜗杆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使支撑轮旋转时,带动竖杆转动,并通过卡槽、限位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二次传递,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转动;
[0008]所述基层内部设置有积水排出机构,在种植池内部的水堆积过多时,推动密封板沿着排水通道下降,解除对固定环的密封,将种植池内部的积水通过排水通道送入回收腔室内部进行储存,并且通过导流槽和格栅板的配合,便于将飞溅在基层上的水排入回收腔室内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0]1、设置了高效喷淋机构,通过水泵和出水管配合,将储水罐内部的肥水送入横管内部,使肥水在横管堆积,液面上升,推动空心管沿着限位杆滑动,并拉动连接杆和挡水板移动,解除对挡环的密封,迫使肥水通过喷头均匀喷洒下来,提高了对种苗的灌溉效果,防止出现缺水的现象,增加了存活率;
[0011]此外,通过转环带动支撑杆旋转,并通过传动齿轮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使两
个支撑杆一同旋转,推动抬升板和升降架移动,方便根据种苗的生长高度,改变升降架喷淋的位置,提高了喷淋的适应性,防止肥水飞溅的效果,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0012]2、设置了动力传输与搅拌机构,通过旋转电机带动牵引带旋转,并通过连接块的配合,拉着支撑滑板沿着防偏板移动,实现移动喷淋的效果,提高了浇灌的效率,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压力,同时在支撑滑板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撑轮旋转,并通过蜗轮和蜗杆的配合,带动竖杆旋转,然后在通过卡槽、限位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二次传递,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转动,既提高了肥料和水混合效果,又增加了对能源的利用率,保证了种苗的营养,增加了存活率,此外通过磁环的配合,减少密封套环和储水罐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增加了搅拌的效果。
[0013]3、设置了积水排出机构,通过种植池内部水推动密封板沿着排水通道下降,解除对固定环的密封,从而将种植池内部多余的积水送入回收腔室内部进行储存,既防止种植池内部的积水过多,出现烂根的现象,又可以对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排水的过程中,通过防漏网对种植池内部的泥土进行阻挡,减少泥土的流失,保证了种植的效果吗,此外在喷淋的过程中,通过导流槽和格栅板的配合,便于将基层上残留的水排入回收腔室内部,增加了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效果。
[0014]综合所述,通过高效喷淋机构和动力传输与搅拌机构相互配合,实现了自动移动喷淋,既提高了对种苗的浇灌效果,又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压力,此外通过积水排出机构防止喷淋后的积水堆积过多,减少种苗出现烂根的现象,增加了种苗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牵引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高效喷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连接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磁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动力传输与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积水排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基层;2、固定框;3、大棚;
[0025]4、高效喷淋机构;401、支撑滑板;402、支撑轮;403、防偏板;404、支撑杆;405、转环;406、抬升板;407、升降架;408、储水罐;409、水泵;410、出水管;411、横管;412、喷淋管;413、喷头;414、限位杆;415、空心管;416、连接杆;417、挡水板;418、挡环;419、顶板;420、传动齿轮;
[0026]5、动力传输与搅拌机构;501、搅拌杆;502、搅拌叶;503、嵌入槽;504、密封套环;505、磁环;506、竖杆;507、蜗轮;508、蜗杆;509、竖筒;510、卡槽;511、限位板;512、主动齿轮;513、从动齿轮;514、牵引带;515、连接块;516、旋转电机;
[0027]6、积水排出机构;601、种植池;602、排水通道;603、固定环;604、防漏网;605、回收
腔室;606、加固板;607、支撑弹簧;608、密封板;609、导流槽;610、格栅板;611、固定杆;612、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实施例:如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包括基层1,基层1顶端通过卡接有固定框2,固定框2内壁安装有大棚3;
[0030]基层1顶端对应大棚3内部位置处设置有高效喷淋机构4,利用水泵409和出水管410将储水罐408内部的肥水送入横管411内部,使肥水在横管411内部堆积,推动空心管415上升,从而拉动连接杆416和挡水板417,解除对喷淋管412的密封,通过喷头413均匀的将肥水喷洒下来;
[0031]两个储水罐408之间对应升降架407顶部位置处均设置有动力传输与搅拌机构5,利用旋转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顶端通过卡接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内壁安装有大棚(3);所述基层(1)顶端对应大棚(3)内部位置处设置有高效喷淋机构(4),利用水泵(409)和出水管(410)将储水罐(408)内部的肥水送入横管(411)内部,使肥水在横管(411)内部堆积,推动空心管(415)上升,从而拉动连接杆(416)和挡水板(417),解除对喷淋管(412)的密封,通过喷头(413)均匀的将肥水喷洒下来;两个所述储水罐(408)之间对应升降架(407)顶部位置处均设置有动力传输与搅拌机构(5),利用旋转电机(516)带动牵引带(514)旋转,拉动连接块(515)和支撑滑板(401)移动,通过蜗轮(507)和蜗杆(508)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使支撑轮(402)旋转时,带动竖杆(506)转动,并通过卡槽(510)、限位板(511)、主动齿轮(512)和从动齿轮(513)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二次传递,带动搅拌杆(501)和搅拌叶(502)转动;所述基层(1)内部设置有积水排出机构(6),在种植池(601)内部的水堆积过多时,推动密封板(608)沿着排水通道(602)下降,解除对固定环(603)的密封,将种植池(601)内部的积水通过排水通道(602)送入回收腔室(605)内部进行储存,并且通过导流槽(609)和格栅板(610)的配合,便于将飞溅在基层(1)上的水排入回收腔室(605)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喷淋机构(4)包括支撑滑板(401)、支撑轮(402)、防偏板(403)、支撑杆(404)、转环(405)、抬升板(406)、升降架(407)、储水罐(408)、水泵(409)、出水管(410)、横管(411)、喷淋管(412)、喷头(413)、限位杆(414)、空心管(415)、连接杆(416)、挡水板(417)、挡环(418)、顶板(419)和传动齿轮(420);所述基层(1)顶端等距对称活动连接有支撑滑板(401),且支撑滑板(401)两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撑轮(402),所述基层(1)顶端对应支撑滑板(401)底部位置处卡接有防偏板(403),所述支撑滑板(401)顶端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撑杆(404),所述支撑杆(404)外侧对应支撑滑板(401)顶部位置处固定套接有转环(405),所述支撑杆(404)外侧对应转环(405)顶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抬升板(406),所述抬升板(406)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升降架(407),所述升降架(407)顶端对称卡接有储水罐(408),所述储水罐(408)一端底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水泵(409),所述水泵(409)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出水管(410),所述出水管(410)一端对应升降架(407)底部位置处卡接有横管(411),所述横管(411)底端通过螺纹等距连接有喷淋管(412),所述喷淋管(412)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413);所述横管(411)内部等距卡接有限位杆(414),所述限位杆(414)外侧活动连接有空心管(415),所述空心管(415)底端对应喷淋管(412)内部位置处卡接有连接杆(416),所述连接杆(416)底端对应喷淋管(412)内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水板(417),所述喷淋管(412)内壁对应挡水板(417)底部位置处卡接有挡环(418);所述支撑杆(404)外侧顶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顶板(419),且支撑杆(404)外侧对应顶板(419)顶部位置处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4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滑板(401)为N型板,所述支撑轮(402)的底端与基层(1)顶端相贴合,且支撑轮(402)外侧和转环(405)外侧均开设有防滑纹,位于所述基层(1)中部位置处的防偏板(403)高度低于另外两个防偏板(403)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415)与连接杆(416)的连接处填充有密封橡胶套,所述挡水板(417)底端与挡环(418)顶端相贴合,所述挡水板(417)的外径大于挡环(418)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植物种的高存活型种苗繁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407)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螺栓等距固定连接有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婷婷单丹丹杨献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