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远程扫墓、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运行使用方便的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包括公墓、服务器和用户端,公墓包括位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向下设置的多层平台结构,平台内设置有多层箱体,每个箱体作为一个穴位,平台内设置有工作机器人,工作机器人上设置有摄像头;服务器连接有数据库和输入终端,摄像头采集的信息以每个穴位为单位存入数据库中,输入终端根据穴位的序号向指定的数据段中写入数据;用户端连接服务器,用户端能够读取数据库中指定穴位存储的信息,以及连接摄像头。连接摄像头。连接摄像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0003]为了解决墓地资源紧缺的问题,现有措施是通过建设高层公墓楼或公墓塔来进行立体安葬,使公共墓地向高空发展。但高层公墓占地面积较大,容易影响市容规划,面积小则容量有限;若建在市区以外,则不利于家人进行悼念;另外高层公墓存放的骨灰盒数量较大,依靠人工查找较为不便。这些问题都导致现在的高层公墓的推广受到限制,难以彻底解决墓地缺口的问题。如何实现远程扫墓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远程扫墓、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运行使用方便的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包括公墓、服务器和用户端,
[0006]所述公墓包括位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向下设置的多层平台结构,每层平台内设置有多层箱体,每个箱体作为一个穴位,每层平台内均设置有工作机器人,工作机器人上设置有摄像头;
[0007]服务器连接有数据库和输入终端,摄像头采集的信息以每个穴位为单位存入数据库中,输入终端根据穴位的序号向指定的数据段中写入数据;
[0008]用户端连接服务器,用户端能够读取数据库中指定穴位存储的信息,以及连接摄像头。
[0009]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平台的地面上铺设有磁性地钉,磁性地钉位于箱体的一侧,为工作机器人提供导航路径。
[0010]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工作机器人包括设备底座,设备底座上方活动设置有升降云台,升降云台上设置有摄像头和扫墓机械臂。
[0011]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设备底座设置有照明设备和音频播放设备。
[0012]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设备底座上安装有云台上下滑道,升降云台活动安装在云台上下滑道上。
[0013]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用户端为移动终端和网页终端,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读取指定穴位中数据信息。
[0014]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输入终端设置在用户端,或服务器端,或者二者皆有。
[0015]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中部开
设有从地面贯穿到底面的通道,通道内设置有电梯井和风道,电梯井内设置有多部能够与每层平台相通的电梯,风道与每层平台相通。
[0016]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平台内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红外线监视探头。
[0017]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中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穴位封板,穴位封板上预留有书写模块。
[0018]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中公墓的主体结构设置地面以下,不会过多占用地上面积,可以降低对地上规划造成的影响,也符合墓葬中“入土为安”的习俗。公墓系统通过设置服务器和用户端,使家属可以在远程实现扫墓和祭拜的功能,在家属无法到场时,通过摄像头、照明设备和音频播放设备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远程扫墓体验。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在地下的多层平台结构中,设置扫墓机器人,可以实现家属远程扫墓的功能,家属无需进入地下结构,甚至不需到达公墓,也可以通过视频画面进行扫墓和祭祀。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中工作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中箱体与磁性地钉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5]图中标记示意为:1
‑
平台;2
‑
地上设施;3
‑
电梯井;4
‑
设备底座;5
‑ꢀ
云台上下滑道;6
‑
扫墓机械臂;7
‑
摄像头;8
‑
升降云台;9
‑
万向轮;10
‑ꢀ
电池组;11
‑
穴位;12
‑
箱体;13
‑
磁性地钉;21
‑
工作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包括公墓、用户端和服务器。
[0028]公墓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完全位于地下,不影响地上部分的规划和建筑。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向下设置的多层平台1 结构,平台1多为10
‑
15层,每层的高度为3m左右。每层平台1内设置有多层箱体12,箱体12由石板搭建而成,作为存放骨灰盒的穴位11。本实施例中,箱体12的尺寸为80
×
70
×
60cm,可以安放标准大小的骨灰盒。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12也可以采用预制或者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原则是保证设施安全稳定长久。
[0030]箱体12上安装有穴位封板,当骨灰盒安放完毕后可以用穴位封板将穴位11封好,使用建筑胶粘合牢固,穴位封板上预留有书写模块,可以按照家属要求刻写碑文。
[003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中部开设有从地面贯穿到底面的通道,通道内设置有电梯
井3、走线通道和风道。电梯井3在每层平台1结构对应处设置有开口,保证每层平台1中的骨灰盒都可以通过电梯井3内的电梯进行运送。本实施例中,电梯井3可以容纳四部电梯同时工作,提高运送骨灰盒的效率。走线通道和风道分别与每层平台1内部相通,用于实现平台1与地面的通讯和通风。通过在走线通道内布设线路,与设置在每层平台1中的无线信号传输设备进行有线连接,从而实现地面与平台1 内电器设备的通讯,有线转无线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保证地下信号的强度。
[0032]每层平台1内均设置有工作机器人21,工作机器人21用于实现家属远程扫墓。工作机器人21的外壳采用合成塑料加工而成。如图2所示,工作机器人21包括设备底座4,设备底座4下方安装有万向轮9,方便工作机器人21自由移动。如图4所示,平台1的地面上铺设有磁性地钉 13。磁性地钉13位于箱体12的一侧,配合设置在工作机器人21上的磁导航传感器为工作机器人21提供导航路径。
[0033]设备底座4上放置有电池组10及控制机构。设备底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墓、服务器和用户端,所述公墓包括位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向下设置的多层平台结构,每层平台内设置有多层箱体,每个箱体作为一个穴位,每层平台内均设置有工作机器人,工作机器人上设置有摄像头;服务器连接有数据库和输入终端,摄像头采集的信息以每个穴位为单位存入数据库中,输入终端根据穴位的序号向指定的数据段中写入数据;用户端连接服务器,用户端能够读取数据库中指定穴位存储的信息,以及连接摄像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地面上铺设有磁性地钉,磁性地钉位于箱体的一侧,为工作机器人提供导航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器人包括设备底座,设备底座上方活动设置有升降云台,摄像头设置在升降云台上,升降云台上还设置有扫墓机械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地下多层公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座设置有照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利奥,
申请(专利权)人:邢利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