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54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包括轴承套,轴承套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一散热孔,轴承套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轴承套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二散热孔,轴承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表面设置有钢珠,钢珠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一侧设置有储油管,轴承套与轴承座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连通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结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第一脂胶块、第二脂胶块弹性挤压变形的效果以及在储油管内部填充润滑油,且由堵塞棉堵塞,可以达到提高轴承单次的使用时间,防止轴承过热变形,保障了转动精度。保障了转动精度。保障了转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设备
,具体为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市场上的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关节轴承滚动轴承等。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滚动轴承一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转速较高,内部的钢珠长时间与轴承壁之间摩擦容易导致温度过高,而轴承球一般都是密封状态,散热非常差,容易发生转动精度下降、轴承变形等情况;
[0005]2、现有的轴承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对其内部进行润滑油的注入,保证轴承后续能正常转动,而高速转动状态下,润滑油消耗较大,因此传统轴承不适合于长时间转动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包括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轴承套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轴承套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轴承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表面设置有钢珠,所述钢珠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侧设置有储油管,所述轴承套与轴承座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储油管内部的左右端设置有堵塞棉,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脂胶块,所述第二散热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脂胶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为六组,六组所述第一散热孔关于轴承套的垂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一滑槽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环与轴承座卡接,所述密封环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密封环关于轴承套的中心垂面呈轴对称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珠的外表面尺寸与第一滑槽的内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钢珠与第一滑槽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套与钢珠转动连接,所述储油管与固定套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为六组,六组所述第二散热孔关于轴承座的垂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二散热孔与第二滑槽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脂胶块与第一散热孔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脂胶块与第二散热孔弹性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堵塞棉与储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堵塞棉与固定套连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通过在轴承套和轴承座的前后两端开设六组第一散热孔以及第二散热孔,而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的内部弹性设置有第一脂胶块和第二脂胶块,当钢珠被轴承套和轴承座带动在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内部高速转动时,此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内部的第一脂胶块、第二脂胶块被弹性挤压,使得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能与外界空气相通,从而对内部的钢珠进行散热工作,该结构发生于轴承高速转动状态下,而通过设置第一脂胶块和第二脂胶块的弹性指数,使得轴承在正常转速时,第一脂胶块、第二脂胶块依然能提供较好的密封效果,这样相比传统的轴承装置,该结构能有效防止内部钢珠与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之间的摩擦从而导致温度过高、轴承变形的情况发生。
[0016]2、该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通过在钢珠的外侧设置固定套,固定套转动连接钢珠,使其位置固定,而固定套的一侧设置有储油管,储油管连接两端的固定套,且储油管内部填充有润滑油,当轴承高速转动时,转动离心力使得储油管内部的润滑油向两侧靠齐,而储油管内部两侧设置有堵塞棉,堵塞棉直接连通固定套,这样润滑油能浸透堵塞棉并被甩至钢珠表面,对其进行润滑作用,相比在轴承工作时对其频繁的进行润滑油补偿,该结构通过堵塞棉堵塞储油管,而高速转动时润滑油消耗大,此时润滑油在压力促使下能渗透堵塞棉对钢珠进行润滑,不需要频繁的进行润滑油补偿,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外界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储油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平面剖切示意图。
[0021]图中:1、轴承套;2、第一散热孔;3、第一滑槽;4、轴承座;5、第二散热孔;6、第二滑槽;7、钢珠;8、固定套;9、储油管;10、密封环;11、堵塞棉;12、第一脂胶块;13、第二脂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包括轴承套1,即公转轴承;轴承套1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一散热孔2,用于透气散热;轴承套1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用于后续装置滑动;轴承套1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座4,即母转轴承;轴承座4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二散热孔5,用于透气;轴承座4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6,用于后续装置的滑动;第二滑槽6的表面设置有钢珠7,用于配合转动;钢珠7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套8,用于稳定
多组钢珠7之间的位置距离,保证转动精度;固定套8的一侧设置有储油管9,用于连接多组固定套8;轴承套1与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0,用于密封;储油管9内部的左右端设置有堵塞棉11,用于对储油管9内部提供一定的堵塞效果;第一散热孔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脂胶块12,用于弹性填充第一散热孔2,在压力下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散热孔2能与外界空气连通;第二散热孔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脂胶块13,同第一脂胶块12。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2的数量为六组,六组第一散热孔2关于轴承套1的垂面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一散热孔2与第一滑槽3连通,六组第一散热孔2使得第一滑槽3与外界能有较好的接通效果,提高散热能力;密封环10与轴承座4卡接,密封环1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密封环10关于轴承套1的中心垂面呈轴对称分布,两组密封环10对应装置主体的前后两端的密封,防止内部生锈;钢珠7的外表面尺寸与第一滑槽3的内表面尺寸相匹配,钢珠7与第一滑槽3转动连接,固定套8与钢珠7转动连接,储油管9与固定套8固定连接,钢珠7在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6内部能稳定的转动,配合轴承套1和轴承座4的转动,实现轴承的基本效果;第二散热孔5的数量为六组,六组第二散热孔5关于轴承座4的垂面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二散热孔5与第二滑槽6连通,六组第二散热孔5提供轴承座4较好的散热效果;第一脂胶块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包括轴承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1)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一散热孔(2),所述轴承套(1)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所述轴承套(1)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第二散热孔(5),所述轴承座(4)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6),所述第二滑槽(6)的表面设置有钢珠(7),所述钢珠(7)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套(8),所述固定套(8)的一侧设置有储油管(9),所述轴承套(1)与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0),所述储油管(9)内部的左右端设置有堵塞棉(11),所述第一散热孔(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脂胶块(12),所述第二散热孔(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脂胶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2)的数量为六组,六组所述第一散热孔(2)关于轴承套(1)的垂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散热孔(2)与第一滑槽(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对及轴承对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久盈精密主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