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纤维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提拉部;上料斗,所述上料斗固定安装于壳体顶部,所述上料斗与壳体内腔导通;还包括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通过气流将纤维本体与杂质进行分离,所述分离组件安装于壳体内腔中,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安装于壳体内腔中,所述循环风机用于驱使壳体内空气形成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吸附带的持续不断的更换,有效的避免吸附带表面被杂质占据,导致吸附带无法产生作用的后果,利用持续更换的吸附带有效的增强对杂质的收集效果,增强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强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强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检测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纤维用于纺织领域时,由于纤维在采集、运输、转运的过程中,其内部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杂质侵袭,而纤维中含有的杂质,不仅会导致纺织过程中,对纺织机各部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会对纺织而成的丝线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纤维的验收、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杂质含量的检验,
[0003]在相关技术中,采用气流吹动粘附在原棉纤维中的种籽、杂物、微尘、短纤维碎片,使其与纤维进行分离、收集,并最终对收集的杂物进行称重,将称重结果与处理的原棉的总重量对比,可以直接得出原棉中的含杂率,为原棉的选取提供数量参考,由于纤维中含有的杂质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且纤维本身容易被气流扰动,因此在实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气流中的微尘、短纤维碎片不易收集,且收集后的杂质中含有一定量的纤维本体,导致测算结果精准度不足,
[0004]为了增强纤维中杂质的收集效果,进而增强对纤维中杂质含量的检测精准度,相关技术中采用具备粘性特性的带、片等结构体,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黏连、吸附,进而增强对杂质的收集效果,但是一方面采用粘性材料收集杂质时仍旧无法避免纤维本体被吸附、收集,在后续的称重过程中,仍需人工手动清理混杂在杂质中的纤维,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纤维对具备粘性特性的带、片等结构体的吸附性的影响,因此在添加原棉纤维时,需要将原棉纤维进行固定,致使气流与原棉纤维的接触效果有限,进而导致对原棉纤维中含有的杂质的分离效果较差,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6]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通过设置梳理组件,利用梳理组件中的梳理辊的转动对气流吹动的原棉纤维进行拦截,并将拦截后的原棉纤维放置于下料盒中,一方面可以避免原棉纤维大量混杂于气流中,另一方面原棉纤维非固定式存放,,致使气流与原棉纤维的接触面积更大、接触均匀度更高,进而致使气流对原棉纤维中的杂质的分离效果较好,进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包括
[0009]壳体,所述壳体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提拉部;
[0010]上料斗,所述上料斗固定安装于壳体顶部,所述上料斗与壳体内腔导通;
[0011]还包括
[0012]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通过气流将纤维本体与杂质进行分离,所述分离组件安装于壳体内腔中,所述分离组件包括
[0013]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安装于壳体内腔中,所述循环风机用于驱使壳体内空气形成气流;
[0014]流道,所述流道开设于壳体内部,所述流道用于对气流形成引导,使其流动路线固定;
[0015]吸附带,所述吸附带安装于流道内,用于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拦截;
[0016]梳理组件,所述梳理组件用于对纤维进行梳理,增强气流与纤维的均匀接触;
[0017]下料盒,所述壳体一侧开口设计,且壳体开口处安装有下料盒,所述梳理组件安装于上料斗与下料盒之间,所述下料盒用于承接梳理组件上掉落的纤维。
[0018]优选的,所述梳理组件包括
[0019]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固定安装于壳体上,所述电动马达输出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内腔中;
[0020]梳理辊,所述梳理辊表面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梳齿,所述梳齿延伸至上料斗内部,所述梳理辊与电动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
[0021]压板,所述上料斗端部卡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靠近壳体一侧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压板;
[0022]所述流道呈环形,且与循环风机两端导通,所述下料盒内腔与流道部分重合,气体流动方向与电动马达转动方向相反。
[0023]优选的,所述下料盒靠近梳理辊一侧固定安装有拦截网,所述拦截网位于流道流通路径上,所述下料盒正对梳理辊处开口设计。
[0024]优选的,所述梳理辊远离电动马达一端开设有调节腔,所述梳齿均为“T”形结构体,所述梳齿均贯穿梳理辊并延伸至调节腔内,所述梳齿位于调节腔内一端与调节腔内壁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固定安装有撑板,所述撑板延伸至调节腔内,所述撑板位于梳齿的转动路径上。
[0026]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卡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壳体内腔一侧转动连接有安装辊,所述安装辊数量为二,且吸附带两端分别卷绕固定在安装辊上,靠近所述电动马达的安装辊延伸至外界,且安装辊与电动马达通过传动件传动。
[0027]优选的,所述传动件为转动轴、传动齿轮,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于安装辊、电动马达之间,所述转动轴、安装辊、电动马达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相邻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002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用于引导吸附带的移动路径。
[0029]优选的,所述梳齿与吸附带运动过程中相接触,所述梳理辊与吸附带转动方向相同。
[0030]优选的,所述流道内固定安装有引导网,所述引导网位于吸附带上方,所述引导网倾斜设置。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通过梳理组件对气流吹动的原棉纤维进行拦截,并将拦截后的原棉纤维放置于下料盒中,一方面可以避免原棉纤维大量混杂于气流中,进而随之进入流道,并粘附于流道中的吸附带上,进而导致后续需要对吸附带进行再处理、再处理量较大,致使杂质的检测较为麻烦,另一方面原棉纤维非固定式存放,在气流与原棉纤维的接触过程中,由于纤维的可运动效果,致使气流与原棉纤维的接触面积更大、接触均匀度更高,进而致使气流对原棉纤维中的杂质的分离效果较好。
[0033]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通过利用吸附带的持续不断的更换,有效的避免吸附带表面被杂质占据,导致吸附带无法产生作用的后果,利用持续更换的吸附带有效的增强对杂质的收集效果,增强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构造图;
[0037]图3是下料盒的立体图;
[003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9]图5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40]图中:1、壳体;11、提拉部;12、上料斗;13、压板;14、安装架;2、循环风机;21、流道;22、吸附带;23、下料盒;3、电动马达;31、梳理辊;32、梳齿;4、拦截网;41、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提拉部;上料斗,所述上料斗固定安装于壳体顶部,所述上料斗与壳体内腔导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通过气流将纤维本体与杂质进行分离,所述分离组件安装于壳体内腔中,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安装于壳体内腔中,所述循环风机用于驱使壳体内空气形成气流;流道,所述流道开设于壳体内部,所述流道用于对气流形成引导,使其流动路线固定;吸附带,所述吸附带安装于流道内,用于对气流中的杂质进行拦截;梳理组件,所述梳理组件用于对纤维进行梳理,增强气流与纤维的均匀接触;下料盒,所述壳体一侧开口设计,且壳体开口处安装有下料盒,所述梳理组件安装于上料斗与下料盒之间,所述下料盒用于承接梳理组件上掉落的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组件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固定安装于壳体上,所述电动马达输出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内腔中;梳理辊,所述梳理辊表面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梳齿,所述梳齿延伸至上料斗内部,所述梳理辊与电动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压板,所述上料斗端部卡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靠近壳体一侧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压板;所述流道呈环形,且与循环风机两端导通,所述下料盒内腔与流道部分重合,气体流动方向与电动马达转动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纤维杂质检验的杂质检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盒靠近梳理辊一侧固定安装有拦截网,所述拦截网位于流道流通路径上,所述下料盒正对梳理辊处开口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孔凡明,庄海涛,王玉东,张维霞,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纤维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