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炒菜蒸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38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便携式炒菜蒸饭器,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的顶部两端分别开设有蒸饭腔和炒菜腔,所述蒸饭腔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片,所述炒菜腔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炒菜插座,所述蒸饭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蒸饭机构,所述炒菜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炒菜机构,所述蒸饭机构包括蒸饭盖和蒸饭盘,所述炒菜机构包括炒菜盖和炒菜锅,所述炒菜盖的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炒菜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菜插座对炒菜锅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转动,同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也随之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炒菜铲转动,实现了对炒菜锅加热的同时对炒菜锅内部进行翻炒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炒菜蒸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便携式炒菜蒸饭器。

技术介绍

[0002]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利用电热烹饪食物的厨房电器。其工作温度大多在100℃上下,可以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烹饪操作。炒锅是中国一种烹饪工具,为锅的一种,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由于中国南方食物多以小炒为主,故炒锅设计成有手柄以方便抛炒。炒锅主要用作煎或炒食物,但也可以用作蒸、炖、炸等其他不同的烹饪方法。炒锅是中国及东南亚的主要煮食工具。
[0003]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0979204Y的“食堂用蒸饭炒菜同步进行的节能灶”,此装置属附有进行各种烹调和有热开水及蒸汽的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钢板钢管结构制作,能一灶多用,供热开水而效率高能耗低的食堂用蒸饭炒菜同步进行的节能灶。特征是灶体炉膛外周围装有水箱、烟道;水箱顶部开有蒸汽接口,内有热开水交换器,换热管连通炉膛上部的锅圈座和烟道,侧部有冷、热水进出口;还有清污出口、清烟灰口;炉桥下部活动装有支衬架。一灶多用,效率高,能耗低,供上千人就餐时蒸饭炒菜一灶用三小时内完成;很方便供应新鲜饮用开水和使用热水;燃料用煤或柴,或燃气,是取代繁琐的锅炉蒸饭、用几口灶炒菜的新型单灶一体化的理想节能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适用广。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炒菜蒸饭锅,只能用电对炒菜蒸饭锅加热,炒菜时还需要用户使用炒菜铲进行翻炒,功能单一,由于需要携带炒菜蒸饭锅的主机及不同的炊具,在户外使用时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炒菜蒸饭锅,只能用电对炒菜蒸饭锅加热,炒菜时还需要用户使用炒菜铲进行翻炒,功能单一,由于需要携带炒菜蒸饭锅的主机及不同的炊具,在户外使用时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便携式炒菜蒸饭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炒菜蒸饭器 ,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的顶部两端分别开设有蒸饭腔和炒菜腔,所述蒸饭腔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片,所述炒菜腔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炒菜插座,所述蒸饭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蒸饭机构,所述炒菜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炒菜机构,所述蒸饭机构包括蒸饭盖和蒸饭盘,所述炒菜机构包括炒菜盖和炒菜锅,所述炒菜盖的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炒菜铲;
[0007]所述主机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主机位于安装口位置处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和炒菜锅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安装口的内底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一侧啮
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主机的一侧开设有电源插座,所述主机的顶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0009]优选的,所述蒸饭盖的顶面和炒菜盖的顶面均开设有透气孔。
[0010]优选的,所述电机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十字卡扣,所述第四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十字扣槽,所述电机与第四齿轮通过十字卡扣和十字扣槽活动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加热片由PTC陶瓷发热元件和铝管组成。
[0012]优选的,所述主机的底端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
[0013]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蒸饭盘和炒菜锅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中,通过炒菜插座对炒菜锅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转动,同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也随之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炒菜铲转动,实现了对炒菜锅加热的同时对炒菜锅内部进行翻炒的效果。
[0016]2、本技术中,通过将炒菜铲与炒菜盖固定连接,通过电机驱动炒菜铲转动,实现了对炒菜铲的收纳,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实现了将主机携带至户外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便携式炒菜蒸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便携式炒菜蒸饭器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便携式炒菜蒸饭器的侧面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便携式炒菜蒸饭器的内部爆炸效果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控制机构;11、主机;12、加热片;13、炒菜插座;14、电源插座;15、蒸饭腔;16、炒菜腔;
[0023]2、蒸饭机构;21、蒸饭盖;22、蒸饭盘;
[0024]3、炒菜机构;31、炒菜盖;32、炒菜铲;33、炒菜锅;
[0025]4、传动机构;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第四齿轮;4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便携式炒菜蒸饭器,包括控制机构1,控制机构1包括主机11,主机11的顶部两端分别开设有蒸饭腔15和炒菜腔16,蒸饭腔15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片12,炒菜腔16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炒菜插座13,蒸饭腔15的内部
活动连接有蒸饭机构2,炒菜腔1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炒菜机构3,蒸饭机构2包括蒸饭盖21和蒸饭盘22,炒菜机构3包括炒菜盖31和炒菜锅33,炒菜盖31的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炒菜铲32;主机11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口,主机11位于安装口位置处设置有传动机构4,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齿轮41和电机45,第一齿轮41和炒菜锅33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45固定连接在安装口的内底壁上,电机45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四齿轮44,第四齿轮44一侧啮合有第三齿轮43,第一齿轮41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与第二齿轮42之间相互啮合,主机11上左右两边分别为蒸饭机构2和炒菜机构3,将蒸饭机构2放置在蒸饭腔15内,通过加热片12对蒸饭盘22加热,使蒸饭盘22内部温度升高,当温度到达一百摄氏度时,蒸饭盘22内部水蒸气和热量从蒸饭盖21的透气孔漏出,实现了蒸饭的功能,将炒菜机构3放置在炒菜腔16内,通过炒菜插座13对炒菜锅33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电机45启动,电机45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43转动,同理,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也随之转动,第一齿轮41转动带动炒菜铲32转动,实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炒菜蒸饭器 ,包括控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1)包括主机(11),所述主机(11)的顶部两端分别开设有蒸饭腔(15)和炒菜腔(16),所述蒸饭腔(15)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片(12),所述炒菜腔(16)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炒菜插座(13),所述蒸饭腔(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蒸饭机构(2),所述炒菜腔(1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炒菜机构(3),所述蒸饭机构(2)包括蒸饭盖(21)和蒸饭盘(22),所述炒菜机构(3)包括炒菜盖(31)和炒菜锅(33),所述炒菜盖(31)的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炒菜铲(32);所述主机(11)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主机(11)位于安装口位置处设置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齿轮(41)和电机(45),所述第一齿轮(41)和炒菜锅(3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5)固定连接在安装口的内底壁上,所述电机(45)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四齿轮(44),所述第四齿轮(44)一侧啮合有第三齿轮(43),所述第一齿轮(41)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文张智立何烈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科飞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