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79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包括滤桶本体、盖板和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滤桶本体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一级过滤组件、二级过滤组件、三级过滤组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一级过滤组件、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三级过滤组件依次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靠近所述滤桶本体的两个侧壁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与靠近所述第一隔板一侧的所述滤桶本体侧壁之间形成下水槽,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下水口和第二下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多层自溢流过滤桶来延长滤棉、滤布堵塞的时间,实现用户对长时间免维护的需求。的需求。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桶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物理滤槽有滤棉层叠式、多层抽屉式、滤袋式等,主要采用一层物理过滤方式,多层生化过滤。
[0003]采用单层滤棉时,当滤棉滤布堵塞时,造成循环水流量不足或水流溢出过滤槽,造成水中溶解氧不足或水流到滤槽外,造成鱼类死亡,给用户带来损失;为此,用户必须要经常查看滤棉的堵塞情况;特别是鱼食喂得多鱼粪多的鱼类,3

4天就可能导致滤棉堵塞,需要经常清洗滤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通过采用多层自溢流过滤桶来延长滤棉、滤布堵塞的时间,实现用户对长时间免维护的需求。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包括滤桶本体、盖板和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滤桶本体内;
[0006]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一级过滤组件、二级过滤组件、三级过滤组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一级过滤组件、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三级过滤组件依次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靠近所述滤桶本体的两个侧壁设置;
[0007]所述第一隔板与靠近所述第一隔板一侧的所述滤桶本体侧壁之间形成下水槽,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下水口和第二下水口,所述第一下水口和所述第二下水口分别对应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且连通所述下水槽,所述下水槽的下方设置有生化过滤区;
[0008]所述第二隔板与靠近所述第二隔板一侧的所述滤桶本体侧壁之间形成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包括第一溢流槽导流板、第二溢流槽导流板、第三溢流槽导流板、第一溢流导水口和第二溢流导水口;第一溢流导水口和第二溢流导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
[0009]所述第一溢流槽导流板、所述第二溢流槽导流板和所述第三溢流槽导流板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溢流槽内,所述第一溢流导水口通过所述第一溢流槽导流板隔开并连通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所述第二溢流导水口通过所述第二溢流槽导流板隔开并连通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三级过滤组件,所述第三溢流槽导流板连通所述三级过滤组件和所述生化过滤区;
[0010]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盖板贴合,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且大于所述一级过滤组件的高度。
[0011]具体的,盖板安装在滤桶本体上,鱼缸下水由盖板的滤槽进水口流到第一滤棉片,第一滤棉片放置在一级过滤网板上面,过滤后的水经一级下水斜板流到第一下水口顺着下
水槽流到滤桶下部的生化过滤区,当第一滤棉片因食物残渣和鱼粪过多积累而堵塞时,水流将溢出到溢流槽的第一溢流槽导流板上,经过第一溢流导水口流到第二滤棉片上,第二滤棉片放置在二级过滤网板上面,当第二滤棉片因食物残渣和鱼粪过多积累而堵塞时,水流将溢出到溢流槽的第二溢流槽导流板上,经过第二溢流导水口流到第三滤棉片,第三滤棉片放置在三级过滤网板上面,当第三滤棉片因食物残渣和鱼粪过多积累而堵塞时,水流将溢出到溢流槽的第三溢流槽导流板上并流到生化过滤区,生化过滤区可以放生化滤材,经过生化过滤后的水溢流到滤槽出水口,并可接到水泵或下一级过滤槽。
[0012]进一步,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包括一级过滤网板和一级下水斜板,所述一级下水斜板斜向下设置在所述一级过滤网板的下方,且连通所述第一下水口,所述一级过滤网板上方设置有第一滤棉片。
[0013]进一步,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包括二级过滤网板和二级下水斜板,所述二级下水斜板斜向下设置在所述二级过滤网板的下方,且连通所述第二下水口,所述二级过滤网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滤棉片。
[0014]进一步,所述三级过滤组件包括三级过滤网板,所述三级过滤网板上方设置有第三滤棉片。
[0015]进一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滤槽进水口,所述滤槽进水口对应于所述一级过滤组件上方。
[0016]进一步,靠近所述第二隔板一侧的所述滤桶本体侧壁上设置有滤槽出水口,所述滤槽出水口连通所述生化过滤区。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多级过滤组件实现自动溢流切换过滤的功能,大幅延长用户维护滤棉的时间间隔;物理过滤槽与生化过滤区相结合,减少了过滤桶占用的空间并且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为滤桶本体、101为滤槽出水口、2为盖板、201为滤槽进水口、3为第一隔板、301为第一下水口、302为第二下水口、4为第二隔板、401为第一溢流导水口、402为第二溢流导水口、5为下水槽、6为生化过滤区、7为溢流槽、701为第一溢流槽导流板、702为第二溢流槽导流板、703为第三溢流槽导流板、8为一级过滤网板、9为一级下水斜板、10为第一滤棉片、11为二级过滤网板、12为二级下水斜板、13为第二滤棉片、14为三级过滤网板、15为第三滤棉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施例: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包括滤桶本体1、盖板2和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于滤桶本体1内;
[0023]过滤组件包括:一级过滤组件、二级过滤组件、三级过滤组件、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
板4;一级过滤组件、二级过滤组件和三级过滤组件依次平行设置在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之间,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分别靠近滤桶本体1的两个侧壁设置;
[0024]第一隔板3与靠近第一隔板3一侧的滤桶本体1侧壁之间形成下水槽5,第一隔板3上设置有第一下水口301和第二下水口302,第一下水口301和第二下水口302分别对应一级过滤组件和二级过滤组件且连通下水槽5,下水槽5的下方设置有生化过滤区6;
[0025]第二隔板4与靠近第二隔板4一侧的滤桶本体1侧壁之间形成溢流槽7,溢流槽7包括第一溢流槽导流板701、第二溢流槽导流板702、第三溢流槽导流板703、第一溢流导水口401和第二溢流导水口402;第一溢流导水口401和第二溢流导水口402设置在第二隔板4上;
[0026]第一溢流槽导流板701、第二溢流槽导流板702和第三溢流槽导流板703分别平行设置于溢流槽7内,第一溢流导水口401通过第一溢流槽导流板701隔开并连通一级过滤组件和二级过滤组件,第二溢流导水口402通过第二溢流槽导流板702隔开并连通二级过滤组件和三级过滤组件,第三溢流槽导流板703连通三级过滤组件和生化过滤区6;
[0027]第一隔板3与所述盖板2贴合,第二隔板4的高度小于第一隔板3的高度且大于一级过滤组件的高度。
[0028]具体的,盖板2安装在滤桶本体1上,鱼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自溢流过滤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桶本体(1)、盖板(2)和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滤桶本体(1)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一级过滤组件、二级过滤组件、三级过滤组件、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所述一级过滤组件、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三级过滤组件依次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之间,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分别靠近所述滤桶本体(1)的两个侧壁设置;所述第一隔板(3)与靠近所述第一隔板(3)一侧的所述滤桶本体(1)侧壁之间形成下水槽(5),所述第一隔板(3)上设置有第一下水口(301)和第二下水口(302),所述第一下水口(301)和所述第二下水口(302)分别对应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且连通所述下水槽(5),所述下水槽(5)的下方设置有生化过滤区(6);所述第二隔板(4)与靠近所述第二隔板(4)一侧的所述滤桶本体(1)侧壁之间形成溢流槽(7),所述溢流槽(7)包括第一溢流槽导流板(701)、第二溢流槽导流板(702)、第三溢流槽导流板(703)、第一溢流导水口(401)和第二溢流导水口(402);第一溢流导水口(401)和第二溢流导水口(402)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4)上;所述第一溢流槽导流板(701)、所述第二溢流槽导流板(702)和所述第三溢流槽导流板(703)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溢流槽(7)内,所述第一溢流导水口(401)通过所述第一溢流槽导流板(701)隔开并连通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所述第二溢流导水口(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守利李煜吴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鱼人自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