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压机润滑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007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压机润滑油系统,涉及空压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润滑油系统;包括润滑油箱、辅油泵、冷却器、温控阀、过滤器组件、自力式调压阀和主油泵;所述辅油泵安装在润滑油箱内部,所述辅油泵出口分开两路,油泵出口第一路与冷却器入口连接,油泵出口第二路返回至油箱顶部;所述冷却器出口与温控阀连接;所述温控阀出口与过滤器组件入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组件出口管路分成两路,滤后第一路与空压机的润滑油注入点连接,供给空压机润滑油,随着空压机的运行,润滑油温度逐步升高,水冷器和温控阀结合使用,使得润滑油油温保持恒定,加强空压机的润滑效果,减少摩擦,延长空压机的运行周期。机的运行周期。机的运行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压机润滑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压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润滑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压机是一种空气压缩设备,通过对空气进行压缩,输送空气。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空压机转动部件高速运转,转动部件会摩擦发热,为保证设备长期运转,通过润滑油对空压机各转动部件进行润滑、冷却。同时润滑油还起到密封,防止泄漏的作用。温度过高,润滑油容易氧化变质,换油频率增加,增大润滑油的耗损;温度低,润滑油粘度增大,润滑效果不好。为此,一种能使空压机润滑油油温保持恒定的系统是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常压液氮储藏充装设备,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润滑油箱、辅油泵、冷却器、温控阀、过滤器组件、自力式调压阀和主油泵;所述辅油泵安装在润滑油箱内部,所述辅油泵出口设置一个油泵单向阀,所述油泵单向阀出口分开两路,油泵出口第一路与冷却器入口连接,油泵出口第二路装有安全阀,所述油泵出口第二路经过安全阀后返回至油箱顶部接口;所述冷却器出口管路与温控阀的A接口连接;所述温控阀的C接口与过滤器组件入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组件出口管路分成两路,滤后第一路与空压机的润滑油注入点连接,供给空压机润滑油,滤后第二路与润滑油箱顶部返回接口连接。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出口第一路出口设有第一分支——温控旁路,温控旁路与温控阀的B接口连接;所述温控阀通过控制A和B接口的润滑油流量,来调节润滑油油温,使C接口出来的润滑油油温恒定。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出口第一路设有第二分支——调压旁路,调压旁路上安装有自力式调压阀,自力式调压阀出口返回润滑油箱;所述自力式调压阀的取压管路与滤后第二路连接,连接位置在滤后第二路上的滤后返回阀门前端,取压管路最后经过取压阀门和取压限流孔板返回至润滑油箱顶部。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后第一路与空压机的润滑油注入口相连,空压机的润滑油回油口与回油管路相连,回油管路连接润滑油箱顶部第一回油口。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箱有主油泵供油管路,主油泵供油管路一端延伸入润滑油箱底部,主油泵供油管路在润滑油箱顶部出口后端装有供油单向阀,主油泵供油管路另一端与主油泵入口连接。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的出口管路与油泵出口第一路连接,接入点在油泵出口第一路上的油泵单向阀和冷却器入口之间。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出口管路在与油泵出口第一路连接
点前的位置有一个分支——主油泵循环旁路,主油泵循环旁路另一端与主油泵供油管路相连,接入点在主油泵供油管路上的供油单向阀后,主油泵循环旁路上设有循环阀门和循环限流孔板。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包含两个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并联连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入口通过入口三通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入口三通阀第三接口与温控阀的C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出口通过出口三通阀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出口三通阀第三接口与滤后第一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之间设有一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装有连通阀门和连通限流孔板。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润滑油箱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在低温环境给润滑油加热,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润滑油箱内部安装的加热器,给润滑油加热,在空压机开机前润滑油油温低的时候,起到提高润滑油油温增加润滑油在空压机内部的润滑性能;随着空压机的运行,润滑油温度逐步升高,水冷器和温控阀结合使用,使得润滑油油温保持恒定,加强空压机的润滑效果,减少摩擦,延长空压机的运行周期。通过辅油泵和主油泵的结合使用,开机初期使用辅油泵给空压机提供润滑油,空压机正常运转中,通过空压机带动主油泵运行,给空压机提供润滑油,节约电能。过滤器组件的设置,使得进入空压机的润滑油保持洁净,没有机械杂质进入空压机的润滑面,减少空压机的磨损,提高空压机的运行周期。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一种空压机润滑油系统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一种空压机润滑油系统中过滤器组件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一种空压机润滑油系统中润滑油箱顶部视镜安装示意图。
[0019]附图标识说明:
[0020]1、润滑油箱;2、辅油泵;3、冷却器;4、温控阀;5、过滤器组件;6、调压阀;7、主油泵;11、排液阀;12、主油泵过滤器;13、油泵过滤器;14、加热器;15、抽气器;16、抽气过滤器;21、油泵单向阀;22、安全阀;23、滤后返回阀门;24、滤后限流孔板;31、供油单向阀;32、循环阀门;33、循环限流孔板;51、第一过滤器;52、第二过滤器;53、入口三通阀;54、出口三通阀;55、连通阀门;56、连通限流孔板;57、充油排气阀;58、排气视镜;61、取压阀门;62、取压限流孔板;63、取压视镜;201、油泵出口第一路;202、油泵出口第二路;203、温控旁路;204、冷却器出口管路;205、回油管路;206、滤后第一路;207、滤后第二路;208、调压旁路;209、取压管路;301、主油泵供油管路;302、主油泵出口管路;303、主油泵循环旁路;501、连通管;502、充油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空压机润滑油系统,包括润滑油箱1、辅油泵2、冷却器3、温控阀4、过滤器组件5、自力式调压阀6和主油泵7。所述辅油泵2安装在润滑油箱1内部,所述辅油泵2出口设置一个油泵单向阀21,所述油泵单向阀21出口分开两路,油泵出口第一路201与冷却器3入口连接,油泵出口第二路202装有安全阀22。所述油泵出口第二路202经过安全阀22后返回至油箱1顶部接口。所述冷却器3出口管路204与温控阀4的A接口连接。所述温控阀4的C接口与过滤器组件5入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组件5出口管路分成两路,滤后第一路206进入空压机的润滑油注入点,供给空压机润滑油,滤后第二路207返回润滑油箱1。
[0022]所述滤后第二路207上安装有滤后返回阀门23和滤后限流孔板24。
[0023]所述油泵出口第一路201出口设有第一分支温控旁路203与温控阀4的B接口连接。所述温控阀4通过A和B接口的润滑油流量,来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润滑油箱(1)、辅油泵(2)、冷却器(3)、温控阀(4)、过滤器组件(5)、自力式调压阀(6)和主油泵(7);所述辅油泵(2)安装在润滑油箱(1)内部,所述辅油泵(2)出口设置一个油泵单向阀(21),所述油泵单向阀(21)出口分开两路,油泵出口第一路(201)与冷却器(3)入口连接,油泵出口第二路(202)装有安全阀(22),所述油泵出口第二路(202)经过安全阀(22)后返回至油箱(1)顶部接口;所述冷却器(3)出口管路(204)与温控阀(4)的A接口连接;所述温控阀(4)的C接口与过滤器组件(5)入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组件(5)出口管路分成两路,滤后第一路(206)与空压机的润滑油注入点连接,供给空压机润滑油,滤后第二路(207)与润滑油箱(1)顶部返回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出口第一路(201)出口设有第一分支——温控旁路(203),温控旁路(203)与温控阀(4)的B接口连接;所述温控阀(4)通过控制A和B接口的润滑油流量,来调节润滑油油温,使C接口出来的润滑油油温恒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出口第一路(201)设有第二分支——调压旁路(208),调压旁路(208)上安装有自力式调压阀(6),自力式调压阀(6)出口返回润滑油箱(1);所述自力式调压阀(6)的取压管路(209)与滤后第二路(207)连接,连接位置在滤后第二路(207)上的滤后返回阀门(23)前端,取压管路(209)最后经过取压阀门(61)和取压限流孔板(62)返回至润滑油箱(1)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润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后第一路(206)与空压机的润滑油注入口相连,空压机的润滑油回油口与回油管路(205)相连,回油管路(205)连接润滑油箱(1)顶部第一回油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寿松李志敏肖明山黄春明郭宏汪忠珣丘加俊邹毅鸿陈培吴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