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024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及其安装方法,涉及井盖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包括监测终端本体、监测终端本体上方的底座组件,且监测终端本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底端贯穿监测终端本体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磁力吸附的底座组件,使其可适应大多数的井盖安装,同时利用多个定位杆与定位孔的卡接实现监测终端本体的多点固定,通过一拉一放的动作即可实现监测终端本体的快速安装,且反之即可实现对其的拆卸,避免传统安装进行多点打孔需要专用工具以及安装时间较长的问题,使其安装时间大幅度减少且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携带专用工具即可完成安装,显著提高安装效率,适合大批量安装时进行使用。量安装时进行使用。量安装时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及其安装方法,涉及井盖监测


技术介绍

[0002]井盖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伴随着市政道路的地下管线、井盖设施的不断增多,井盖失窃、缺损、移位、下沉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直接威胁着城市道路和城市环境,由于井盖问题的不断突出,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网会使用智能井盖代替传统井盖,常见的智能井盖为普通井盖的底端安装水浸监测终端,借此实现智能井盖的功能,常见的水浸监测终端具备井盖倾斜检测、被盗报警、水浸功能,低功耗、其内部的蓄电池可以支撑装置正常工作长达三年之久,维护周期较长,同时其可通过NB

IOT模块将终端状态上传公网基站并转发至云端,用户可在云端对数据进行集中管控。
[0003]常见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为了数据检测准确性,以及使用的便利程度,常会将其安装在井盖的底端,而井盖的底端一般对应城市的污水井,所以需要保证装置不会因为外力掉落到污水井内,现在技术需要对该装置进行安装时需将井盖取出并将井盖的底端朝上并选取合适的位置使用电钻进行钻孔后在使用螺丝对该装置进行安装,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井盖进行破坏,且需要专用工具耗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安装,无法实现快速拆装。
[0004]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在其正常使用时一般其余井盖的底端正常安装后,对监测终端进行复位后方可打开其开关进行正常使用,然而在实际安装后常会出现忘记对其进行复位的现象,此时测量的数据将会有较大的误差;同时装置在拆卸后,常会出现忘记关闭电源的情况,此时就会造成装置不必要的耗电现象,导致续航时间的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安装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及其安装方法,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包括监测终端本体、设置在所述监测终端本体上方的底座组件以及与所述监测终端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源组件,所述底座组件上设置有定位孔,
[0007]所述监测终端主体中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所述监测终端主体并可相对所述监测终端主体移动,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底座组件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连接有倾斜检测组件;所述拉杆靠近所述底座组件一侧设置有活动座;所述拉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监测终端本体抵持,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座抵持;
[0008]所述监测终端本体靠近所述底座组件一侧上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固定座,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连接有一根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上方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孔对应配合;每根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拉杆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座,
所述第三固定座与活动座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三固定座与活动座中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可相对所述第三固定座和活动座移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上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座方向上等角度安装有多个第四固定座,所述第四固定座上转轴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座转轴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支撑杆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支撑杆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溃缩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监测终端本体一侧等角度设置有若干立板,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立板设置,每个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卡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中间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间固定设置有永磁铁,所述底板的外侧面等角度设置有若干耳板,每个所述耳板上设置有完全贯穿的预留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上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靠近所述底座组件一侧设置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与所述底座组件相接触,所述轻触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组件形成电信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检测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侧连接有测电笔,所述测电笔可相对所述连接轴转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检测组件还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靠近所述测电笔一侧上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贴片电阻,所述测电笔与贴片电阻相接触。
[0016]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终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NB

IOT模块,所述测电笔的输出端与NB

IOT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井盖水浸检测终端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将底座组件与井盖进行固定;
[0019]S2、安装时,向远离所述井盖方向拉动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带动拉杆发生位移,压缩复位弹簧并带动活动座向远离所述井盖方向移动,上述活动座带动连杆同步产生位移,并带动支撑杆朝靠近所述活动座方向移动,将定位杆与定位孔进行对应,松开所述活动板,所述复位弹簧自动复位带动所述支撑杆和定位杆向远离所述活动座方向移动,当所述定位杆插入所述定位孔中完成固定;
[0020]S3、拆卸时,向远离所述井盖方向拉动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带动拉杆发生位移,压缩复位弹簧并带动活动座向远离所述井盖方向移动,连杆同步产生偏转,并带动支撑杆朝靠近所述活动座方向移动,带动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定位孔,解除固定,向远离所述井盖方向拿出监测终端本体完成拆卸。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一种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包括底座组件和监测终端本体,利用定位杆和定位孔的卡接实现监测终端本体和底座组件的固定,通过复位弹簧的压缩和复原即可实现监测终端本体的快速安装,避免传统安装进行多点打孔需要专用工具以及安装时间较长的问题,安装时间大幅度减少,且无需携带专用工具即可完成安装,显著提高安装效率,可以适用于大批量安装。且使用复位弹簧实现自动复位的共轭能,
监测终端本题安装固定会,随着复位弹簧的复位,监测终端自动复位后打开开关即可正常使用,不会造成遗忘复位造成的测量数据存在误差的现象。
[002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的安装方法,通过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安装后的状态以及拆卸后的状态直接对应装置电源的开启和关闭,使得装置在安装结束后即处于电源接通状态,而在拆卸后即处于电源关闭状态,避免传统装置在安装结束后常忘记进行复位和电源开启以及拆卸后进行电源关闭的问题,使其可实现安装后自动进行复位和电源开启以及拆卸后自动进行电源关闭,减少操作步骤,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可有效减少闲置时可能造成的电量消耗。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终端本体、设置在所述监测终端本体上方的底座组件以及与所述监测终端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源组件,所述底座组件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监测终端主体中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所述监测终端主体并可相对所述监测终端主体移动,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底座组件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连接有倾斜检测组件;所述拉杆靠近所述底座组件一侧设置有活动座;所述拉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监测终端本体抵持,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座抵持;所述监测终端本体靠近所述底座组件一侧上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固定座,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连接有一根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上方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孔对应配合;每根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拉杆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与活动座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三固定座与活动座中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可相对所述第三固定座和活动座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上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座方向上等角度安装有多个第四固定座,所述第四固定座上转轴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座转轴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支撑杆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支撑杆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溃缩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监测终端本体一侧等角度设置有若干立板,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立板设置,每个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卡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盖水浸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间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间固定设置有永磁铁,所述底板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元锋胥宏超李国建袁荣楠何雨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