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05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其包括连接件、第一连接管、第一拉环、第二拉环和第二连接管;连接件上端为第一面;连接件的下端为第二面;连接件侧面还设置有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相互连接;第三面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第一面设置有凹槽,第一拉环设置在凹槽内;第二拉环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面设置有尖头。只需将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转动至适合角度,然后通过拉动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进而将该预制构件吊起,使用者即可将预制构件转移至合适位置,安装后只需要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分别转动至与凹槽和第一连接管贴合即可,通过设置尖头,降低了该预制构件预埋件的重心,使得该预制构件预埋件在吊装过程中更将稳定。将稳定。将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件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的施工也朝着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是建筑高效化的一个标志,混凝土预制件多为钢构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目前,对于这些混凝土预制件,在与建筑本体进行拼装时需要吊装机构对其进行起吊,而混凝土预制构件上本身不易找到合适的起吊点,因此,预埋件的概念应运而生,人们在混凝土浇筑时将预埋件装入预制构件,其中的预埋件就包括起吊预埋件。但是,目前的起吊预埋件仍然存在许多弊端,作为起吊需求的预埋件首先得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还需要与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牢靠,这就使得在混凝土预制构件起吊完毕后,起吊用的预埋件仍会暴露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上,对其切割则费时费力,不切割又影响建筑的美观、整洁性;另外,留下的预埋件对于建筑本身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混凝土预制构件起吊的预埋件存在起吊完成后处理麻烦,影响建筑美观性和整洁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起吊用的预埋件仍会暴露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预制构件,其包括连接件、第一连接管、第一拉环、第二拉环和第二连接管;所述连接件上端为第一面;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为第二面;所述连接件侧面还设置有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相互连接;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面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拉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拉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面设置有尖头。
[0005]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的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使用者在需要移动所述预制构件的时候,只需将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转动至适合角度,然后通过拉动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进而将该预制构件吊起,转移至合适位置后,只需要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分别转动至与凹槽和第一连接管贴合即可,操作简单,且预制构件不会暴露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而通过设置尖头,降低了该预制构件的重心,使得该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更将稳定,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拉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环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一吊钩;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与所述凹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吊钩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环包括第二转动轴和第二吊钩;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所
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吊钩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尖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连接;所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结构为“十”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结构为三角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尖头采用碳素钢制作而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平行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相互垂直设置。
附图说明
[0015]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

连接件;11

第一面;12

第二面;13

第三面;14

第四面;15

凹槽;20

第一连接管;30

第一拉环;40

第二拉环;50

第二连接管;60

尖头;61

第一部分;62

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预制构件,其包括连接件10、第一连接管20、第一拉环30、第二拉环40和第二连接管50;所述连接件10上端为第一面11;所述连接件10的下端为第二面12;所述连接件10侧面还设置有第三面13和第四面14;所述第三面13和所述第四面14相互连接;所述第三面1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一端连接;
[0026]所述第四面14与第二连接管50连接;所述第一面11设置有凹槽15,所述第一拉环30设置在所述凹槽15内;所述第二拉环40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面12设置有尖头60。
[0027]上述的预制构件,通过设置的第一拉环30和第二拉环40,使用者在需要移动所述预制构件的时候,只需将第一拉环30和第二拉环40转动至适合角度,然后通过拉动第一拉环30和第二拉环40进而将该预制构件吊起,转移至合适位置后,只需要第一拉环30和第二拉环40分别转动至与凹槽15和第一连接管20贴合即可,操作简单,且预制构件不会暴露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而通过设置尖60头,降低了该预制构件的重心,使得该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更将稳定,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环30包括第一转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件、第一连接管、第一拉环、第二拉环和第二连接管;所述连接件上端为第一面;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为第二面;所述连接件侧面还设置有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相互连接;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面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拉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拉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面设置有尖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环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一吊钩;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与所述凹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吊钩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环包括第二转动轴和第二吊钩;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刚张建华权浩黄赟黄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建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