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40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顶端安装有侧边梁,所述侧边梁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一侧设有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利用铝顶板材料的易塑性与侧边梁的钩形结构进行连接,连接后再由压板对连接结构进行加强,此种连接方式在保证本身结构刚度的同时也具备防水的功能,在配合阻水组件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水性能,无需在进行打胶处理,连接形式对顶板的宽度尺寸公差可进行适当容忍,对顶板宽度方向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使得连接时很容易即可实现快速的定位,降低安装所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装配成本,采用铝顶板比钢顶板密度低减少厢车总重,可提高厢车载货重量。可提高厢车载货重量。可提高厢车载货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厢式车
,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厢式车又叫厢式货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种物品,其具有独立的封闭结构的车厢或与驾驶室联成一体的整体式封闭结构车厢;
[0003]目前,装配式厢在侧板与顶板装配时利用螺栓或铆钉连接,由于厢体需要防雨水,而单纯的焊接连接无法达到防雨水的要求,还需要在连接处进行全面的打胶,且进行侧板与顶板连接时定位需要进行反复的定位调整,连接定位工时耗费较多,且使用钢顶板重量较重,装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顶端安装有侧边梁,所述侧边梁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一侧设有压板;
[0006]所述侧边梁包括第一折弯面,且第一折弯面与侧板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折弯面的顶部往侧板一侧折弯90度形成第二折弯面,所述第二折弯面远离第一折弯面的一侧向上折弯90度形成第三折弯面,所述第三折弯面的顶部向外折弯90度形成第四折弯面,所述第四折弯面的顶部设有阻水组件;
[0007]所述顶板的两端均向下折弯180度形成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顶板之间形成U型装配槽,且U型装配槽与第四折弯面之间相匹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阻水组件包括阻水槽,且阻水槽开设在第四折弯面的顶部,所述阻水槽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阻水槽的内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且排水孔垂直贯穿阻水槽的内底部延伸至第四折弯面的底部,增加防水性能,避免雨水渗漏进入箱体内,无需在进行打胶处理,降低装配成本和装配时间。
[000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排水孔错位设置在密封条靠近连接面的折弯处一侧,多个所述排水孔的数量为10到12个,避免排水孔呈一条线设置,从而保证第四折弯面的强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面与侧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利于第一折弯面和侧板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压板、顶板、连接面和第四折弯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利于压板、顶板、连接面和第四折弯面快速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安装孔与铆钉相匹配,安装孔提前预设,可以保证安装孔位于压板的中线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顶板选用铝材质,从而降低顶板重量。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在使用时,该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利用铝顶板材料的易塑性与侧边梁的钩形结构进行连接,连接后再由压板对连接结构进行加强,此种连接方式在保证本身结构刚度的同时也具备防水的功能,在配合阻水组件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水性能,无需在进行打胶处理,连接形式对顶板的宽度尺寸公差可进行适当容忍,对顶板宽度方向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使得连接时很容易即可实现快速的定位,降低安装所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装配成本,采用铝顶板比钢顶板密度低减少厢车总重,可提高厢车载货重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侧板;2、侧边梁;21、第一折弯面;22、第二折弯面;23、第三折弯面;24、第四折弯面;241、排水孔;242、阻水槽;243、密封条;3、顶板;31、连接面;4、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侧板1,侧板1的顶端安装有侧边梁2,侧边梁2的顶端安装有顶板3,顶板3顶部一侧设有压板4;
[0022]侧边梁2包括第一折弯面21,且第一折弯面21与侧板1的外表面相贴合,第一折弯面21的顶部往侧板1一侧折弯90度形成第二折弯面22,第二折弯面22远离第一折弯面21的一侧向上折弯90度形成第三折弯面23,第三折弯面23的顶部向外折弯90度形成第四折弯面24,第四折弯面24的顶部设有阻水组件;
[0023]顶板3的两端均向下折弯180度形成连接面31,连接面31与顶板3之间形成U型装配槽,且U型装配槽与第四折弯面24之间相匹配。
[0024]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折弯面21与侧板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压板4、顶板3、连接面31和第四折弯面24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压板4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安装孔与铆钉相匹配。顶板3选用铝材质。
[0025]图3所示,阻水组件包括阻水槽242,且阻水槽242开设在第四折弯面24的顶部,阻水槽242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243,阻水槽242的内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孔241,且排水孔241垂直贯穿阻水槽242的内底部延伸至第四折弯面24的底部。多个排水孔241错位设置在密封条243靠近连接面31的折弯处一侧,多个排水孔241的数量为10到12个。
[0026]在使用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时,先将多块侧板1拼板,然后在与侧边梁2进行焊接,顶板3放置在侧边梁2上方向下进行折弯成型,最后在利用压板4通过铆钉连接进行连接加强;而密封条243与顶板3紧贴,从而保证防水性能。此种防水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易制作减少涂胶的工作量。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顶端安装有侧边梁(2),所述侧边梁(2)的顶端安装有顶板(3),所述顶板(3)顶部一侧设有压板(4);所述侧边梁(2)包括第一折弯面(21),且第一折弯面(21)与侧板(1)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折弯面(21)的顶部往侧板(1)一侧折弯90度形成第二折弯面(22),所述第二折弯面(22)远离第一折弯面(21)的一侧向上折弯90度形成第三折弯面(23),所述第三折弯面(23)的顶部向外折弯90度形成第四折弯面(24),所述第四折弯面(24)的顶部设有阻水组件;所述顶板(3)的两端均向下折弯180度形成连接面(31),所述连接面(31)与顶板(3)之间形成U型装配槽,且U型装配槽与第四折弯面(24)之间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车侧板与铝顶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组件包括阻水槽(242),且阻水槽(242)开设在第四折弯面(24)的顶部,所述阻水槽(242)的内部一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磊李康民张云巍王亮高锋涛夏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