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10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一种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包括吸尘器本体和充电座,吸尘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充电插接板;充电插接板上设置有两个接触通孔,每个接触通孔内设有充电接触片;充电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吸尘器本体插设的充电腔;充电座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与充电插接板相匹配的插接部;插接部内设置两个电极通孔;每个电极通孔内设置有电极触头,充电时,吸尘器本体插入充电腔内,并使两个电极触头分别与两个充电接触片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吸尘器本体上的充电插接板能够稳定限位插设在充电座的插接部内,防止吸尘器本体在充电时被轻易移动或脱离,并且也防止出现充电接触不到位导致充电不良的情况。出现充电接触不到位导致充电不良的情况。出现充电接触不到位导致充电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
,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手持吸尘器一般都是通过充电线直接连接手持吸尘器进行充电,也有少数手持吸尘器通过将手持吸尘器安放在充电座上进行充电,但将手持吸尘器放置在充电座上后,常常会出现手持吸尘器放置不到位以及手持吸尘器没有完全固定在充电座上,导致出现充电接触不良或者接触不到位的情况,影响手持吸尘器的充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手持吸尘器无法稳定的固定在充电座上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提升手持吸尘器在充电时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充电接触不到位导致充电不良的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
[0004]为本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包括吸尘器本体和充电座,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充电插接板;所述充电插接板上设置有两个接触通孔,每个所述接触通孔内设有充电接触片;所述充电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吸尘器本体插设的充电腔;充电座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与充电插接板相匹配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内设置两个电极通孔;每个所述电极通孔内设置有电极触头,充电时,所述吸尘器本体插入充电腔内,并使两个电极触头分别与两个充电接触片接触连接。通过吸尘器本体上的充电插接板能够稳定限位插设在充电座的插接部内,从而提升吸尘器本体和充电座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防止吸尘器本体在充电时轻易被轻易移动或脱离,能够确保在充电时的稳定性,并且也防止出现充电接触不到位导致充电不良的情况,进一步提升稳定充电的效果。
[0006]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插接板设置有插接凸块;两个所述接触通孔并列设置在所述插接凸块上,所述插接凸块的上部设置有插接限位横杆,且插接限位横杆的宽度大于插接凸块的宽度。通过充电插接板便于更好的使吸尘器本体在充电时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吸尘器本体在充电座上轻易晃动或脱离,确保稳定充电。
[0007]作为优选,所述插接部包括横杆插槽和凸块插槽;所述横杆插槽位于凸块插槽上方,且横杆插槽和凸块插槽相连通;两个所述电极通孔并列设置在凸块插槽内;所述横杆插槽的宽度与插接限位横杆相匹配;所述凸块插槽的宽度与插接凸块相匹配;且凸块插槽的两侧均向上延伸有用于限位插接限位横杆的横杆挡板。通过横杆插槽和凸块插槽相配合,便于更好的将吸尘器本体定位,能够使吸尘器本体准确的插入至指定接触位置,使吸尘器本体接触充分,从而达到稳定充电的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座内通过弹簧转动连接有电极架;两个所述电极触头并列设置在电极架上部;所述电极架的下部设置有连杆,且连杆由内向外穿出充电座内壁。通过电极架便于吸尘器本体放入定位后再进行充电,吸尘器本体未放入时,使电极触头远离吸尘
器本体。
[0009]作为优选,所述吸尘器本体未插入时,所述连杆伸出充电座内壁,所述电极触头位于电极通孔内侧;所述吸尘器本体插入时,使吸尘器本体向内压向连杆,从而使电极架上部的电极触头向外转动穿过电极通孔与吸尘器本体上的充电接触片接触连接。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充电支撑板;所述充电座倾斜设置在充电支撑板上。通过充电座倾斜设置便于使充电时,吸尘器本体压向电极架从而能够实现接触充电,也便于对吸尘器本体更好的进行支撑。
[0011]作为优选,吸尘器本体的吸头上设置有插设凹面;所述充电腔底部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与吸头相匹配的吸头插槽;充电时,所述吸头插入至吸头插槽内,且插设凹面抵在倾斜面上。通过吸头上的插设凹面插设至充电腔内,便于更好的将吸尘器本体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吸尘器本体轻易移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吸尘器本体的手柄端部设置有充电接口。通过充电接口也能够通过数据线直接进行充电。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吸尘器本体上的充电插接板能够稳定限位插设在充电座的插接部内,防止吸尘器本体在充电时被轻易移动或脱离,能够确保在充电时的稳定性,并且也防止出现充电接触不到位导致充电不良的情况,进一步提升稳定充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充电插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电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中充电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中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吸尘器本体;10

手柄端部;11

吸头;12

插设凹面;2

充电座;3

充电插接板;31

充电接触片;32

插接凸块;33

插接限位横杆;4

充电腔;41

倾斜面;42

吸头插槽;5

插接部;50

电极通孔;51

电极触头;52

横杆插槽;53

凸块插槽;54

横杆挡板;6

电极架;61

连杆;7

充电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包括吸尘器本体1和充电座2,吸尘器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充电插接板3;充电插接板3上设置有两个接触通孔,每个接触通孔内设有充电接触片31;充电座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吸尘器本体1插设的充电腔4;充电座2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与充电插接板3相匹配的插接部5;插接部5内设置两个电极通孔50;每个电极通孔50内设置有电极触头51,充电时,吸尘器本体1插入充电腔4内,并使两个电极触头51分别与两个充电接触片31接触连接。通过吸尘器本体1上的充电插接板3能够稳定限位插设
在充电座2的插接部5内,从而提升吸尘器本体1和充电座2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防止吸尘器本体1在充电时被轻易移动或脱离,能够确保在充电时的稳定性,并且也防止出现充电接触不到位导致充电不良的情况,进一步提升稳定充电的效果。
[0023]如图2所示,充电插接板3设置有插接凸块32;两个接触通孔并列设置在插接凸块32上,插接凸块32的上部设置有插接限位横杆33,且插接限位横杆33的宽度大于插接凸块32的宽度。通过充电插接板3便于更好的使吸尘器本体1在充电时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吸尘器本体1在充电座2上轻易晃动或脱离,确保稳定充电。
[0024]如图3和图4所示,插接部5包括横杆插槽52和凸块插槽53;横杆插槽52位于凸块插槽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包括吸尘器本体(1)和充电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充电插接板(3);所述充电插接板(3)上设置有两个接触通孔,每个所述接触通孔内设有充电接触片(31);所述充电座(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吸尘器本体(1)插设的充电腔(4);充电座(2)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与充电插接板(3)相匹配的插接部(5);所述插接部(5)内设置两个电极通孔(50);每个所述电极通孔(50)内设置有电极触头(51),充电时,所述吸尘器本体(1)插入充电腔(4)内,并使两个电极触头(51)分别与两个充电接触片(31)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接板(3)设置有插接凸块(32);两个所述接触通孔并列设置在所述插接凸块(32)上,所述插接凸块(32)的上部设置有插接限位横杆(33),且插接限位横杆(33)的宽度大于插接凸块(32)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5)包括横杆插槽(52)和凸块插槽(53);所述横杆插槽(52)位于凸块插槽(53)上方,且横杆插槽(52)和凸块插槽(53)相连通;两个所述电极通孔(50)并列设置在凸块插槽(53)内;所述横杆插槽(52)的宽度与插接限位横杆(33)相匹配;所述凸块插槽(53)的宽度与插接凸块(32)相匹配;且凸块插槽(53)的两侧均向上延伸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宗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众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