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机构、尘盒机构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28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进机构、尘盒机构及清洁机器人。推进机构,包括:扒拉组件,扒拉组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扒拉组件用于扒刮接触面上的污垢;偏心组件,偏心组件与扒拉组件的第一限位部适配;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偏心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偏心组件在第一限位部上往复移动并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偏心组件在第一限位部上往复移动时带动扒拉组件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进机构能够解决顽固粉尘颗粒在尘盒入尘口阻塞后续垃圾收集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进机构、尘盒机构及清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推进机构、尘盒机构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清洁机器人的尘盒在日常清扫收集垃圾过程中,垃圾会有被残渍、油污或者污水和其它粉尘颗粒之类的东西混合堆积固化,甚至粘在尘盒集尘口,以至于风机风力无法带动这些粉尘颗粒,阻塞后续的垃圾收集的风险。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清洁机器人并无规避这种风险的结构设计方案,现行做法主要是消费者提出尘盒倒垃圾时,自行通过工具铲除。这种清洁模式费时费力,清洁效率低,无法满足清洁机器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效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顽固粉尘颗粒在尘盒入尘口阻塞后续垃圾收集的推进机构、尘盒机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0004]一种推进机构,包括:扒拉组件,所述扒拉组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扒拉组件用于扒刮接触面上的污垢;偏心组件,所述偏心组件与所述扒拉组件的所述第一限位部适配;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偏心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偏心组件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往复移动并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偏心组件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往复移动时带动所述扒拉组件往复移动。
[0005]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推进机构,偏心组件分别连接扒拉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偏心组件进行偏心运动,并同时带动扒拉组件进行偏心运动,并且偏心组件与扒拉组件上的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情况下,扒拉组件在偏心运动过程中能相对接触面产生相对接触面前后移动和/或上下移动,即扒拉组件在第一限位部以及偏心组件的作用下能进行往复摆动。上述的推进机构,通过第一限位部、偏心组件以及驱动组件三者的配合即可使扒拉组件能够相对接触面产生前后移动和/或上下移动的效果,从而为实现扒拉组件对接触面上的物质进行推动和扒刮动作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将上述的推进机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尘盒上,通过推进机构的前后移动的扒刮动作可以将尘盒前端中的粉尘颗粒扒拉至后端,解决顽固粉尘颗粒在尘盒集尘口阻塞后续垃圾收集的问题。而通过推进机构上下移动的操作,可以避免将已后推的粉尘颗粒重新推回尘盒集尘口处。上述的推进机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0006]可选地,偏心组件为偏心轮、凸轮、偏心连杆组件的至少其中一种或多种上述结构的组合。
[0007]可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偏心组件为偏心轮本体与电机轴套相互配合组成。偏心轮本体的一侧上设置偏心轴,偏心轮本体的另一侧设置限位轴。电机轴套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电机轴套通过第二连接孔与偏心轮本体的限位轴连接。
[0008]可选地,驱动组件为驱动电机,电机轴套远离第二连接孔的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
孔,第一连接孔为偏心孔。驱动电机的转轴与电机轴套的第一连接孔连接。电机轴套分别连接驱动电机以及偏心轮本体,有利于提高驱动组件与偏心组件连接的稳定性,提高推进机构的结构可靠性。另外,驱动电机的转轴能够驱动电机轴套作偏心运动,从而使第一扒拉构件能够带动整个扒拉组件上下运动,简化了推进机构的结构组成。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扒拉组件包括第一扒拉构件,所述第一扒拉构件包括扒拉本体和清洁支臂,所述扒拉本体与所述清洁支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洁支臂的另一端能与所述接触面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扒拉本体上。
[0010]上述的推进机构进一步限定了:扒拉组件包括第一扒拉构件,其中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扒拉本体上,扒拉本体上连接清洁支臂,清洁支臂用于与接触面接触,并通过清洁支臂对接触面产生扒、刮的作用力,并将尘盒前端中的粉尘颗粒扒拉至后端收集。
[0011]可选地,清洁支臂靠近接触面的一侧上连接具有弹性的清扫件或刮板,从而使清洁支臂与接触面的接触更紧密,有利于提高对残渍、油污或者污水和其它粉尘颗粒之类的东西混合堆积固化后的污垢清洁及收集处理。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在所述扒拉本体上设置为沿所述清洁支臂扒拉运动方向两侧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中心位置所在平面的高度。
[0013]上述的推进机构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限位孔为长条形孔,第一限位孔在扒拉本体上横向设置,并且第一限位孔的形状为用于使清洁支臂在扒拉运动方向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两侧孔壁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一限位孔中心位置处所在平面的高度。即第一限位孔可以为长圆弧形孔、U型孔等沿清洁支臂扒拉运动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
[0014]可选地,偏心组件的偏心轴穿过第一限位孔后将偏心组件设置在第一扒拉构件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件上,驱动电机与电机轴套以及偏心组件偏心配合,通过带动电机轴套使得第一扒拉构件运动。具体为,电机转轴顺时针旋转,带动电机轴套处于偏心旋转状态(驱动电机转轴与电机轴套配合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扒拉构件处于下压动作中。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扒拉构件的清洁支臂处于运动状态中。偏心组件的偏心柱处于第一位置处,第一扒拉构件的清洁支臂处于最前处的粉尘颗粒前方。偏心组件逆时针旋转0
°
~90
°
~180
°
时,即带动第一扒拉构件向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从而推送粉尘颗粒向远离第一方向的位置堆积。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固定不动,驱动电机与电机轴套偏心配合,通过带动电机轴套使得扒拉组件运动。具体为,驱动电机转轴顺时针旋转,带动电机轴套处于偏心旋转状态(驱动电机转轴与电机轴套配合处于第二位置),此时扒拉组件的第一扒拉构件处于抬高动作中。在运作的过程中,第一扒拉构件的清洁支臂同样处于运动状态中。偏心组件的偏心柱处于第二位置,第一扒拉构件的清洁支臂处于最后端(已扒拉的粉尘颗粒的前方)。逆时针旋转180
°
~270
°
~0
°
时,即带动扒拉组件向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配合第一扒拉构件所处于的抬高运作中,即扒拉组件向斜向上方向运动。从而避免将已后推的粉尘颗粒推回尘盒入尘口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扒拉组件还包括第二扒拉构件,所述第二扒拉构件与所述第一扒拉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扒拉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
第一限位部连通设置,所述偏心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
[0018]上述的推进机构进一步限定了:第一扒拉构件和第二扒拉构件配合形成扒拉组件。第二扒拉构件上的第二限位部与第一扒拉构件上的第一限位部连通设置。从而使偏心组件的偏心轴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定的范围内移动。可选地,偏心组件的偏心轴与第二限位部的宽度内径相适配,偏心轴仅能在第二限位部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二限位部的设置能使偏心组件的偏心运动轨迹更稳定,推进机构的运行可靠性更高。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孔,所述偏心组件能沿着所述第二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0020]上述的推进机构进一步限定了: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扒拉组件(1),所述扒拉组件(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01),所述扒拉组件(1)用于扒刮接触面上的污垢;偏心组件(2),所述偏心组件(2)与所述扒拉组件(1)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01)适配;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与所述偏心组件(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偏心组件(2)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01)上往复移动并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偏心组件(2)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01)上往复移动时带动所述扒拉组件(1)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拉组件(1)包括第一扒拉构件(11),所述第一扒拉构件(11)包括扒拉本体(111)和清洁支臂(112),所述扒拉本体(111)与所述清洁支臂(112)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洁支臂(112)的另一端能与所述接触面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101)设置在所述扒拉本体(1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101)为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在所述扒拉本体(111)上设置为沿所述清洁支臂(112)扒拉运动方向两侧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中心位置所在平面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拉组件(1)还包括第二扒拉构件(12),所述第二扒拉构件(12)与所述第一扒拉构件(11)连接,所述第二扒拉构件(1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02),所述第二限位部(10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连通设置,所述偏心组件(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02)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02)为第二限位孔,所述偏心组件(2)能沿着所述第二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组件(2)包括偏心轮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