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挡变速器及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23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十挡变速器及一种车辆,包括输入组件、输出组件、行星排组件、离合器组件以及制动器组件;行星排组件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四行星排以及第五行星排;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第四制动器以及第五制动器。五组行星排、两组离合器组件以及五组制动器组件,实现十个前进挡位和三个倒退挡位,行星排组件、离合器组件以及制动器组件利用率高。该变速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更多的速比匹配,有效提升了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匹配合理性,满足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有效使得车辆获得更好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使得车辆获得更好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使得车辆获得更好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挡变速器及一种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变速器
,涉及一种十挡变速器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行星轮系结构是液力自动变速器实现挡位切换的核心部分,不同数量的行星排组件的构件之间进行一定形式的连接,通过离合器、制动器等换挡执行机构的组合工作,实现不同行星排构件之间的连接组合,从而实现变速器在不同挡位的切换。
[0003]变速器可选挡位数量越多时,其速比可实现更多的优化匹配,多速比可使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匹配更加合理,使发动机在常用工况下尽可能工作在高效区,从而使车辆获得更好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0004]当前市面上乘用车液力自动变速器多为六速或八速,商用车变速器六速至九速占比较大,基本上可满足大部分工况下车辆的使用,但从技术角度看,挡位数量的增多可有效提升车辆的动力性及经济性,因此汽车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统轮系结构仍有更新及改进的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十挡变速器及一种车辆,从而有效提升了车辆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十挡变速器,包括输入组件、输出组件、行星排组件、离合器组件以及制动器组件;
[0008]所述行星排组件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四行星排以及第五行星排;
[0009]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
[0010]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第四制动器以及第五制动器;
[0011]所述输入组件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以及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均固定连接;
[0012]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以及第五行星排的太阳轮均固定连接;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二离合器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以及第五行星排的齿圈依次固定连接设置;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一制动器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以及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依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以及第三行星排的齿圈依次固定连接设置;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固定连接设置;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四制动器以及第四行星排的齿圈均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五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输出组件固定连接设置;
[0013]所述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四行星排以及第五行星排均为单极行星排。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以及第一齿圈;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架和第三齿圈;第四行星排包括第四太阳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齿圈;第五行星排包括第五太阳轮、第五行星架和第五齿圈。
[0015]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输入组件、第一太阳轮以及第三太阳轮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第四太阳轮以及第五太阳轮固定连接。
[0017]优选的,还包括第三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第六连接组件、第七连接组件以及第八连接组件;
[0018]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第二离合器、第四行星架、第五齿圈以及第五制动器固定连接;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四连接组件与第一制动器、第一行星架、第二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组件与第一齿圈、第二行星架以及第三齿圈固定连接;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六连接组件与第二制动器以及第二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连接组件与第三行星架以及第四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五行星架以及输出组件均固定连接设置。
[0019]优选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第四制动器以及第五制动器均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为变速器壳体或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的构件或组件。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均为摩擦片式离合器。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第四制动器以及第五制动器均为摩擦片式制动器。
[002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十挡变速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5]一种十挡变速器,包括有五组行星排、两组离合器组件以及五组制动器组件,实现十个前进挡位和三个倒退挡位,行星排组件、离合器组件以及制动器组件利用率高。各行星排组件之间的连接均为相邻连接关系,不存在跨行星排组件连接的形式,同时不存在齿圈与太阳轮的连接,既减少了连接盘等连接构件的使用,同时也减小了该行星轮系在工作过程中的转动惯量,从而减少轴承等构件的损耗,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能。该变速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更多的速比匹配,有效提升了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匹配合理性,满足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有效使得车辆获得更好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变速器的传动路线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变速器的各构件杠杆连接原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变速器的各构件杠杆连接合并原理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变速器的换挡逻辑表;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变速器的各挡位转速杠杆原理图。
[0032]其中:1、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第三连接组件,4、第四连接组件,5、第五连接组件,6、第六连接组件,7、第七连接组件,8、第八连接组件,9、输入组件,10、输出组件,PG1、第一行星排,PG2、第二行星排,PG3、第三行星排,PG4、第四行星排,PG5、第五行星排,C1、第一离合器,C2、第二离合器,B1、第一制动器,B2、第二制动器,B3、第三制动器,B4、第四制动器,B5、第五制动器,S1、第一太阳轮,PC1、第一行星架,A1、第一齿圈,S2、第二太阳轮,PC2、第二行星架,A2、第二齿圈,S3、第三太阳轮,PC3、第三行星架,A3、第三齿圈,S4、第四太阳轮,PC4、第四行星架,A4、第四齿圈,S5、第五太阳轮,PC5、第五行星架,A5、第五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组件(9)、输出组件(10)、行星排组件、离合器组件以及制动器组件;所述行星排组件包括第一行星排(PG1)、第二行星排(PG2)、第三行星排(PG3)、第四行星排(PG4)以及第五行星排(PG5);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二离合器(C2);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B1)、第二制动器(B2)、第三制动器(B3)、第四制动器(B4)以及第五制动器(B5);所述输入组件(9)与所述第一行星排(PG1)的太阳轮以及第三行星排(PG3)的太阳轮均固定连接;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与所述第四行星排(PG4)的太阳轮以及第五行星排(PG5)的太阳轮均固定连接;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二离合器(C2)与第四行星排(PG4)的行星架以及第五行星排(PG5)的齿圈依次固定连接设置;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一制动器(B1)与第一行星排(PG1)的行星架以及第二行星排(PG2)的太阳轮依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行星排(PG1)的齿圈、第二行星排(PG2)的行星架以及第三行星排(PG3)的齿圈依次固定连接设置;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二制动器(B2)与所述第二行星排(PG2)的齿圈固定连接设置;当变速器需要进行对应挡位切换时,所述第三行星排(PG3)的行星架与所述第四制动器(B4)以及第四行星排(PG4)的齿圈均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五行星排(PG5)的行星架与所述输出组件(10)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行星排(PG1)、第二行星排(PG2)、第三行星排(PG3)、第四行星排(PG4)以及第五行星排(PG5)均为单极行星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PG1)包括第一太阳轮(S1)、第一行星架(PC1)以及第一齿圈(A1);第二行星排(PG2)包括第二太阳轮(S2)、第二行星架(PC2)和第二齿圈(A2);第三行星排(PG3)包括第三太阳轮(S3)、第三行星架(PC3)和第三齿圈(A3);第四行星排(PG4)包括第四太阳轮(S4)、第四行星架(PC4)和第四齿圈(A4);第五行星排(PG5)包括第五太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旭辉严鉴铂刘义王凯峰拜鼎邦冯浩成台格润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