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及方法,属于连续神经阻滞麻醉领域,用于神经阻滞,其包括尾端与神经刺激仪通过导线连接的Y型穿刺管,Y型穿刺管具有放电尖端及绝缘鞘、Y端,所述Y型穿刺管具有供留置导管通过的管腔;所述留置导管包括穿入Y型穿刺管内的骨架段及位于Y型穿刺管外的可弯曲段,所述骨架段具有螺旋状金属丝构成的骨架,可弯曲段通过可拆卸接头接有注射器。本申请能够满足长时间显微外科手术及术后镇痛的需求,在对连续神经阻滞的首次注射和留置导管在神经电刺激、超声可视化的联合作用下实现精确定位,且能够对长时间留置的留置导管进行位置观察和偏移判断。管进行位置观察和偏移判断。管进行位置观察和偏移判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及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连续神经阻滞麻醉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3]现有的单次神经阻滞可通过超声可视化和神经电刺激的方式实现精确定位,但是麻醉时间一般为3至5个小时,这主要是受到单次药物注射的影响。但是在6至24个小时的手多指离断再植术过程中,单次神经阻滞显然无法满足长时间的显微外科手术及术后的镇痛需求,此时就需要用到连续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连续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留置导管连续注射麻醉药物来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求,但是现有技术中导管留置的过程无法实现可视化和神经刺激定位,留置导管位置精度不可控,并且留置导管无法在短时间内大量给药以完成首次快速起效神经阻滞,留置导管输注速度和注射压力受限,快速和较高压力的输注会导致留置导管位置偏移,位置变化,影响麻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及方法,其可满足长时间显微外科手术及术后镇痛的需求,使得连续神经阻滞的首次注射和导管留置操作能够在神经电刺激、超声可视化的联合引导下实现全程可视化精确定位,且能够对留置导管进行位置观察和偏移判断。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包括具有金属管体的Y型穿刺管,所述Y型穿刺管的尾端通过导线与神经刺激仪连接,所述Y型穿刺管的金属管体外包覆有超声反射绝缘鞘,超声反射绝缘鞘在Y型穿刺管的首端开口处形成放电尖端;所述Y型穿刺管还具有供留置导管插入并完全通过的管腔,管腔贯通Y型穿刺管、尾端及放电尖端,在Y型穿刺管靠近尾端的位置处还设有与管腔连通的Y端;所述留置导管包括骨架段以及与骨架段连接的可弯曲段,所述骨架段具有在超声可视化装置下显影的骨架,所述可弯曲段通过可拆卸接头接有注射器。
[0006]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本专利技术中所述Y端为允许留置导管插入并完全通过且可防止液体回流的可承压的单向接头;所述骨架由螺旋状金属丝构成。
[0007]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尾端与延长管和/或通过可拆卸接头与注射器连通。
[0008]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超声反射绝缘鞘为含有微小气泡和/或微粒子的聚合物涂层。
[000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聚合物涂层为聚醚、聚酯、聚酰胺、聚氨酯中的一种,且聚合物涂层构成的绝缘鞘的厚度为1mm~2mm。
[0010]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单向接头具有阀体,阀体内部具有与可弯曲段连通的阀体通道,阀体通道具有若干绕其中心轴线分布且边缘留有较小间隙的阀瓣,阀体通道外侧入口处设置有阀体导向块,阀体导向块与环体上的环体导向口贴合滑动配合且使得环体插入至阀体通道中;所述环体的环体外表面与阀体通道内壁贴合;所述环体的环体内表面与留置导管的外表面贴合。
[0011]一种利用上述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神经刺激仪的正极通过导线及贴片贴附于靠近刺激部位的皮肤位置,神经刺激仪的负极通过另一根导线与Y型穿刺管的尾部连接,并打开超声可视化装置;步骤二,将Y型穿刺管通过放电尖端刺入人体,并且操作超声可视化装置的超声探头在刺入位置处寻找可视角度,操作人员根据超声可视化装置所显示的影像引导将Y型穿刺管的放电尖端引导至待阻滞的神经位置处;步骤三,打开神经刺激仪,调节放电脉冲时间,并观察所刺激的神经是否出现指定的肌肉动作;当出现指定的肌肉动作时停止电刺激,通过Y型穿刺管的尾端连接注射器以向目标神经位置处注射局麻药物,从而完成首次神经阻滞;若无对应的肌肉动作,需微调放电尖端的位置,并再次进行电刺激,直至调整至出现指定的肌肉动作时停止电刺激,并通过Y型穿刺管的尾端连接注射器并向目标神经位置处注射局麻药物,以完成首次神经阻滞;步骤四,从Y型穿刺管的Y端穿入留置导管的骨架段,并使得骨架段从Y端进入管腔直至到达放电尖端处并伸出;通过超声探头实现超声可视化装置对骨架段2端部伸出位置及长度的观察,确定骨架段端部的开口处于待阻滞神经位置处;在从Y端持续送入包括骨架段、可弯曲段在内的留置导管时一并逐渐向体外退出Y型穿刺管,并操作超声探头以在超声可视化装置下观察骨架段端部开口所处位置的稳定性,待留置导管完全通过Y型穿刺管并与Y型穿刺管脱离后,在皮肤的穿刺位置处固定留置导管,完成可视化导管留置;步骤五,所述骨架段的端部开口处于待阻滞的神经附近,通过可弯曲段与可拆卸接头连接,可拆卸接头与注射器连接,注射器微量泵入或靶控输注麻醉药物,实施连续神经阻滞及48小时内术后镇痛;步骤六,观察麻醉效果,并在手术过程中适时调整用于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首次快速起效神经阻滞和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的临床操作衔接,使留置导管的留置过程在神经电刺激引导的同时一并实现全程超声可视化,对连续神经阻滞的首次注射和留置导管均能够进行精确定位,并且能对需长时间留置的留置导管进行位置观察和偏移判断,且便于不定时观察留置导管位置状况。
[0013]本专利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神经连续神经阻滞的可视性、准确性、安全性,满足长时间显微外科手术以及术后镇痛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单向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Y型穿刺管;2、骨架段;3、超声反射绝缘鞘;4、放电尖端;5、尾端;6、Y端;7、延长管;8、单向接头;9、可弯曲段;10、可拆卸接头;11、管腔;12、超声探头;13、神经刺激仪;14、导线;15、骨架;16、阀瓣;17、阀体通道;18、阀体导向块;19、环体导向口;20、环体;201、环体外表面;202、环体内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技术方案。
[0021]实施例1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包括具有金属管体的Y型穿刺管1,Y型穿刺管1具有贯通尾端5及放电尖端4的管腔11,管腔11在靠近尾端5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连通的Y端6。所述Y端6、尾端5及Y型穿刺管1的外表面覆盖有能够在超声可视化装置下显影的超声反射绝缘鞘3。除放电尖端4以及靠近尾端5的部分区域外,Y型穿刺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包括具有金属管体的Y行穿刺管(1),所述Y型穿刺管(1)的尾端(5)通过导线(14)与神经刺激仪(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穿刺管(1)的金属管体外包覆有超声反射绝缘鞘(3),超声反射绝缘鞘(3)在Y型穿刺管(1)的首端开口处形成放电尖端(4);所述Y型穿刺管(1)还具有供留置导管插入并完全通过的管腔(11),管腔(11)贯通Y型穿刺管(1)、尾端(5)及放电尖端(4),在Y型穿刺管(1)靠近尾端(5)的位置处还设有与管腔(11)连通的Y端(6);所述留置导管包括骨架段(2)以及与骨架段(2)连接的可弯曲段(9),所述骨架段(2)具有在超声可视化装置下显影的骨架(15),所述可弯曲段(9)通过可拆卸接头(10)接有注射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端(6)为允许留置导管插入并完全通过且可防止液体回流的可承压的单向接头(8);所述骨架(15)由螺旋状金属丝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5)与延长管(7)和/或通过可拆卸接头(10)与注射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反射绝缘鞘(3)为含有微小气泡和/或微粒子的聚合物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涂层为聚醚、聚酯、聚酰胺、聚氨酯中的一种,且聚合物涂层构成的绝缘鞘(3)的厚度为1mm~2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电刺激引导的超声可视化连续神经阻滞导管留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接头(8)具有阀体,阀体内部具有与可弯曲段(9)连通的阀体通道(17),阀体通道(17)具有若干绕其中心轴线分布且边缘留有较小间隙的阀瓣(16),阀体通道(17)外侧入口处设置有阀体导向块(18),阀体导向块(18)与环体(20)上的环体导向口(19)贴合滑动配合且使得环体(20)插入至阀体通道(17)中;所述环体(20)的环体外表面(201)与阀体通道(17)内壁贴合;所述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彦亮,王德明,薛娟,
申请(专利权)人:曲彦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