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阀及离合器液压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冲阀包括阀体、管体、分隔件、弹性件和缓冲膜;其中,阀体内形成有通道,管体插设于通道内,在管体内外分别形成流道和空腔,分隔件设于流道内并分隔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隔件上设有第一连通孔;缓冲膜位于空腔内,在缓冲膜与管体之间围构形成有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缓冲腔;弹性件设于分隔件和管体之间,承接通道内流体的冲击,分隔件滑动能够压缩弹性件,以使第一流道和缓冲腔连通,弹性件释能能够驱使分隔件回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冲阀,流体可自第一流道直接流经至第二流道,还可经缓冲腔流经至第二流道,因而采用一个缓冲阀即可缓冲多种波动工况,占用空间小,且成本较低。且成本较低。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阀及离合器液压系统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缓冲阀。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应用该缓冲阀的一种离合器液压系统,以及应用该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振动大、零部件共振、离合器操纵系统对压力脉动响应明显等原因会使得离合液压系统的油液产生波动,该波动会对减小离合器分泵、总泵和离合器系统其他部件的寿命,同时引起离合器踏板的抖动,影响驾驶人员踩离合器踏板的舒适性,在离合液压系统中增加缓冲阀可以有效的改善该问题。
[0003]目前,用于离合器系统衰减离合油液波动的缓冲阀主要有两种:流线型缓冲阀及膜片弹簧式缓冲阀。
[0004]流线型缓冲阀的工作原理如下:对于踏板抖动的影响发生在半联动情况下,踩踏离合踏板,制动液流动过程中,预压弹簧预安装力比较小,预压弹簧座与弹簧座分离,流量顺利通过。当踏板半联动时,离合器的震动在油管内部形成脉冲液压波动,反馈到踏板处就形成了影响舒适性的抖动,压力越大踏板的抖动也就越大。当传递过来的压力大于缓冲阀本身设定的分离压力时,压缩弹簧,弹簧座与出油接头分离,瞬间增大液量的通过性,从而达到减小内部压力的目的。
[0005]膜片弹簧式缓冲阀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存在波动的油液流入缓冲阀中时,缓冲膜弹簧受压作来回弹性形变,可以有效吸收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波,使得流出缓冲阀总成的离合油液趋向稳定。
[0006]流线型缓冲阀仅对低频大幅值的油液波动且在离合踏板回位过程中起作用,膜片弹簧式缓冲阀仅对高频小幅值的油液波动起作用。如系统中存在两种以上波动形式,单一缓冲阀无法起到缓冲效果,如配置多种缓冲阀不仅要求足够布置空间,成本及系统重量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缓冲阀,并使其具有较好的缓冲冲击的效果。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缓冲阀,包括阀体、管体、分隔件、弹性件和缓冲膜;
[0010]所述阀体内形成有通道;
[0011]所述管体插设于所述通道内,并在所述管体内形成有流道,在所述管体外形成有空腔,
[0012]所述分隔件设于所述流道内,并在所述流道中分隔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所述分隔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连通部;
[0013]所述缓冲膜位于所述空腔内,并包罩在所述管体外壁上,且在所述缓冲膜与所述管体之间围构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缓冲腔;
[0014]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管体连接,且承接所述通道内流体的冲击,所述分隔件滑动能够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缓冲腔连通,并随所述流体的冲击消失,所述弹性件释能能够驱使所述分隔件回位。
[0015]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膜包括套设于所述管体外的膜片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的远离所述分隔件的一端设有回压截流堵头;所述回压截流堵头上设有第二连通部。
[0017]进一步的,所述通道的一端插装有抵压在所述回压截流堵头上的回压接头。
[0018]进一步的,所述回压接头中的部分将所述缓冲膜抵紧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上;所述缓冲膜和所述回压接头之间设有密封两者间隙的第一密封结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回压截流堵头包括截流板,所述第二连通部设于所述截流板上,并在所述截流板的边缘成型有翻边;所述翻边夹置于所述缓冲膜和所述管体之间。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的远离所述分隔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阀体上。
[002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膜的一端位于所述阀体和所述管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处,并于所述缓冲膜和所述连接部位之间设有密封两者间间隙的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缓冲膜的另一端设有密封所述缓冲膜和所述阀体之间间隙的第三密封结构。
[002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膜的靠近所述连接部位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密封圈,以及夹置于所述缓冲膜和所述连接部位之间的第二密封圈。
[0023]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形成有向所述通道内凸出的凸出部;所述缓冲膜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抵接于所述凸出部上。
[0024]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三连通部;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分隔件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挡板上。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二连通部和所述第三连通部的连通面积各不相同。
[0026]进一步的,随所述分隔件滑动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缓冲腔之间的连通面积渐大。
[0027]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上设有长条孔,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长条孔和所述缓冲腔连通,并在所述分隔件上设有嵌入所述长条孔中的导滑块。
[00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9](1)本专利技术的缓冲阀,将管体设于通道内,在空腔内设置与管体围构形成缓冲腔的缓冲膜,并在管体的流道内设置分隔件和弹性件,使得流体可自第一流道直接流经至第二流道,还可经缓冲腔流经至第二流道,采用一个缓冲阀,即可缓冲低频小幅值波动、低频大幅值波动以及高频小幅值波动,而具有较好的缓冲冲击的效果。
[0030](2)缓冲膜包括套设于管体外的膜片管,便于安装布置,且便于在管体外周的各个位置设置缓冲腔,而便于缓冲流体的冲击力。
[0031](3)设置回压截流堵头,能够对部分的流体进行拦截,而能够减小流体的流量。
[0032](4)在通道的一端插装回压接头,一方面便于和其余管路连接,另一方面便于固定
回压截流堵头。
[0033](5)回压截流堵头包括截流板,并在截流板的边缘成型翻边,便于固定管体。
[0034](6)回压接头中的部分将膜片管抵紧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上,并在缓冲膜和所述回压接头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结构,便于缓冲膜的固定和密封。
[0035](7)第二流道的远离分隔件的一端连接于阀体上,装配方便。
[0036](8)在缓冲膜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密封结构和第三密封结构,可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0037](9)缓冲膜的靠近连接部分的一端形成第一凹槽,便于布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而可较好的密封阀体和管体的连接部位。
[0038](10)阀体上形成有凸出部,便于缓冲膜的布置,且便于布置第三密封结构。
[0039](11)在管体上设置挡板,便于布置弹性件。
[0040](12)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和第三连通部的连通面积各不相同,可起到较好的缓冲冲击的效果。
[0041](13)随分隔件滑动压缩弹性件,第一流道和缓冲腔的连通面积渐大,具有较好的减缓冲击的效果。
[0042](14)在管体上设置长条孔,并在分隔件上设置嵌入长条孔中的导滑块,便于引导分隔件滑动,且因分隔件滑动可使第一流道通过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管体(2)、分隔件(3)、弹性件(4)和缓冲膜(5);所述阀体(1)内形成有通道;所述管体(2)插设于所述通道内,并在所述管体(2)内形成有流道(101),在所述管体(2)外形成有空腔(103),所述分隔件(3)设于所述流道(101)内,并在所述流道(101)中分隔出第一流道(1011)和第二流道(1012),且所述分隔件(3)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011)和所述第二流道(1012)的第一连通部;所述缓冲膜(5)位于所述空腔(103)内,并包罩在所述管体(2)外壁上,且在所述缓冲膜(5)与所述管体(2)之间围构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流道(1012)连通的缓冲腔(102);所述弹性件(4)分别与所述分隔件(3)和所述管体(2)连接,且承接所述通道内流体的冲击,所述分隔件(3)滑动能够压缩所述弹性件(4),以使所述第一流道(1011)和所述缓冲腔(102)连通,并随所述流体的冲击消失,所述弹性件(4)释能能够驱使所述分隔件(3)回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膜(5)包括套设于所述管体(2)外的膜片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011)的远离所述分隔件(3)的一端设有回压截流堵头(6);所述回压截流堵头(6)上设有第二连通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一端插装有抵压在所述回压截流堵头(6)上的回压接头(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压接头(7)中的部分将所述缓冲膜(5)抵紧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上;所述缓冲膜(5)和所述回压接头(7)之间设有密封两者间隙的第一密封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压截流堵头(6)包括截流板(601),所述第二连通部设于所述截流板(601)上,并在所述截流板(601)的边缘成型有翻边(602);所述翻边(602)夹置于所述缓冲膜(5)和所述管体(2)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1012)的远离所述分隔件(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阀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以艳,张强,张旭东,柴博,史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