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和驱动机构。其中,防护主体安装于货车的尾部;驱动机构安装于货车上,用于驱动防护主体以调节防护主体底部的离地间隙。通过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能够承受汽车撞击力量,防止小汽车与货车追尾时钻入货车底部,减少对小汽车司机的人身伤害;同时,货车后防护装置还具有自动升降功能,能够使货车通过坑洼的路和陡坡时不被卡住。和陡坡时不被卡住。和陡坡时不被卡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属于机电一体化领域,尤其适合在底盘高的货车中使用。
技术介绍
[0002]货车的后防护装置是否齐备,关系到道路上通行的其他车辆和行人的生命安全。一般小汽车在时速100公里时发生正面碰撞,只要系上安全带、气囊打开,驾乘人员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是小汽车钻入货车底部,相对40公里的速度就完全可以要人的命。
[0003]为此,国家规定货车尾部必须安装后防护装置,一般采用后保险杆为主。但由于货车的轴距长,传统的后保险杠会降低底盘离地高度,货车通过坑洼的路和陡坡时容易被卡住。因此往往有的货车尾部越加越长,却不安装后保险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包括:
[0006]防护主体,安装于货车的尾部;
[0007]驱动机构,安装于货车上,用于驱动防护主体以调节防护主体底部的离地间隙。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还包括:
[0009]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于防护主体上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
[0010]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安装于防护主体的前侧面,用于检测货车前进方向的路况;
[0011]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安装于防护主体的底面,用于检测防护主体的离地间隙。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检测单元检测货车前进方向的路况,当货车前进方向有障碍物时,驱动机构驱动调节防护主体的离地间隙,避免防护主体被障碍物卡住,确保货车的正常通行。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还包括:
[0014]控制模块,输入端与检测组件连接,用于实时获取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调节防护主体的离地间隙。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单元检测货车前进方向的路况信息,第二检测单元检测防护主体的离地间隙,控制模块根据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通过驱动机构来调节防护主体的离地间隙,避免防护主体被货车行进路上的障碍物卡住。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主体与货车的尾部上下滑动连接。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主体采用钢板制成,所述防护主体的两侧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与货车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主体可沿滑槽上下滑动。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主体靠近顶部的一端与货车的尾部转动连接。
[001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主体的顶部通过铰链机构与货车的尾部靠近底部的一端铰接。
[002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21]电动绞盘,安装于货车上;
[0022]钢丝绳,一端缠绕于电动绞盘,另一端与防护主体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绞盘通过钢丝绳对防护主体施加作用力,使防护主体向上滑动或转动,增大防护主体的底部的离地间隙,避免防护主体与地面上的障碍物卡住,确保货车的正常通行。
[0024]有益效果:通过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能够承受汽车撞击力量,防止小汽车与货车追尾时钻入货车底部,减少对小汽车司机的人身伤害;同时,货车后防护装置还具有自动升降功能,能够使货车通过坑洼的路和陡坡时不被卡住。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正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后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实施例1中的防护主体与滑槽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4是实施例2中的防护主体与货车的连接示意图。
[0029]附图中的标记分别为:货车1、控制模块2、电动绞盘3、钢丝绳4、铰接孔5、防护主体6、第二检测单元7、第一检测单元8、滑槽9、铰链机构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申请人发现,现有的货车为了防止车辆追尾时,后车钻入前车底部,通常会在货车的尾部安装后防护装置,以降低后车人员的生命危险,目前货车一般采用后保险杠的方式。但是由于货车的轴距长,传统的后保险杠会降低底盘离地高度,货车通过坑洼的路和陡坡时容易被卡住。因此往往有的货车尾部越加越长,却不安装后保险杠。
[0031]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能够防止货车追尾时,后车钻入货车底部,减少对后车人员的人身伤害;同时,能够避免使货车通过坑洼路段、障碍物以及陡坡时被卡住。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6、驱动机构、检测组件以及控制模块2。
[0034]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于货车1的尾部靠近底部的位置。并且,防护主体6采用钢板材质制成,能承受汽车撞击力,避免后车钻入到前车的底部,并且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提升货车1追尾时,后车人员的安全性。防护主体6的两侧安装有滑槽9。该滑槽9与货车1的尾部固定连接,防护主体6两侧的侧边置于滑槽9内,从而使防护主体6可沿滑槽9上下滑动。
[0035]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绞盘3和钢丝绳4。其中,电动绞盘3安装于货车1上。钢丝的一端缠绕在电动绞盘3上,钢丝绳4的另一端与防护主体6上的铰接孔5连接。当需要增大防护主体6的离地间隙时,电动绞盘3通过钢丝绳4对防护主体6施加拉力,进而使防护主体6沿滑槽9向上滑动,从而避免防护主体6与地面上的障碍物卡住,使货车1正常通行。而当货车1通过此路段时,电动绞盘3反向转动,使防护主体6向下滑动,继续起到防护后车追尾的作用。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不限于上述的电动绞盘3以及钢丝绳4。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形
式,例如气缸、液压缸等。
[0036]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8和第二检测单元7。第一检测单元8安装于防护主体6的前侧面。该前侧面是指货车1的前进方向对应的侧面。第一检测单元8用于检测货车1前进方向的路况,例如检测货车1前进方向是否存在障碍物。第二检测单元7安装于防护主体6的底面,用于检测防护主体6的离地间隙。具体的,第一检测单元8和第二检测单元7可以采用测距传感器或者雷达传感器等。
[0037]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与检测组件连接,用于实时获取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调节防护主体6的离地间隙。其中,控制模块2可以集成与汽车的行车电脑中,也可以单独设置。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单元8检测货车1前进方向的路况信息。当第一检测单元8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第二检测单元7获取防护主体6的底部的离地间隙,当该离地间隙不满足顺利通过障碍物时,控制模块2根据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通过驱动机构来调节防护主体6的离地间隙,通过离地间隙的增大来避免防护主体6被货车1行进路上的障碍物卡住。
[0038]实施例2
[0039]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体,安装于货车的尾部;驱动机构,安装于货车上,用于驱动防护主体以调节防护主体底部的离地间隙;还包括: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于防护主体上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安装于防护主体的前侧面,用于检测货车前进方向的路况;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安装于防护主体的底面,用于检测防护主体的离地间隙;还包括:控制模块,输入端与检测组件连接,用于实时获取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调节防护主体的离地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车智能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主体与货车的尾部上下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琳,王耀康,毕研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