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后部筒的内壁半径较前部筒的内壁半径大1至3mm,前部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组,第一凸出组包括多个沿前部筒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凸出圈,第一凸出圈包括在前部筒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一凸出,后部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组,第二凸出组包括多个沿后部筒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凸出圈,第二凸出圈包括在前部筒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二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第一凸出增加了前部筒与外部线缆的导体部分的结合效果,第二凸出增加后部筒与外部线缆的胶皮部的结合效果,从而外部线缆在接线端内的结合效果得以提升。接线端内的结合效果得以提升。接线端内的结合效果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铜铝端子用于铝合金电缆和设备铜连接结构之间的铜铝转接,以避免铜连接结构和铝合金电缆直接接触造成腐蚀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事故。铝导体大多数为圆柱体,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线缆导体部的内孔;铜导体大多为片状,其上开设有连接电极的通孔。
[0003]铝导体与线缆导体部的连接方式绝大多数为压接,上述的压接过程常需要使用到专业的压接装置(液压辅助或杠杆结构),铝导体与线缆导体部之间的结构基本完全依赖摩擦力,那么在压接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铝导体与线缆导体部之间的结合也会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旨在解决线缆与铜铝端子直接结合力期望提升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包括:
[0006]铜导体,呈板状,所述铜导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连接外部的接线柱;
[0007]铝导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铜导体,所述铝导体远离所述铜导体的一端为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呈空心柱状,所述接线端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部筒和后部筒,所述后部筒较所述前部筒远离所述铝导体,所述后部筒的内壁半径较所述前部筒的内壁半径大1至3mm,所述前部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组,所述第一凸出组包括多个沿所述前部筒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凸出圈,所述第一凸出圈包括在所述前部筒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一凸出,所述后部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组,所述第二凸出组包括多个沿所述后部筒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凸出圈,所述第二凸出圈包括在所述前部筒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二凸出;
[0008]其中,所述第一凸出与所述第二凸出的高度均在1至2mm范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出朝向所述前部筒的侧面垂直于所述后部筒的内壁,所述第二凸出背离所述前部筒的侧面与所述后部筒的内壁呈45至75度角。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部筒和所述后部筒的壁厚在1至2mm,所述前部筒的部分壁体内凸形成所述第一凸出,所述后部筒的部分壁体内凸形成所述第二凸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出具有平滑的顶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出具有尖锐的顶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出组包括六个沿所述前部筒长度方向分布的所述第一凸出圈,所述第一凸出圈包括在所述前部筒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八个所述第一凸出。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后部筒长度方向的尺寸为0.5至2c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出组包括两个沿所述后部筒长度方向分布的所述第二凸出圈,所述第二凸出圈包括在所述后部筒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八个所述第二凸出。
[0016]进一步地,所述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还包括与所述前部筒匹配的格栅筒,所述格栅筒为铝制,所述格栅筒的外径尺寸较所述前部筒的内径尺寸小0.5至2.0mm,其中,所述格栅筒呈网格状。
[0017]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筒在其周向具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缺口。
[0018]本技术提供的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第一凸出增加了前部筒与外部线缆的导体部分的结合效果,第二凸出增加后部筒与外部线缆的胶皮部的结合效果,从而外部线缆在接线端内的结合效果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与外部线缆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与外部线缆的示意图。
[002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27]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8]参照图1至5,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包括:
[0029]铜导体100,呈板状,所述铜导体1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所述第一通孔110用于连接外部的接线柱;
[0030]铝导体200,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铜导体100,所述铝导体200远离所述铜导体100的一端为接线端210,所述接线端210呈空心柱状,所述接线端21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部筒211和后部筒212,所述后部筒212较所述前部筒211远离所述铝导体200,所述后部筒212的内壁半径较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半径大1至3mm,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组,所述第一凸出组包括多个沿所述前部筒211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凸出圈213,所述第一凸出圈213包括在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一凸出,所述后部筒21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组,所述第二凸出组包括多个沿所述后部筒21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凸出圈214,所述第二凸出圈214包括在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二凸出;
[0031]其中,所述第一凸出与所述第二凸出的高度均在1至2mm范围。
[0032]本实施例中,接线端210包括前部筒211和后部筒212,其中前部筒211对应外部线缆300的导体部分310,后部筒212对应外部线缆300的胶皮部320。第一凸出设置于前部筒211的内壁,第二凸出设置于后部筒212的内壁。第一凸出与第二凸出的典型形状包括纵向剖面呈三角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导体(100),呈板状,所述铜导体(1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所述第一通孔(110)用于连接外部的接线柱;铝导体(200),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铜导体(100),所述铝导体(200)远离所述铜导体(100)的一端为接线端(210),所述接线端(210)呈空心柱状,所述接线端(21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部筒(211)和后部筒(212),所述后部筒(212)较所述前部筒(211)远离所述铝导体(200),所述后部筒(212)的内壁半径较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半径大1至3mm,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组,所述第一凸出组包括多个沿所述前部筒(211)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凸出圈(213),所述第一凸出圈(213)包括在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一凸出,所述后部筒(21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组,所述第二凸出组包括多个沿所述后部筒(21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凸出圈(214),所述第二凸出圈(214)包括在所述前部筒(211)的内壁上均匀周设的多个第二凸出;其中,所述第一凸出与所述第二凸出的高度均在1至2mm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出朝向所述前部筒(211)的侧面垂直于所述后部筒(212)的内壁,所述第二凸出背离所述前部筒(211)的侧面与所述后部筒(212)的内壁呈45至75度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空开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筒(211)和所述后部筒(212)的壁厚在1至2mm,所述前部筒(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云,蒋跃,吕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力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