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947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其包括:输送组件,包括组合框架等,第一支柱的顶端、第二支柱的顶端、第三支柱的顶端、第四支柱的顶端分别与组合框架的四角固定;旋转组件,位于输送组件的一侧且包括底座等,支脚安装在底座的下面,底座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托盘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底座与固定块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元件,及时关闭第一电机,使第十三转轴停止转动,元件的移动停止,这样就不会发生元件掉落的情况,不会造成损失。不会造成损失。不会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齿轮箱的元件较多,如果采用输送带等输送的话,输送带一直在转动,元件如果不及时被机械手或取料组件取走,那么就容易发生掉落,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5]输送组件,包括组合框架、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第一电机、皮带、第十三转轴、第一轴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螺纹杆、第三弹簧、第二螺纹杆、第四弹簧、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一支柱的顶端、第二支柱的顶端、第三支柱的顶端、第四支柱的顶端分别与组合框架的四角固定,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柱上,第一电机与一个第十三转轴的一端之间通过皮带相连,第十三转轴的两端之间与组合框架之间通过第一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多个第十三转轴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传动带与多个带轮实现同步旋转,第一挡板的一端、第二挡板的一端都与组合框架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连接,第一挡板的另一端、第二挡板的另一端都与组合框架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杆连接,第三弹簧套在第一螺纹杆上,第四弹簧套在第二螺纹杆上,第二螺纹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螺纹杆的长度,第一位置测量传感器安装在组合框架上;
[0006]旋转组件,位于输送组件的一侧且包括底座、固定块、紧固件、第二电机、托盘、滚动球、滚动球套、转盘、连接板、第四螺纹杆、支撑杆、第四轴承、电机驱动轴、第五螺帽,圆形凸起、支脚、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中心孔、第三连接孔、凸耳、第四连接孔、凹槽,支脚安装在底座的下面,底座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托盘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底座与固定块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电机驱动轴位于第二电机的顶端上,第四轴承套在电机驱动轴上,转盘套在第四轴承上,转盘与电机驱动轴之间通过第五螺帽固定,滚动球套位于托盘上且套在滚动球上,转盘位于滚动球的上面,转盘与第四螺纹杆的底端连接,连接板与第四螺纹杆的顶端连接,连接板位于转盘的上方;托盘的外侧设有一个圆形凸起;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固定块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托盘的中间部分和转盘的中间部分都设有一个中心孔;连接板的中间设有一个第三连接孔;滚动球套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凸耳,凸耳上设有一个第四连接孔,滚动球套的中间设有一个凹槽,凹槽内放置滚动球。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的底端、第二支柱的底端、第三支柱的底端、第四支柱的底端都设有一个第一支撑脚和一个螺丝孔。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一个缺口。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四螺帽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第四支柱的顶端安装有一个第二位置测量传感器,第三位置测量传感器位于第一组合框架的一端。
[0011]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2]一,元件放在第十三转轴上,第一电机开启,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十三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元件朝前移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对元件进行限位,使元件只能往一个方向移动,防止元件移动到其他地方;当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有元件时,关闭第一电机,第十三转轴停止转动,元件的移动停止,这样就不会发生元件掉落的情况,不会造成损失。第三弹簧、第四弹簧有弹力,当元件的体积较大接触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时,可以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沿着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进行移动,这样给元件增加空间,适应不同大小的元件,方便使用。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都用于支撑第一组合框架,增加稳定性。
[0013]二,底座与固定块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这样方便将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固定牢靠,防止产生晃动。连接板用于连接取料组件等,转盘可以通过多个第四螺纹杆带动连接板旋转,第二电机通过第四轴承、电机驱动轴带动转盘进行水平转动,转盘位于滚动球的上面,即滚动球支撑转盘,转盘还可以在滚动球上进行转动,这样就不会产生滑动,提高稳定性,使用方便。底座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托盘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转盘与第四螺纹杆的底端连接,连接板与第四螺纹杆的顶端连接,方便连接。第四轴承用于安装转盘,另外减少电机驱动轴的摩擦,提高电机驱动轴的使用寿命。滚动球可以在滚动球套旋转,摩擦力非常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输送组件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输送组件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旋转组件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旋转组件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托盘、圆形凸起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固定块、第二电机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中滚动球套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包括:
[0025]输送组件171,包括组合框架1、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第三支柱4、第四支柱5、第一电机6、皮带7、第十三转轴8、第一轴承9、第一挡板10、第二挡板11、第一螺纹杆12、第三弹簧13、第二螺纹杆14、第四弹簧15、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6,第一支柱2的顶端、第二支柱3的顶端、第三支柱4的顶端、第四支柱5的顶端分别与组合框架1的四角固定,第一电机6固定在第二支柱3上,第一电机6与一个第十三转轴8的一端之间通过皮带7相连,第十三转轴8的两端之间与组合框架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9实现转动连接,多个第十三转轴8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传动带与多个带轮实现同步旋转,第一挡板10的一端、第二挡板11的一端都与组合框架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12连接,第一挡板10的另一端、第二挡板11的另一端都与组合框架1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杆14连接,第三弹簧13套在第一螺纹杆12上,第四弹簧15套在第二螺纹杆14上,第二螺纹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齿轮箱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输送和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组件,包括组合框架、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第一电机、皮带、第十三转轴、第一轴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螺纹杆、第三弹簧、第二螺纹杆、第四弹簧、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一支柱的顶端、第二支柱的顶端、第三支柱的顶端、第四支柱的顶端分别与组合框架的四角固定,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柱上,第一电机与一个第十三转轴的一端之间通过皮带相连,第十三转轴的两端之间与组合框架之间通过第一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多个第十三转轴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传动带与多个带轮实现同步旋转,第一挡板的一端、第二挡板的一端都与组合框架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连接,第一挡板的另一端、第二挡板的另一端都与组合框架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杆连接,第三弹簧套在第一螺纹杆上,第四弹簧套在第二螺纹杆上,第二螺纹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螺纹杆的长度,第一位置测量传感器安装在组合框架上;旋转组件,位于输送组件的一侧且包括底座、固定块、紧固件、第二电机、托盘、滚动球、滚动球套、转盘、连接板、第四螺纹杆、支撑杆、第四轴承、电机驱动轴、第五螺帽,圆形凸起、支脚、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中心孔、第三连接孔、凸耳、第四连接孔、凹槽,支脚安装在底座的下面,底座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托盘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底座与固定块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战果宋相玺姚登祥
申请(专利权)人:今峰精密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