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及牵引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7578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及牵引车,其中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其包括油箱、驱动泵、驱动马达、进油管路、驱动管路、驱动阀组、驱动阀组和控制管路,通过动力源驱动该驱动泵工作,驱动泵通过控制管路将液压油输送至自由轮阀处,并控制自由轮阀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遇到车轮打滑时,控制自由轮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液压油依次流经自由轮阀和节流阀后流向驱动马达,液压油经过节流阀的限制后,限制驱动马达处最大的工作流量,避免打滑处的驱动轴系对应的驱动马达超速及负载降低,即便在部分驱动轴系空转时,其他驱动轴系上的驱动马达依然能保持低速及驱动所述的扭矩,从而实现挂车在复杂工况下的形式稳定性。而实现挂车在复杂工况下的形式稳定性。而实现挂车在复杂工况下的形式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及牵引车


[0001]本申请涉及运输挂车
,特别涉及一种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及牵引车。

技术介绍

[0002]挂车主要用在大件物流长途运输,国内比较常见的风电主机、叶片运输等,随着风电行业快速增长,与之配套的风电装备大件物流运输行业开始迎来井喷式增长,风电装备大件物流的足迹也逐渐从低海拔的平原过渡到高海拔的山地,随之而来的是在山路爬坡以及S型弯道上运输风电主机和叶片等大型结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大件物流公司通常采用前拉后顶的形式,在液压板前后至少各设置一台牵引车,中间的液压板承载货物。
[0003]在此工况下行驶时,后部牵引杆将与液压板和后牵引车之间形成两个夹角,后牵引车的驱动力不能全部作用在液压板上,后牵引车的驱动力被分解成前进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使得牵引车的牵引力大打折扣,同时左右方向的分力将会导致液压板发生左右滑移,有可能导致整车偏出路面,甚至出现掉落悬崖的风险,降低了整车列车的运输效率和行驶速度,同时山路路况普遍较差,爬坡行驶过程中经常出现驱动轮打滑导致爬坡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及牵引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杂工况下牵引车与挂车运输大件货物存在牵引力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其包括:
[0007]油箱,用于容置液压油;
[0008]驱动泵,一端用于与动力源连接;
[0009]驱动马达,输出端用于连接驱动轴系;
[0010]进油管路,相连通的设在所述油箱与所述驱动泵之间,并在所述驱动泵工作后,将所述液压油输送至所述驱动泵;
[0011]驱动管路,相连通的设在所述驱动泵与所述驱动马达之间,以使所述液压油流向所述驱动马达;
[0012]驱动阀组,通过所述驱动管路连接在所述驱动泵与所述驱动马达之间,并包括相连接的自由轮阀和节流阀,所述自由轮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当所述自由轮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液压油由所述自由轮阀流向所述驱动马达,当所述自由轮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液压油依次流经所述自由轮阀和所述节流阀后流向所述驱动马达;
[0013]控制管路,设在所述驱动泵和所述自由轮阀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自由轮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14]进一步地,所述行走系统还包括换挡阀组,所述换挡阀组通过所述控制管路设在所述驱动泵与所述自由轮阀之间,所述换挡阀组具有驱动所述自由轮阀位于第一状态的第
一档位和驱动所述自由轮阀位于第二状态的第二档位。
[0015]进一步地,所述换挡阀组内设有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当所述换挡阀组位于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电池阀组驱动所述控制管路中的液压油推动所述自由轮阀移动至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换挡阀组位于第二档位时,所述第二电磁阀组驱动所述控制管路中的液压油推动所述自由轮阀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0016]进一步地,所述自由轮阀还具有第三状态,且当所述换挡阀组停止工作时,所述自由轮阀位于第三状态,且所述自由轮阀限制所述驱动管路中的液压油流向所述节流阀或所述驱动马达。
[0017]进一步地,所述行走系统还包括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分别相连通的设在所述驱动泵与所述油箱之间、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油箱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与所述自由轮阀之间还设有补油泵,以用于驱动所述油箱内的液压油通过驱动管路流向所述自由轮阀。
[001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液压油由所述第一管路流向所述驱动马达,并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带动所述驱动轴系以第一方向旋转,所述液压油由所述第二管路流向所述驱动马达,并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带动所述驱动轴系以第二方向旋转。
[0020]进一步地,进油管路上设有吸回油过滤器,所述吸回油过滤器与所述驱动管路之间依次设有复合冷却器和冲洗阀。
[00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阀组与所述驱动马达之间设有限速阀,所述节流阀的最大流量为30LPM,所述限速阀的最大流量为65LPM。
[0022]基于一个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牵引车,包括动力源、多组驱动轴系和上述的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泵连接,所述驱动阀组设有多个,且每个所述驱动阀组上分别连接有两组所述驱动马达,且每个所述驱动马达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驱动轴系。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中的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通过设置油箱、驱动泵、驱动马达和驱动阀组,驱动泵在动力源的带动下工作,并通过驱动管路与驱动马达连接,并通过驱动马达连接驱动轴系使得挂车具备行走动力,油箱与驱动泵之间通过进油管路连接,并在驱动泵的作用下驱动液压油流动,驱动阀组通过驱动管路连接在驱动泵与驱动马达之间,包括相连接的自由轮阀和节流阀,驱动泵和自由轮阀之间设有控制管路,在实际工况中,通过动力源驱动该驱动泵工作,驱动泵通过控制管路将液压油输送至自由轮阀处,并控制自由轮阀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自由轮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液压油由自由轮阀直接流向驱动马达,达到驱动马达高速转动,并通过驱动轴系及该驱动轴上的车轮带动挂车前进,此时挂车处于助推状态且保持较高车速,遇到车轮打滑时,控制自由轮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液压油依次流经自由轮阀和节流阀后流向驱动马达,液压油经过节流阀的限制后,限制驱动马达处最大的工作流量,避免打滑处的驱动轴系对应的驱动马达超速及负载降低,也就避免了大量液压油流向空转马达,从而避免挂车多个驱动轴系上的液压油压力整体降低无法驱动挂车前进,即便在部分驱动轴系空转时,其他驱动轴系上的驱动马达依然能保持低速及驱动所述的扭矩,从而实现挂车在复杂工况下的形式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原理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挡阀组处的原理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阀组处的原理图;
[002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阀组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原理图;
[003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阀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原理图;
[0031]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阀组处于第三状态时的原理图;
[0032]图中:1、油箱;11、补油泵;2、驱动泵;21、动力源;3、驱动马达;31、驱动轴系;4、进油管路;41、吸回油过滤器;42、复合冷却器;43、卸荷阀;44、冲洗阀;5、驱动管路;51、第一管路;52、第二管路;6、驱动阀组;61、自由轮阀;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油箱,用于容置液压油;驱动泵,一端用于与动力源连接;驱动马达,输出端用于连接驱动轴系;进油管路,相连通的设在所述油箱与所述驱动泵之间,并在所述驱动泵工作后,将所述液压油输送至所述驱动泵;驱动管路,相连通的设在所述驱动泵与所述驱动马达之间,以使所述液压油流向所述驱动马达;驱动阀组,通过所述驱动管路连接在所述驱动泵与所述驱动马达之间,并包括相连接的自由轮阀和节流阀,所述自由轮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当所述自由轮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液压油由所述自由轮阀流向所述驱动马达,当所述自由轮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液压油依次流经所述自由轮阀和所述节流阀后流向所述驱动马达;控制管路,设在所述驱动泵和所述自由轮阀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自由轮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还包括换挡阀组,所述换挡阀组通过所述控制管路设在所述驱动泵与所述自由轮阀之间,所述换挡阀组具有驱动所述自由轮阀位于第一状态的第一档位和驱动所述自由轮阀位于第二状态的第二档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阀组内设有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当所述换挡阀组位于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电池阀组驱动所述控制管路中的液压油推动所述自由轮阀移动至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换挡阀组位于第二档位时,所述第二电磁阀组驱动所述控制管路中的液压油推动所述自由轮阀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推式液压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轮阀还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青万俊方波唐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