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756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动系统,所述维稳单元以通过若干齿轮啮合的方式放大扭矩并增强第一驱动轴(50)的驱动力;所述维稳单元至少包括减速组件、双离合器组件(65)和至少一组输出齿轮,第二转动轴(64)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减速组件和双离合器组件(65)之间,其中,所述双离合器组件与至少一组输出齿轮贯穿在输入轴(671)上。与所述输入轴(671)并行的至少一个输出轴(66)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至少一组辅助齿轮,所述输出轴(66)与总输出齿轮(69)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总输出齿轮(69)与第二驱动轴(7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维稳单元,能够使得车辆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跨级换挡。进行跨级换挡。进行跨级换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
[0001]本分案申请的原始基础是申请号为202110381492.3,申请日为2021年04月08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专利申请,其要求了申请号为202110304830.3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优先权日为2021年03月22日。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3]气电混合动力汽车即燃料(天然气)和电能的混合汽车,是有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属于一种优势互补的技术,也可以归结为集成创新,拿主流的混合动力技术来言,动力源主要是发动机,然后配备了第二个动力源电池,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节能,辅助发动机的电动马达可以在正常行驶中产生强大而平稳的动力。在起步、加速时,又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简单地说,就是与同样大小的汽车相比,燃油费用更低。因此,车主可以享受更强劲的起步、加速同时还能实现较高水平的燃油经济性。
[0004]为了控制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发动机输出并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轮,混合动力汽车通常设置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自动变速器是相对于手动变速器而出现的一种能够自动根据汽车车速和发动机转速来进行自动换挡操纵的变速装置,主要包括液力自动变速箱、机械无级自动变速箱、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和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等四种型式。
[0005]虽然当前的自动变速器已经研究了数十年,但是当前现有技术中,自动变速器存在的缺陷依然在于:变速器中包括速度不同的齿轮,用于控制发动机输出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每个齿轮连接或者间接连接驱动轮的输出轴。控制器根据车辆的速度和发动机内的活塞曲轴的每分钟转数(BPM)进行换挡。随着活塞曲轴的每分钟转数(BPM)以及速度的增加,车辆必须通过换高档来保持发动机的效率。通过加档,驱动轮的输出轴可以以较高的速率旋转,而曲轴可以以较低的速率旋转,从而降低转速,降低发动机上的负载。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变速器虽然引入了双离合器系统或变矩器来使得不同齿轮之间的过渡更平稳,但是无法对5~10档速度进行有效限制。
[0006]现有技术缺乏这样的一种变速器:在车辆的双离合系统以约每小时五英里的速度增量在齿轮之间切换时,变速器在齿轮之间的换挡应当比现有技术更稳定,时间更多,效率更高。甚至,自动变速器应该保证稳定和有效的同时实现无级别变速。
[0007]例如,公开号为CN10800119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动力源;变速单元;第一电动发电机;变速单元输出部;系统动力输出部;模式转换装置,模式转换装置包括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和行星齿轮机构,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与变速单元输出部动力耦合连接,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第一元件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固定相连,第二元件与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制动,第三元件可选择性与第一元件同步;动力切换装置,变速单元和变速单元输出部通过动力切换装置动力耦合连接或断开。该专利虽然对变速器
的主要传动结构进行了公开,也对变速组件和维稳单元之间的传动和协同工作进行了描述,但是其未对维稳单元的具体结构和具体工作方式进行准确且清楚的设计和描述。
[0008]中国专利CN108688458A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总成、第二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及同步器。第一输入轴总成包括第一输入轴、五档主动齿轮及六档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总成包括第二输入轴、低速档齿轮、高速档齿轮及耦合从动齿轮,电驱从动齿轮与电驱主动齿轮啮合。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耦合齿轮及传动轮。耦合齿轮与五档主动齿轮及六档主动齿轮中的任一个啮合,传动轮与五档主动齿轮及六档主动齿轮中的另一个啮合,耦合从动齿轮与耦合齿轮啮合。同步器包括五六档同步器及高低速档同步器。明显地,该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只能将速度调高至六档,并且在换挡的过程中不能够实现无级别变速。
[0009]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至少包括控制单元、电动机、发动机和变速组件,还包括维稳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变速组件分别与控制单元、电动机和发动机建立信号连接,所述变速组件通过第一驱动轴将动力传递至维稳单元,所述维稳单元通过第二驱动轴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车轮,其中,所述维稳单元以通过若干齿轮啮合的方式放大扭矩并增强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
[0011]优选地,所述维稳单元至少包括减速组件、双离合器组件和至少一组输出齿轮,第二动轴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减速组件和双离合器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双离合器组件与至少一组输出齿轮贯穿在输入轴上,与所述输入轴并行的至少一个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至少一组辅助齿轮,所述输出轴与总输出齿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总输出齿轮与第二驱动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减速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减速齿轮、第二减速齿轮和第三减速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角半径大于第一驱动轴的角半径以减少输出的角速度。
[0013]优选地,所述输入轴上套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与至少一组输出齿轮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三转动轴设置第一组输出齿轮和第二组输出齿轮,所述第一组输出齿轮和第二组输出齿轮以间隔交错的方式套设所述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组输出齿轮和第二组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将齿轮与轴连接的拨叉。
[0015]优选地,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第一变速轴以齿轮啮合的方式与第一变速组件建立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变速组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第二变速轴以齿轮啮合的方式与第一变速组件建立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变速组件,所述第一变速轴与所述第二变速轴以齿轮啮合的方式进行动力的传递,所述第三变速轴以齿轮啮合的方式与第二变速组件建
立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变速组件,所述第一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二变速组件分别以齿轮啮合的方式与第二驱动轴连接以将变速后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车轮。
[0016]优选地,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入/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变速轴至少设置有第一电动齿轮和第二电动齿轮,所述第一电动齿轮和第二电动齿轮之间设置用于改变第一电动齿轮和/或第二电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变速轴的固定状态的第一同步器,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入/输出轴连接的第三变速轴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动机齿轮和第二发动机齿轮,所述第一发动机齿轮和第二发动机齿轮之间设置用于改变第一发动机齿轮和/或第二发动机齿轮与所述第三变速轴的旋转状态的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和所述第二同步器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其至少包括维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稳单元以通过若干齿轮啮合的方式放大扭矩并增强第一驱动轴(50)的驱动力;所述维稳单元至少包括减速组件、双离合器组件(65)和至少一组输出齿轮,第二转动轴(64)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减速组件和双离合器组件(65)之间,其中,所述双离合器组件与至少一组输出齿轮贯穿在输入轴(67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输入轴(671)并行的至少一个输出轴(66)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至少一组辅助齿轮,所述输出轴(66)与总输出齿轮(69)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总输出齿轮(69)与第二驱动轴(7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减速齿轮(62)、第二减速齿轮(63)和第三减速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轮(62)和所述第二减速齿轮(63)通过第一转动轴(61)连接,所述第二减速齿轮(63)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64)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64)的角半径大于第一驱动轴(50)的角半径以减少输出的角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671)上套设有第三转动轴(67),所述第三转动轴(67)与至少一组输出齿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轴(67)设置第一组输出齿轮(681)和第二组输出齿轮(682),所述第一组输出齿轮(681)和第二组输出齿轮(682)以间隔交错的方式套设所述第三转动轴(67),所述第一组输出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诚杨国宇吴炎明吴天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华远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