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包括:呈圆环状的压环本体;压环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相邻两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凹槽;压环本体的下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相邻两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压环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绝缘压环产生一定厚度变化时,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的作用下,其外径变化极小,保证了电池的安装精度;同时在后期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也能在压力变化下或者在外部温差环境变化下,能够吸收绝缘压环厚度变化的能量,进而使得外径变化小,保证电池正常使用。电池正常使用。电池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
[0001]本技术属于绝缘环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日益枯竭,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其中新能源电池也备受瞩目。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短路,电池内部一般都设有绝缘压环。
[0003]绝缘压环起到的作用是使得电池内芯正负极之间隔离,起到绝缘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绝缘压环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绝缘效果,但在外部压力变化下,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压力变化下或者在外部温差环境变化导致的压力变化下,其存在尺寸变化较大的问题,进而影响电池的绝缘效果,影响电池后期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用绝缘压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绝缘压环在外部压力变化下,存在尺寸变化较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包括:
[0007]呈圆环状的压环本体;
[0008]所述压环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相邻两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凹槽;
[0009]所述压环本体的下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相邻两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第二凹槽;
[0010]所述压环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三凹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压环本体的中间位置,且沿所述压环本体的外侧壁整个周向延伸。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开口朝向压环本体外侧的U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压环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四凹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凹槽位于所述压环本体的中间位置,且沿所述压环本体的内侧壁整个周向延伸。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开口朝向压环本体内侧的U形。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一致,且上下相互对应。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纵向截面呈V形;所述第二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倒V形。
[0018]进一步的,所述压环本体的厚度为2
‑
8mm。
[0019]进一步的,所述压环本体的材质为尼龙、聚氨酯、四氟乙烯、耐碱橡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通过在压环本体的上表面形成的多个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下表面形成的多个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以及外侧壁上形成的第三凹槽,使得电池在组装中,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绝缘压环产生一定厚度变化时,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的作用下,其外径变化极小,保证了电池的安装精度;同时在后期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也能在压力变化下或者在外部温差环境变化下,能够吸收绝缘压环厚度变化的能量,进而使得外径变化小,保证电池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沿A
‑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5]1、压环本体;2、第一凸起;3、第一凹槽;4、第二凸起;5、第二凹槽;6、第三凹槽;7、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
[0030]参考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包括:
[0031]呈圆环状的压环本体1;实际使用时,压环本体1的外径需要与电池中的基板尺寸一致,内径则要大于正极输出头和负极输出头的外径,便于安装,同时压环本体1与正极输出头之间的间隙、压环本体1与负极输出头之间的间隙则通过电极密封胶填充密封;本实施例中,压环本体1的厚度为2
‑
8毫米,过薄不便于加工,过厚则影响变形,因此可根据需要对厚度尺寸进行调整;压环本体1的材质可以为尼龙、聚氨酯、四氟乙烯、耐碱橡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0032]压环本体1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2,相邻两第一凸起2之间形成第一凹槽3;压环本体1的下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4,相邻两第二凸起4之间形成第二凹槽5;压环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三凹槽6。通过
在压环本体1的上表面形成的多个第一凸起2和第一凹槽3,下表面形成的多个第二凸起4和第二凹槽5,以及外侧壁上形成的第三凹槽5,使得电池在组装中,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绝缘压环产生一定厚度变化时,在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5以及第三凹槽6的作用下,其外径变化极小,保证了电池的安装精度;同时在后期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也能在压力变化下(
‑
0.05~2.6兆帕)或者在外部温差(
‑
45℃~85℃)环境变化下,能够吸收绝缘压环厚度变化的能量,进而使得外径变化小,保证电池正常使用。
[0033]本实施例中,压环本体1的内侧壁上同样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四凹槽7;内外两侧均设置凹槽,使得在吸收绝缘压环厚度变化的能量时可以朝两侧均匀分散。
[0034]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6沿压环本体1的外侧壁整个周向延伸;第四凹槽7沿压环本体1的内侧壁整个周向延伸。当然第三凹槽6和第四凹槽7也可以分成沿周向延伸的几段,但两者相比,还是均优选沿整个周向延伸的方式,其不仅可使得加工更加方便,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减小绝缘压环的外径变化,保证电池的安装精度以及使用效果。
[0035]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6和第四凹槽7均位于压环本体1的中间位置;第三凹槽6的纵向截面呈开口朝向压环本体1外侧的U形,第四凹槽7的纵向截面呈开口朝向压环本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环状的压环本体(1);所述压环本体(1)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2),相邻两所述第一凸起(2)之间形成第一凹槽(3);所述压环本体(1)的下表面形成有若干环状、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4),相邻两所述第二凸起(4)之间形成第二凹槽(5);所述压环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三凹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6)位于所述压环本体(1)的中间位置,且沿所述压环本体(1)的外侧壁整个周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6)的纵向截面呈开口朝向压环本体(1)外侧的U形。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本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四凹槽(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形蓄电池用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立宪,卞榕毅,李逸翔,王嘉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宏辰科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