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01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斜视验光技术验光精度低、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包括圆形镜盘、垫圈A、垫圈B、大齿轮A、大齿轮B、小齿轮A、小齿轮B、平面轴承、传动轴、三个螺钉A、三个螺钉B、镜座A、镜座B;镜座A和镜座B均转动装配于圆形镜盘的其中一个安装孔内;镜座A的上端面超出圆形镜盘的上端面,且镜座A的外侧面上端设有与大齿轮A啮合的轮齿;镜座B的下端面超出圆形镜盘的下端面,且镜座B的外侧面下端设有与大齿轮B啮合的轮齿;镜座A的内腔固定嵌设有棱镜片A;镜座B的内腔固定嵌设有棱镜片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斜视验光。新型适用于斜视验光。新型适用于斜视验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斜视验光普遍采用验光插片箱或手动验光头进行。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验光插片箱和手动验光头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无论是验光插片箱还是手动验光头,都通过切换不同的棱镜片来实现棱镜度的组合,因此其只能在量程内组合出有限的几种棱镜度,而无法在量程内组合出任意棱镜度,从而导致验光精度低。其二,无论是验光插片箱还是手动验光头,都基于手动操作来实现棱镜度的组合,因此其存在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以解决现有斜视验光技术验光精度低、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斜视验光技术验光精度低、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
[0004]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包括圆形镜盘、垫圈A、垫圈B、大齿轮A、大齿轮B、小齿轮A、小齿轮B、平面轴承、传动轴、三个螺钉A、三个螺钉B、镜座A、镜座B;
[0006]其中,圆形镜盘的端面中央贯通开设有中心孔;圆形镜盘的端面边缘贯通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安装孔;
[0007]垫圈A的下端面与圆形镜盘的上端面同轴接触;垫圈B的上端面与圆形镜盘的下端面同轴接触;垫圈A的内径和垫圈B的内径相等,且二者均等于圆形镜盘的中心孔孔径;垫圈A的外径和垫圈B的外径相等,且二者均小于圆形镜盘的外径
[0008]大齿轮A的下端面与垫圈A的上端面同轴接触;大齿轮B的上端面与垫圈B的下端面同轴接触;大齿轮A的内径和大齿轮B的内径相等,且二者均小于圆形镜盘的中心孔孔径;大齿轮A的外径和大齿轮B的外径相等,且二者均既小于圆形镜盘的外径又大于垫圈A的外径;大齿轮B的端面内边缘贯通开设有三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装配孔A;
[0009]小齿轮A的下端面与大齿轮A的上端面同轴固定;平面轴承的各个滚针均与小齿轮A的上端面接触,且平面轴承与小齿轮A同轴设置;小齿轮B的下端面同时与平面轴承的各个滚针接触,且小齿轮B与平面轴承同轴设置;小齿轮A的内径和平面轴承的内径相等,且二者均小于大齿轮A的内径;小齿轮B的内径小于平面轴承的内径;小齿轮A的外径和小齿轮B的外径相等,且二者均既小于垫圈A的外径又大于平面轴承的外径;小齿轮B的端面内边缘贯通开设有三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装配孔B;
[0010]传动轴为空心结构,且传动轴的外侧面为上细下粗的台阶面;传动轴的外侧面台阶过渡段与下端面之间贯通开设有三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螺纹通孔;传动轴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螺纹凹孔;传动轴同时穿设于垫圈B、圆形镜盘的中心孔、垫圈A、
大齿轮A、小齿轮A内;
[0011]三个螺钉A一一对应地贯穿三个装配孔A,且三个螺钉A的尾端一一对应地旋拧于三个螺纹通孔内;三个螺钉B一一对应地贯穿三个装配孔B,且三个螺钉B的尾端一一对应地旋拧于三个螺纹凹孔内;
[0012]镜座A和镜座B均转动装配于圆形镜盘的其中一个安装孔内;镜座A的上端面超出圆形镜盘的上端面,且镜座A的外侧面上端设有与大齿轮A啮合的轮齿;镜座B的下端面超出圆形镜盘的下端面,且镜座B的外侧面下端设有与大齿轮B啮合的轮齿;镜座A的内腔固定嵌设有棱镜片A,且棱镜片A的直面朝下、斜面朝上;镜座B的内腔固定嵌设有棱镜片B,且棱镜片B的直面朝上、斜面朝下。
[0013]工作时,小齿轮A与外部齿轮A啮合,外部齿轮A固定装配于外部步进电机A的输出轴上。小齿轮B与外部齿轮B啮合,外部齿轮B固定装配于外部步进电机B的输出轴上。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一、在初始状态下,棱镜片A的基底方向为90
°
,棱镜片B的基底方向为270
°
。二、在斜视验光过程中,通过外部步进电机A和外部步进电机B分别控制棱镜片A和棱镜片B进行同角度反方向转动,即可在量程内组合出任意棱镜度,以满足验光需求。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外部步进电机A带动外部齿轮A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外部齿轮A带动小齿轮A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小齿轮A带动大齿轮A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大齿轮A带动镜座A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镜座A带动棱镜片A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与此同时,外部步进电机B带动外部齿轮B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外部齿轮B带动小齿轮B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小齿轮B带动传动轴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传动轴带动大齿轮B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大齿轮B带动镜座B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镜座B带动棱镜片B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在上述过程中,外部步进电机A和外部步进电机B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角度相等,由此使得棱镜片A和棱镜片B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角度相等。转动角度和组合出的棱镜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θ=arcsin(P/S);式中:θ表示转动角度;P表示组合出的棱镜度;S表示组合棱镜度量程。三、如需调节棱镜片A和棱镜片B的基底方向,则通过外部步进电机A和外部步进电机B分别控制棱镜片A和棱镜片B进行同角度同方向转动。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外部步进电机A带动外部齿轮A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外部齿轮A带动小齿轮A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小齿轮A带动大齿轮A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大齿轮A带动镜座A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镜座A带动棱镜片A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与此同时,外部步进电机B带动外部齿轮B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外部齿轮B带动小齿轮B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小齿轮B带动传动轴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传动轴带动大齿轮B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大齿轮B带动镜座B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镜座B带动棱镜片B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在上述过程中,外部步进电机A和外部步进电机B的转动方向相同、转动角度相等,由此使得棱镜片A和棱镜片B的转动方向相同、转动角度相等。
[0014]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斜视验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通过采用全新结构,具备了如下优点:其一,与验光插片箱和手动验光头相比,本技术不再通过切换不同的棱镜片来实现棱镜度的组合,而是通过转动两个棱镜片来实现棱镜度的组合,因此其能够在量程内组合出任意棱镜度,从而有效提高了验光精度。其二,与验光插片箱和手动验光头相比,本技术不再基于手动操作来实现棱镜度的组合,而是基于步进电机来实现棱镜度的组合,因此其具备了操作省时省力的优点。
[0015]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斜视验光技术验光精度低、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适用于斜视验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圆形镜盘,201

垫圈A,202

垫圈B,301

大齿轮A,30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的组合棱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镜盘(1)、垫圈A(201)、垫圈B(202)、大齿轮A(301)、大齿轮B(302)、小齿轮A(401)、小齿轮B(402)、平面轴承(5)、传动轴(6)、三个螺钉A(701)、三个螺钉B(702)、镜座A(801)、镜座B(802);其中,圆形镜盘(1)的端面中央贯通开设有中心孔;圆形镜盘(1)的端面边缘贯通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安装孔;垫圈A(201)的下端面与圆形镜盘(1)的上端面同轴接触;垫圈B(202)的上端面与圆形镜盘(1)的下端面同轴接触;垫圈A(201)的内径和垫圈B(202)的内径相等,且二者均等于圆形镜盘(1)的中心孔孔径;垫圈A(201)的外径和垫圈B(202)的外径相等,且二者均小于圆形镜盘(1)的外径;大齿轮A(301)的下端面与垫圈A(201)的上端面同轴接触;大齿轮B(302)的上端面与垫圈B(202)的下端面同轴接触;大齿轮A(301)的内径和大齿轮B(302)的内径相等,且二者均小于圆形镜盘(1)的中心孔孔径;大齿轮A(301)的外径和大齿轮B(302)的外径相等,且二者均既小于圆形镜盘(1)的外径又大于垫圈A(201)的外径;大齿轮B(302)的端面内边缘贯通开设有三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装配孔A(901);小齿轮A(401)的下端面与大齿轮A(301)的上端面同轴固定;平面轴承(5)的各个滚针均与小齿轮A(401)的上端面接触,且平面轴承(5)与小齿轮A(401)同轴设置;小齿轮B(402)的下端面同时与平面轴承(5)的各个滚针接触,且小齿轮B(402)与平面轴承(5)同轴设置;小齿轮A(401)的内径和平面轴承(5)的内径相等,且二者均小于大齿轮A(301)的内径;小齿轮B(402)的内径小于平面轴承(5)的内径;小齿轮A(401)的外径和小齿轮B(402)的外径相等,且二者均既小于垫圈A(201)的外径又大于平面轴承(5)的外径;小齿轮B(402)的端面内边缘贯通开设有三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装配孔B(902);传动轴(6)为空心结构,且传动轴(6)的外侧面为上细下粗的台阶面;传动轴(6)的外侧面台阶过渡段与下端面之间贯通开设有三个沿周向等距排列的螺纹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峰戈录永刘帅杜晓军阎洁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中北新缘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