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燃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73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燃烧炉,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和排烟罩:第一炉体具有预热部;第二炉体沿燃料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炉体连通,所述第二炉体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的燃烧部和燃尽部,所述第一炉体的前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二炉体的尾端封闭;排烟罩设于所述第二炉体外部,所述排烟罩具有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的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预热部连通,出气端向外排出烟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秸秆燃烧炉,旨在实现对秸秆捆充分干燥,降低烟气排放温度,避免造成大气污染。避免造成大气污染。避免造成大气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秸秆燃烧炉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质锅炉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秸秆燃烧炉。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秸秆的入炉形态不同将秸秆燃烧炉分为秸秆捆烧炉、秸秆散烧炉和秸秆成型燃料炉,因秸秆入炉的形态不同导致其密度不同,从而在燃烧时的热值和所需风量也不相同,因此上述三种炉的炉型设计完全不同。
[0003]现有的秸秆燃烧炉均以机械炉排(例如链条炉排、往复炉排、摇动炉排等)作为一次燃烧布风设备,秸秆捆干燥、预热所需要的热量均依靠热辐射方式获得。因此,目前秸秆燃烧炉设计的燃料湿度不大于20%、燃料热值不低于3000千卡/公斤,低于设计负荷运行时最高可烧燃料的湿度为30%。由于秸秆在打捆时湿度均在40%、热值在2000千卡/公斤左右,所以现有秸秆燃烧炉无法直接对高湿度、低热值的秸秆燃烧,否则将难以对秸秆充分干燥,而且对一次燃烧的负荷强度也无法保证。
[0004]另外,现有的秸秆燃烧炉产生的烟气直接向大气排放,高温烟气容易对大气产生污染,造成气温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燃烧炉,旨在实现对秸秆捆充分干燥,降低烟气排放温度,避免造成大气污染。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秸秆燃烧炉,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和排烟罩,其中,
[0007]第一炉体形成预热部;第二炉体沿燃料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炉体连通,所述第二炉体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的燃烧部和燃尽部,所述第一炉体的前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二炉体的尾端封闭;所述排烟罩设于所述第二炉体外部,所述排烟罩具有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的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预热部连通,出气端向外排出烟气。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烟罩设置在所述第二炉体的上方,且所述排烟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炉体的上方。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秸秆燃烧炉还包括:
[0010]冷却罩,设于所述排烟罩外,所述冷却罩与所述排烟罩之间形成封闭的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用于填充冷却介质;
[0011]连接罩,设于所述排烟罩的后端,所述连接罩形成进气端与所述排烟通道连通的折返腔;以及
[0012]导气机构,设于所述冷却空间之内,所述导气机构的进气端与所述折返腔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导气机构的出气端用于排出烟气。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罩与所述排烟罩之间具有隔热空间,所述隔热空间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冷却罩和所述排烟罩连接。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气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折返腔连通,所述连接罩位于所述冷却罩内,所述秸秆燃烧炉还包括:
[0015]导气罩,位于所述导气机构的上游,所述导气罩内设有导气室,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二导气管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导气室连通。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气罩上开设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上设有清理门,所述清理门具有遮蔽所述清理口的关闭状态,以及使所述清理口与外部连通的开启状态。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炉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燃尽部下游的存渣部,所述存渣部的底部开设有排渣口,且所述排渣口封盖有盖板。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秸秆燃烧炉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炉体下部的第一鼓风组件,所述第一鼓风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风嘴,所述第一风嘴与所述第二炉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二炉体内输送空气。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鼓风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鼓风组件以所述第二炉体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秸秆燃烧炉还包括在所述输送方向设于所述第二炉体上部的第二鼓风组件,且所述第二鼓风组件与所述燃烧部连通,所述第二鼓风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炉体的周向分布的第二风嘴,所述第二风嘴用于向所述燃烧部内通入空气。
[0021]本技术提供的秸秆燃烧炉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秸秆燃烧炉在第二炉体的尾端封闭,在第一炉体的前端开设进料口使预热部与外部连通,燃烧使得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内的气压高于外部气压,因此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内的烟气只能向进料口流动,从而使预热部内的温度升高。高温烟气和燃烧的热辐射同时对秸秆捆加热,加速对秸秆捆的干燥,降低秸秆捆的湿度,确保一次燃烧的负荷。高温烟气流动至预热部后,进入排烟通道内,沿排烟通道流动并向外排出。烟气沿排烟通道流动延长了烟气在秸秆捆直燃炉内的停留时间,使烟气自然冷却,避免高温烟气直接排出对大气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秸秆燃烧炉的剖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秸秆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秸秆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秸秆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第一炉体;101、预热部;102、进料口;2、第二炉体;201、燃烧部;202、燃尽部;203、存渣部;2031、排渣口;204、第二清渣口;3、炉篦;4、第一风嘴;5、连接罩;501、折返腔;6、冷却罩;601、壳体;602、端盖;7、第一导气管;8、第二导气管;9、导气罩;901、导气室;
10、防爆管;11、支撑板;12、排烟罩;1201、排烟通道;13、第二风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秸秆燃烧炉进行说明。秸秆燃烧炉,包括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和排烟罩12:第一炉体1具有预热部101;第二炉体2沿燃料的输送方向与第一炉体1连通,第二炉体2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燃烧部201和燃尽部202,第一炉体1的前端开设有进料口102,第二炉体2的尾端封闭;排烟罩12设于第二炉体2外部,排烟罩12具有沿输送方向设置的排烟通道1201,排烟通道1201的进气端与预热部101连通,出气端向外排出烟气。
[0030]将秸秆从进料口102送入预热部101内进行预热,随着更多的秸秆捆逐步顶入预热部101中,先进入预热部101的秸秆捆就能随着后续秸秆捆的顶入逐渐向后面的部域移动,秸秆捆在燃烧部201内进行燃烧放热,并逐渐变成灰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秸秆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和排烟罩,其中,第一炉体形成预热部;第二炉体沿燃料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炉体连通,所述第二炉体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的燃烧部和燃尽部,所述第一炉体的前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二炉体的尾端封闭;所述排烟罩设于所述第二炉体外部,所述排烟罩具有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的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预热部连通,出气端向外排出烟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罩设置在所述第二炉体的上方,且所述排烟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炉体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燃烧炉还包括:冷却罩,设于所述排烟罩外,所述冷却罩与所述排烟罩之间形成封闭的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内填充有冷却介质;连接罩,与所述排烟罩的尾端连接,所述连接罩与所述第二炉体之间形成折返腔,所述折返腔与所述排烟通道连通;以及导气机构,设于所述冷却空间之内,所述导气机构的进气端与所述折返腔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导气机构的出气端用于排出烟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罩与所述排烟罩之间具有隔热空间,所述隔热空间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冷却罩和所述排烟罩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孝标刘思远杨德利孙利伟宋天明石延超白云龙曹斌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市本特生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