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81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包括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在供料平台与卸料平台之间设置有主缆绳,所述主缆绳上设置有滑轮载具,所述供料平台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滑轮载具之间通过移动绳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带动滑轮载具沿着主缆绳在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之间移动,所述供料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提高主缆绳的提升架。通过索道实现材料或工具的运输,能够降低转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在坡地临边临崖道路频繁行走,降低安全风险;与现有的索道运输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安装在危岩上的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在危岩治理时材料或工具运输过程中供人员站立,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平台进行上下料,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危岩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危岩治理工程,多为悬崖陡坡,地理环境复杂,植被茂密,人员通行困难,作业难度大,常采用脚手架辅助施工。在危岩治理工程中材料运输是危岩治理工程中重大难题,它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安全。
[0003]现有技术中,危岩治理工程中材料或工具的转运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人工转运,二是采用塔吊转运。前者,工人肩扛背挑在坡地临边临崖道路上搬运,劳动力密集,人工成本较高,效率低,安全风险极大;后者,受制约因素较多,如受进场道路、布设后不能移动,覆盖面积较小等,适用于单体危岩较大或能够覆盖的集中危岩点治理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拟提供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通过搭建索道实现材料或工具的运输,其能够降低转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在坡地临边临崖道路频繁行走,降低安全风险。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包括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所述供料平台与卸料平台之间设置有主缆绳,所述主缆绳上设置有滑轮载具,所述供料平台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滑轮载具之间通过移动绳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带动滑轮载具沿着主缆绳在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之间移动,所述供料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提高主缆绳的提升架,所述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均设置在危岩上,所述滑轮载具的下方吊装盛放有用于危岩治理的物料或工具的盛放箱。
[0006]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所述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均采用安全脚手架,所述安全脚手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呈矩形布置的若干平台立杆,每个平台立杆的下端均套设在平台锚筋上,所述平台锚筋锚固在地内,且平台锚筋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小于0.5m,所述平台立杆的上端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平台水平杆,所述平台水平杆上铺设有竹跳板,且竹跳板绑扎在平台水平杆上,所述平台水平杆的四周设置有防护栏杆,所述平台立杆的中部和下端均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平台底水平杆,所述平台底水平杆与平台水平杆之间设置有平台剪刀撑或平台斜撑。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平台锚筋锚固的土层深度不小于1.5m,岩层深度不小于0.5m,所述平台锚筋与平台立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平台立杆与平台水平杆之间、平台立杆与平台底水平杆之间均采用旋转扣件搭接。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提升架设置在供料平台的中部,所述提升架包括呈矩形布置的提升立杆,每个提升立杆的下端均套设在提升锚筋上,所述提升锚筋锚固在地内,且提升锚筋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小于0.5m,所述提升立杆上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纵横交错的扫地杆、至少一层上下间隔的提升横杆、顶棚杆,所述提升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平台剪刀撑,所述
提升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平台斜撑,所述提升架的四个拐点处均设置有提升拉紧绳,所述提升拉紧绳的另一端设置在提升地锚上,所述提升地锚采用由防护网锚制作的混凝土锚墩。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提升锚筋锚固的土层深度不小于1.5m,岩层深度不小于0.5m,所述提升锚筋与提升立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提升立杆与扫地杆之间、提升立杆与提升横杆之间、提升立杆与顶棚杆之间均采用旋转扣件搭接。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旋转扣件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包括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连接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扣板内设置有第一衬板,所述第一衬板向下竖直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第二扣板后设置有球接头,所述球接头外套设有球接头座;所述第二扣件包括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三扣板和第四扣板,所述第三扣板和第四扣板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二连接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扣板内设置有第二衬板,所述第二衬板向上竖直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能拧紧在球接头座的压紧螺母;所述球接头座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球接头的球接孔,所述球接孔设置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球套,所述压紧螺母内设置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与下端的球套之间设置有支撑垫圈。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主缆绳位于供料平台的一端被提升架支撑,所述主缆绳的两端均设置在位于供料平台或卸料平台外侧的缆绳地锚上,所述缆绳地锚采用由防护网锚制作的混凝土锚墩。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滑轮载具包括定滑轮,所述定滑轮通过定滑轮轴设置在呈“U”型的定滑轮座上,所述定滑轮上设置有缆绳凹槽,所述缆绳凹槽的宽度与主缆绳直径相匹配,所述缆绳凹槽的深度不小于主缆绳半径,所述主缆绳位于定滑轮座与缆绳凹槽之间,所述定滑轮座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吊装物料的吊钩。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吊钩与定滑轮座之间设置有防止吊钩转动的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包括在吊钩上方对应设置的防转座,所述防转座的上端竖直延伸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定滑轮座的下端均设置有供螺纹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穿过螺纹孔后设置有限位板,穿过螺纹孔后的螺纹杆外套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最大压缩高度大于限位板与动滑轮座下内侧的最大高度差,所述限位板与缆绳凹槽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主缆绳直径;所述防转座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吊钩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吊钩的上端均设置有供安装杆穿过的通孔,且吊钩上端的宽度与安装凹槽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安装杆的两端穿过防转座后通过螺母锁紧。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断电自动刹车快速卷扬机,所述移动绳的一端穿过设置在提升架上端的吊环后连接在驱动装置上。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索道实现危岩治理时材料或工具的运输,能够降低转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在坡地临边临崖道路频繁行走,降低安全风险;与现有的索道运输相比,本技术设置有安装在危岩上的供料平台和卸料平台,在危岩治理时材料或工具运输过程中供人员站立,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平台进行上下料,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采用单独的驱动装置带动滑轮载具在主缆绳上移动,与现有技术中移动主缆绳相比,需要的动力更少,并且主缆绳能被单独固定,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提升架设置在供料平台上,用于保证供料端的高度高于卸料端,从而能在材料或工具运输时起到省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供料平台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卸料平台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滑轮载具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旋转扣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

图4所示,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主要由供料平台A、卸料平台B、主缆绳C、滑轮载具D、驱动装置E、移动绳F和提升架G组成,其中主缆绳C供料平台A设置在卸料平台B之间,在主缆绳C上设置有滑轮载具D,同时在供料平台A上设置有驱动装置E,且驱动装置E与滑轮载具D之间通过移动绳F连接,驱动装置E能带动滑轮载具D沿着主缆绳C在供料平台A和卸料平台B之间移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平台(A)和卸料平台(B),所述供料平台(A)与卸料平台(B)之间设置有主缆绳(C),所述主缆绳(C)上设置有滑轮载具(D),所述供料平台(A)上设置有驱动装置(E),所述驱动装置(E)与滑轮载具(D)之间通过移动绳(F)连接,所述驱动装置(E)能带动滑轮载具(D)沿着主缆绳(C)在供料平台(A)和卸料平台(B)之间移动,所述供料平台(A)上设置有用于提高主缆绳(C)的提升架(G),所述供料平台(A)和卸料平台(B)均设置在危岩上,所述滑轮载具(D)的下方吊装盛放有用于危岩治理的物料或工具的盛放箱。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平台(A)和卸料平台(B)均采用安全脚手架,所述安全脚手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呈矩形布置的若干平台立杆,每个平台立杆的下端均套设在平台锚筋上,所述平台锚筋锚固在地内,且平台锚筋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小于0.5m,所述平台立杆的上端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平台水平杆,所述平台水平杆上铺设有竹跳板,且竹跳板绑扎在平台水平杆上,所述平台水平杆的四周设置有防护栏杆,所述平台立杆的中部和下端均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平台底水平杆,所述平台底水平杆与平台水平杆之间设置有平台剪刀撑或平台斜撑。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锚筋锚固的土层深度不小于1.5m,岩层深度不小于0.5m,所述平台锚筋与平台立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平台立杆与平台水平杆之间、平台立杆与平台底水平杆之间均采用旋转扣件搭接。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G)设置在供料平台的中部,所述提升架(G)包括呈矩形布置的提升立杆,每个提升立杆的下端均套设在提升锚筋上,所述提升锚筋锚固在地内,且提升锚筋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小于0.5m,所述提升立杆上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纵横交错的扫地杆、至少一层上下间隔的提升横杆、顶棚杆,所述提升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平台剪刀撑,所述提升架(G)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平台斜撑,所述提升架(G)的四个拐点处均设置有提升拉紧绳,所述提升拉紧绳的另一端设置在提升地锚上,所述提升地锚采用由防护网锚制作的混凝土锚墩。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锚筋锚固的土层深度不小于1.5m,岩层深度不小于0.5m,所述提升锚筋与提升立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提升立杆与扫地杆之间、提升立杆与提升横杆之间、提升立杆与顶棚杆之间均采用旋转扣件搭接。6.根据权利要求3或5中所述的索道安全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扣件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包括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所述第一扣板(1)和第二扣板(2)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连接螺栓(3)连接,所述第二扣板(2)内设置有第一衬板(4),所述第一衬板(4)向下竖直延伸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茂江飞陈华云陈希李江洪杨春强朱世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南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