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40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7
本申请提出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表面涂设有防污处理层;所述防污处理层由以下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氟丙烯酸树脂15~35%、聚氨酯15~35%、消光剂35~45%和手感剂5~10%;本申请中,通过在面料本体表面形成一个防污处理层,以此导入特有活性基团,改变面料本体的表面属性,从而赋予面料表层疏水疏油特性,使水性物质和油性物质在面料表面均具备大接触角,因此不溶于面料本体内,以使面料本体表面不浸润,从而达到较好的疏水、透气特性,并以此提升面料整体的耐水性污渍能力和耐油性污渍能力,最终提升座椅的耐污能力。终提升座椅的耐污能力。终提升座椅的耐污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防污
,尤其是涉及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车内的污染源物质复杂多样,有水系、醇系、油系等不同属性的混合物。而现在的座椅面料在耐水性污渍和耐油性污渍方面能力较差,而且,对于酱油、咖啡这些污染物质掉落到座椅上的话,会存在难清洁的问题,且长时间下来,座椅脏污难清理,容易导致顾客抱怨投诉。
[0003]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汽车座椅面料的耐水性污渍和油性污渍能力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座椅耐水性污渍和耐油性污渍能力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的表面涂设有防污处理层;
[0006]所述防污处理层由以下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氟丙烯酸树脂15~35%、聚氨酯15~35%、消光剂35~45%和手感剂5~10%。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污处理层与所述面料本体的表层分子形成支链。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手感剂设置为硅类手感剂。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消光剂设置为丙烯酸消光剂。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面料本体设置为米白色自然纹理真皮面料本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面料本体设置为浅色应用的真皮面料材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申请中,通过在面料本体表面形成一个防污处理层,以此导入特有活性基团,改变面料本体的表面属性,从而赋予面料表层疏水疏油特性,使水性物质和油性物质在面料表面均具备大接触角,因此不溶于面料本体内,以使面料本体表面不浸润,从而达到较好的疏水、透气特性,并以此提升面料整体的耐水性污渍能力和耐油性污渍能力,最终提升座椅的耐污能力。
附图说明
[00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与两个对比例的耐污性能对比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不同种类的皮革的防污能力验证数据表;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不同表面颜色的皮革的易去污特性数据分析表;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不同表面纹理的皮革的易去污特性数据分析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实施例一
[0021]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具体的,面料本体设置为浅色应用的真皮面料材质,且为米白色自然纹理真皮面料。进一步的,在面料本体的表面涂设有防污处理层,具体的,防污处理层由以下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氟丙烯酸树脂15~35%、聚氨酯15~35%、丙烯酸消光剂35~45%和有机硅类手感剂5~10%。其中,上述组分在面料的表涂工序中以上涂涂料的复合添加剂加入,加入比例占上涂用量5%~8%。防污处理层能与面料本体的表面基团结合形成支链,以此改变污渍在面料表面的接触角,从而使得水性污渍和油性污渍都不浸润,使面料表层具备良好的疏水疏油特性,从而提升整体的耐污防污品质。此外,本申请不额外增加传统面料后处理工序,在顶涂涂料中添加防污组分,无需改造生产线,从而可以控制处理成本。
[0022]本实施例中,通过氟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有机硅类手感剂来改变面料表面与污渍的浸润特性,然后通过丙烯酸消光剂调整对面料光泽的影响,以此提高面料的防污耐污特性,在将面料应用到汽车座椅上的时候,可使座椅得到较好的耐污效果。
[0023]对比例一
[0024]在本实施例中,防污处理层由以下组分组成:氟丙烯酸树脂、消光剂和渗透剂。
[0025]对比例二
[0026]在本实施例中,防污处理层由以下组分组成:聚氨酯抗污剂、手感剂和蜡类抗污剂。
[0027]对比例三
[0028]在本实施例中,真皮面料表面没有进行抗污处理。
[0029]参见图1,分别采用实施例一、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的方案,并分别测试各方案处理后的面料耐污效果,图中,ASF1代表实施例一、ASF2代表对比例一、ASF3代表对比例二,没有进行抗污处理的代表对比例三,由图1分析可知,ASF1即实施例一中的方案,处理后的面料综合耐污特性最优,各耐污级数均不低于对比例,且一些项目的耐污级数要高于对比例。
[0030]参见图2-图4,经过研究分析,皮革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纹理均对应不同的耐污性能,图2显示了防污指标与颜色和纹理(深度等)数值指标的变化规律,图3显示了不同表面颜色的皮革的易去污特性数据变化,图4显示了不同表面纹理的皮革的易去污特性数据变化,由三个表格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结论,米色自然纹理的真皮面料耐污特性最低,因此选取该造型属性的面料进行耐污处理,能达到最优的设计应用效果,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设计的感知品质。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0032]1、本申请从面料表涂工序中添加防污处理层中的各组分,不会新增前处理工序,
可控制工艺步骤成本、可行性高。
[0033]2、本申请中,通过对不同造型属性面料的耐污特性分析,在耐污特性最差的米色自然纹理的真皮表面设置防污处理层,可以达成最大的耐污特性提升效果,并整体提升面料的耐污防污品质。
[0034]3、本申请基于污渍的浸润污染原理,受荷叶表面疏水疏油透气的仿生技术启发,从分子层面设计,在皮革表面引入了疏水疏油的基团(含氟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并与真皮面料表面基团结合形成支链,从而达到提升面料疏水疏油特性的目的。同时防污处理层这一微观的表面改性不会改变面料本体的特性,可以在保证原有品质特性的同时提升真皮面料的耐污染特性。
[0035]4、通过试验验证,相对于传统真皮面料,本申请的耐污真皮面料整体耐污特性更好,特别在耐酱油、耐咖啡两项行业技术难点的标准污染物上,其耐污能力有明显提升(提升0.5~1等级),而在其他各个耐污评价项中,能达成4.5等级,不在其它防污方案之下。
[0036]只要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思想,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表面涂设有防污处理层;所述防污处理层由以下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氟丙烯酸树脂15~35%、聚氨酯15~35%、消光剂35~45%和手感剂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处理层与所述面料本体的表层分子形成支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污浅色真皮汽车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咏斌李波魏婉楚郑挺袁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