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998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所述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银杏叶颗粒进行前处理,得到待测成分;待测成分经酸化水解,得到黄酮苷元,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所述银杏叶颗粒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使用硅藻土柱对银杏叶颗粒进行前处理,得到待测成分;以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方法
,尤其是涉及一种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作用,广泛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银杏叶中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内酯类、羧酸类、烷基酚类、聚戊烯醇类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
[0003]其中,银杏叶颗粒是由银杏叶提取物,加辅料适量,混合均匀制成的颗粒,是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能。临床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侯者。
[0004]银杏叶颗粒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经查阅《中国药典》及大量的文献,均公开了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中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但对于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及萜类内酯的含量测定尚无较为系统的方法。
[0005]目前,对于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的测定多采用以下方法:以混合对照品为标准品,供试品首先采用超声处理分离提取银杏叶提取物,再进行酸化水解为黄酮苷元后,测定其总黄酮醇苷含量。而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测得的结果回收率低,准确性差,含量偏低,稳定性差,不能客观正确的反映产品质量,不利于产品的质量保证。而对于银杏叶颗粒中萜类内酯的测定多采用以下方法:以混合对照品为标准品,供试品首先采用超声处理分离提取待测成分,再用乙酸乙酯、5%醋酸钠等溶液反复进行 8次萃取,分离、纯化后测定萜类内酯含量。然而,该方法由于操作步骤繁琐、过程冗长,并且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误差大、准确性及重现性差,不能正确的反映产品质量,导致产品质量可控性差。此外,该方法中因过多的使用有机溶剂,也不利于人员的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0006]有鉴于此,开发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测定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的含量,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减少了辅料对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干扰,提高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和准确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对萜类内酯的分离纯化效果,保证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0008]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银杏叶颗粒中总
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和银杏叶颗粒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的方法,
[0010]其中,所述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银杏叶颗粒进行前处理,得到待测成分;待测成分经酸化水解,得到黄酮苷元,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
[0011]所述银杏叶颗粒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使用硅藻土柱对银杏叶颗粒进行前处理,得到待测成分;以60

90%甲醇溶液作为供试品和对照提取物的溶剂,使用HPLC

ELSD法进行测定。
[0012]本专利技术的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中,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从而对银杏叶颗粒中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辅料进有效分离,减少辅料对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干扰,提高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和准确度;本专利技术的银杏叶颗粒中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中,首先使用硅藻土柱对银杏叶颗粒进行前处理,对萜类内酯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纯化,选择和流动相匹配的溶剂制备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从而提高了萜类内酯含量测定的准确度,同时大大缩减了分析时间,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劳动效率且更利于人员的劳动保护。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具体包括:
[0014]S1、精确称取银杏叶颗粒的粉末,加溶剂水并配合超声溶散,过大孔吸附树脂柱,依次用水洗脱剂、乙醇洗脱剂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蒸干,得到待测成分;
[0015]S2、向待测成分中加入甲醇

25%盐酸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酸化水解,并使用甲醇定容,得到供试品溶液;
[0016]S3、以槲皮素的甲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黄酮苷元的峰面积,采用外标法以校正因子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0017]其中,所述黄酮苷元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
[0018]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酚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
[0019]在本专利技术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取银杏叶颗粒适量,研细,取约相当于总黄酮醇苷9.6mg的粉末,精密称定,加水4

6ml,超声处理使溶散,通过已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80

120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乙醇80

120ml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25%盐酸溶液(4: 1)的混合溶液25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迅速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0ml量瓶中,以控制酸化水解的时间的稳定性,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0020]而在相同的液相条件下,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如下表A所示。
[0021]表A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
[0022]待测成分(峰)相对保留时间校正因子(F)槲皮素1.001.0000山柰酚1.771.0020异鼠李素2.001.0890
[0023]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包括型号为HPD

BJQH、AB

8、
HPD450、HPD417、HPD500、K17和D101中的任意一种。
[0024]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相当于总黄酮醇苷9.6mg的银杏叶颗粒的粉末所对应溶剂水、水洗脱剂、乙醇洗脱剂、甲醇

25%盐酸溶液的混合溶液的量分别为4

6ml、80

120ml、80

120ml和23

27ml;
[0025]其中,所述甲醇

25%盐酸溶液的混合溶液中甲醇与25%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4:1。
[0026]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酸化水解时,将溶解有待测成分的甲醇

25%盐酸溶液的混合溶液置于水浴中加热回流30min,迅速冷却至室温,转移至容量瓶使用甲醇稀释定容。
[0027]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1的甲醇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和银杏叶颗粒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的方法,其中,所述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银杏叶颗粒进行前处理,得到待测成分;待测成分经酸化水解,得到黄酮苷元,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所述银杏叶颗粒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使用硅藻土柱对银杏叶颗粒进行前处理,得到待测成分;以60

90%甲醇溶液作为供试品和对照提取物的溶剂,使用HPLC

ELSD法进行测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具体包括:S1、精确称取银杏叶颗粒的粉末,加溶剂水并配合超声溶散,过大孔吸附树脂柱,依次用水洗脱剂、乙醇洗脱剂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蒸干,得到待测成分;S2、向待测成分中加入甲醇

25%盐酸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酸化水解,并使用甲醇定容,得到供试品溶液;S3、以槲皮素的甲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黄酮苷元的峰面积,采用外标法以校正因子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其中,所述黄酮苷元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酚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包括型号为HPD

BJQH、AB

8、HPD450、HPD417、HPD500、K17和D101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当于总黄酮醇苷9.6mg的银杏叶颗粒的粉末所对应溶剂水、水洗脱剂、乙醇洗脱剂、甲醇

25%盐酸溶液的混合溶液的量分别为4

6ml、80

120ml、80

120ml和23

27ml;其中,所述甲醇

25%盐酸溶液的混合溶液中甲醇与25%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4: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杏叶颗粒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化水解时,将溶解有待测成分的甲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英王俊强王德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宜岛康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